肃杀且静默的气氛弥漫大厅,可以清晰听到每个人的心跳声。
  庞统与关羽两人均认为凌天走失事件实属意外,不能全部怪罪关平;因此,前者乃仗义执言地道:“丞相,凌公子的事算是突发事件,似乎不该完全怪责关平,而且唐军李元帅亦派使者告知事情始末。”
  关羽是关平的直属长官,也想帮后者美言几句,却遭诸葛亮阻止。
  诸葛亮默然半晌后,沉声道:“除了关将军,张将军,黄将军,赵将军,庞大人,徐大人留下外,其他人可以先离席。”
  连关平在内的与会者,全都依言离开大厅。
  在次一级将领全部离开后,关羽神情不悦地道:“凌天事件是关某督导不周,与平儿不相干,丞相可要明察秋毫。”
  对于关羽高傲自负的态度,诸葛亮习以为常,仍然神情自若地道:“关平的事不在今晚的议题内,各位毋庸再提!”
  接着话锋一转,语带玄机地道:“各位都是国之栋梁、威震一方的将领;因此,你们的意见均会影响主公的看法,所以才会请大家来此集思广益。”
  虽然诸葛亮尚未说明会议主题性质,唯出席者均认为与局势变化有关。
  诸葛亮注意到每个人脸上的表情,油然道:“看到各位充满自信的神情,个人感到很欣慰;首先,请黄将军说明一下江夏附近的情势。”
  老将黄忠于是将自己掌握到的讯息,及庞统告知的消息整合起来,轻松自在地答道:“自从时空产生异变后,江夏真的安静多了,因为东吴好像正陷入两面夹攻的困境中;据末将手中的情报显示,在江北部份,纵使吴将太史慈具有一夫当关、万夫莫敌的实力,能够抵挡住魏军的攻击,却因后勤补给受限,也要退走舒城;而建业部份,面对神秘莫测的宋军,吴军更是一筹莫展,几无招架之力,可说是兵败如山倒,节节后退;由于战况吃紧,连吕蒙都赶去护驾了!”
  对于老将黄忠的报告,诸葛亮觉得不错,朗声道:“很好,黄将军辛苦了!”
  接着问道:“关将军,襄阳附近的局势又如何?”
  关羽意态自若地答道:“自从关某镇守襄阳以来,虽不敢自诩战绩非凡,却也令张合、徐晃等曹魏小辈安份守己,无法逾越雷池半步;如今,对我方来说是情势大好,因为突然冒出实力强大的唐军,使得襄阳城西边的汉中及北边的新野,顿然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在唐、魏两军相互攻伐下,烽火四起,我方不但可以隔山观虎斗,更可坐收渔人之利。”
  听完关羽详尽的报告后,诸葛亮没有特别表示意见,只问道:“元直,士元,两位可否有要补充的。”
  庞统直言不讳地道:“北方有唐魏争战,东边有宋吴交锋,如此紊乱局面,对我们来说可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只要我方把握时机,休养生息,励精图治,当实力壮大后,就可以挥军北上,逐鹿中原,收拾乱局。”
  在诸葛亮还没有表示看法之前,徐庶已抢先辩驳道:“士元,此言差矣!机会可遇不可求;当北方唐与魏两国犹自交战不休,无暇他顾之际,而东吴又远非南宋对手,几乎是强弩之末、风中残烛的时候,我方应即整军东进,尽复物产丰饶的荆南四郡;唯有如此,才有北上逐鹿中原的实力。”
  虽然国与国间的争斗是无所不用其极,不管是兵不厌诈、趁火打劫,或是落井下石,都是属于正常行动;然而,庞统还是无法认同徐庶的看法,摇头道:“能够取得富庶的长沙四郡,当然是件好事,却不见得对我方有利。”
  似是而非的讲法,令张飞相当不解,而神情不悦地问道:“既然是好事一桩,何以说不见得对我方有利,先生的讲法岂不是前后矛盾!”
  大厅重新陷入各执己见的争辩中。
  仔细聆听着与会者的高谈阔论后,诸葛亮洒然道:“大家的意见都很宝贵,只可惜不够周延,均犯了见树不见林的毛病;好了,今晚就到此为止,希望每个人回去后再多想一想,明晨再议吧!”
  说完,即起身离去,让与会者为之错愕。
  子夜时分,没有云层遮掩的天空特别适合观星。
  虽然李靖贵为兵部尚书兼兵马大元帅,却没有打扰正在观星的两个人,而是负手于后,静静地等待。
  两名观星者之一喟然道:“唉!足足有两个月了,还是看不出其中的奥妙,教我不知如何面对皇上。”
  另一名观星者安慰道:“星象异变,没有一年半载以上的长时期观察,是无法看出其变化依循的;所以,道兄不必气馁。”
  两人有关星象问题的谈话,李靖只是静心旁听,并未参与讨论。
  两位观星者就是官拜钦天监的李淳风及袁天罡师兄弟,二者均对天地之气、日月之行、风雨之变、律历之术有深厚的造诣,是唐太宗李世民重要谋士之一。
  参不透星象变化的李淳风与袁天罡两人,知道李靖已经等自己一阵子了,于是两人同时欠身道:“李大人,下官让你久等了!”
  李靖回礼道:“在下打扰两位观星,深感歉意!”
  李淳风察觉到李靖神情略为肃然,猜想后者应该是心有罣碍,于是洒然问道:“大人,可有淳风效力之处。”
  李靖坦然答道:“在下是有事困扰着,所以才会不请自来,就是希望两位大人可以助药师一臂之力。”
  袁天罡闻言笑道:“李大人说笑了,我俩何德何能可以帮得上忙!”
  相对于袁天罡婉言拒绝的态度,李淳风则是表现出来者不拒的气度,意态自若地道:“大人请说,只要下官能力所及,定当全力以赴。”
  得到李淳风的全力支持,让李靖感到相当意外,因为前者与他仅有数面之缘,交情并不深。
  李靖神色凝重地道:“目前的局势比隋末群雄四起的情况还糟,不论是我们已知的魏、蜀、吴三国,或者是来自未来的南宋,个人都觉得不好应付;因此,在下才来向两位大人请教因应之策。”
  原本兴趣缺缺的袁天罡,听到“过去”的三国及“未来”的南宋后,因而生出浓厚的兴趣,于是凝神道:“一次时空异变,已经澈底地破坏历史的规律,不但可以看到自己崇拜的人物卧龙先生,还可以见识到未来的超卓人物;这可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我们恰好躬逢其盛,实在教人感动不已!”
  李淳风则是惋惜道:“只可惜,少了个名传千古的张子房;不然,就可以看看是诸葛亮的智计高,还是张良的韬略佳。”
  平空冒出三国与南宋两个朝代,已经教人头痛不已,若再多个楚汉相争之局,岂不是要变成天下大乱了;因此,袁天罡与李淳风两人的说词,实在令李靖感到啼笑皆非,唯有苦笑道:“事实上,我们正面临空前绝后的挑战,绝对不能有任何疏忽而错恨难返;所以,想请两位大人推算时局可能的演变。”
  李淳风与袁天罡两人闻言微愕,旋即不约而同地答道:“由于天象已乱,恐怕要让李大人失望了!”
  李靖纳闷问道:“此话怎讲!”
  李淳风喟然道:“一切都变了!在没有找到新的规律之前,是无法推定吉凶,更难以推估未来;唉!下官可能帮不上忙了。”
  连具有推算未来能力的李淳风都如此说,的确让李靖感到相当失望,亦知道所谓的历史经验,将不再具有任何意义。
  同一时间,江陵城也有人在观察星象。
  经过半个时辰的观星后,诸葛亮对着庞统与徐庶两人道:“夜空群星争辉,其中有几颗帝星光芒显得特别亮眼,这是前所未有的异象,代表着有数名真命天子同时存在,更意味着时局是不能改变的。”
  徐庶听得出诸葛亮话中之意,神情显得有些失望,犹自不服地道:“既然天象如此,我们当然顺天意行事;不过,只取回长沙四郡并不算违逆天意吧!”
  庞统想不到徐庶会这麽地固执,连天象如此都还坚持己见,于是忍不住揶地揄道:“元直啊!东吴与我方的关系非比寻常,有唇齿相依的关系,我们实不宜将其视为敌人;亦因此,个人不认同趁火打劫的军事行动。”
  该否趁着东吴受到南宋攻击之际,而挥军东进,庞统与徐庶两人已经为了此事,一直从襄阳争论到江陵,依旧没有达成共识。
  看着两位挚友争执不休的现象,诸葛亮微笑道:“从晚上的会议中,个人可以明显感受到挥军东进的主张正不断地凝聚,似有成为决策的迹象;不过,因为个人心中尚存有一个疑点待解,所以并未表态支持。”
  乍听之下,诸葛亮好像有支持挥军东进、收复荆南四郡的认知,让庞统闻言颇感诧异,而徐庶闻言则是喜出望外;后者信心大增地道:“孔明,心中有疑点何不说出来呢?或许,个人可以帮忙解惑。”
  诸葛亮摇头道:“元直,谢谢你的好意!个人心中的疑点并不容易解,只能等待明日开会时,听取大家的意见后,再作定夺。”
  由于诸葛亮没有言明自己心中的疑点,使得庞统心生好奇,不禁问道:“以我们三人的才智,应该没有任何疑问可以难倒我们;既然如此,阁下为何不明白说出,至少可以及早释疑。”
  这一部份,徐庶倒是与庞统意见一致,附和道:“是啊!说来听听,也许可以及早解惑,以免心中有疑惑而无法安眠。”
  诸葛亮闻言失笑道:“两位为了东进事宜各执一词,意见南辕北辙,怎麽可能帮在下解答心中疑点呢?”
  庞统与徐庶两人遭到诸葛亮消遣,均觉得不好意思,没有继续追问。
  晨曦微露,又是一天的开始。
  虽然潼关的临时行宫不如长安太极宫的宏伟宽敞、庄严肃穆,唯作为召集文武百官共议朝政,还是勉为其难可以使用。
  除了镇守外地的重要将领如李积、长孙无忌、庞玉、段志玄等武将,及留守长安安的褚遂良、刘弘基、高士廉、刘政会等重要官员不克出席外,随唐太宗李世民巡视关中各地的文武官员全部出席早朝。
  出席者按文官武将之别,分班排列。
  在文官部份,当然以左仆射房玄龄居首,其旁依序为右仆射杜如晦、魏徵、虞世南、李淳风、袁天罡、褚亮、姚思廉、萧瑀、温彦博、李元道、蔡允恭、许敬宗等数十名重要官员。
  在武将这边,则是以赵郡王李孝恭为首位,其后接着是兵部尚书李靖、柴绍、唐俭、秦琼、尉迟恭、程知节、屈突通、长孙顺德、张亮、侯君集、张公谨、殷开山等重要将领。
  听完例行报告后,唐太宗示意兵部尚书李靖说明结盟事宜。
  经过一整夜长思的李靖,认为与蜀汉结盟不仅关系重大且事不宜迟,绝对不能有犹豫不决的现象,以免失去逐鹿中原的先机;因此,为了让皇上及文武百官认同自己的主张,于是一股脑儿说出结盟的利害得失。
  果然如李靖自己所预料的一样,将近一柱香之久地详加说明、剀切分析,的确让所有与会者一时之间无法完全理解,而使得议政大厅变得异常安静。
  李靖注意到皇上神情专注的神态,于是加强语气总结地道:“微臣认为蜀汉看似弱小,却不能小觑,且在诸葛亮层出不穷的计谋中,我们有可能会陷入两面作战的危险里而泥足深陷,不能自拔;最后,恐怕只能凭恃黄河及秦岭的天险保有关中一带,丧失角逐天下的资格。”
  大胆的推论令所有人惊愕不已,连唐太宗李世民也不例外,神情略显不悦。
  首先表示异议者,就是一向与李靖意见相左的车骑将军侯君集,后者沉声问道:“李大人,何以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呢?”
  接着屈突通也觉得李靖言过其实,亦反驳道:“再强的劲旅我们都曾领教过,岂会在意区区的蜀汉,根本不值得一哂!”
  杜如晦颇为支持李靖的立论,乃代为辩护道:“陛下,李大人是否言过其实,或是危言耸听,微臣以为应请李大人举例说明之。”
  唐太宗肃容道:“杜卿所言甚合朕意,李尚书说来听听!”
  为了让与会者心服口服,李靖勉为其难地回禀道:“微臣忝为常胜将军,之所以能够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其实是有原因的。”
  李靖战功彪炳,连李积都瞠乎其后,此话一出,立即引起所有人的注意,连崖岸自高的侯君集也竖耳倾听。
  唐太宗李世民对李靖用兵如神的兵法非常欣赏,也很想知道原因,虎目熠熠生辉,兴致盎然地道:“李卿,快说!”
  李靖洒然续道:“微臣是以六花阵对敌,才能每战皆捷。”
  对兵法深有研究的唐太宗续问道:“李卿,所用六花阵法师出何处?”
  李靖欣然答道:“微臣的六花阵是师法诸葛亮的八阵法也。简单地说,就是大阵包小阵,大营包小营,隅落钩连,曲折相对,古制如此;故外画之方,内环一,作画之圆,是成六花,俗所称耳。”
  房玄龄、杜如晦、魏徵、柴绍等人已听出李靖话中之意,以后者堪称朝中第一猛将的作战实力,都要师法诸葛亮,何况是其他将领;换句话说,己方若与蜀汉为敌,可说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
  唐太宗兴趣大增,追问道:“外圆内方,何谓也?”
  李靖不感藏私,坦然答道:“方生于正,圆生于奇,方所以规其步,圆所以规其旋,足以步数定于地,行缀定于天,步定缀齐则变化不乱,此即为八阵为六,诸葛武侯之旧法也。”
  唐太宗闻言动容,再问道:“李卿,六花阵画地几何?”
  李靖神态自若地答道:“大阅地方千二百步者,其义升阵各占地四百步,分为东西两厢,需地一千二百步,为教战之所。微臣掌军士三万,每阵五千人、以其一为营法,五为方圆曲直之形,每阵五变,凡二十五变而止。”
  经过李靖的详细解说后,大部份与会者均对蜀汉的看法为之改观。
  本是犹豫不决的唐太宗对于与蜀汉结盟的提议显然有所意动,沉声道:“众卿家,对于与蜀汉结盟看法如何?”
  钦天监李淳风正色道:“微臣认为时空已变,绝不能将目前的局势比作隋末群雄四起时的乱局,想要逐一击灭或降服;因此,陛下应师法秦并吞六国的模式,采取远交近攻、挑拨离间的策略,个个击破;所以,当务之急不但要与蜀汉结盟,也要和南宋结盟,以孤立强敌曹魏,方属上上之策。”
  房玄龄与杜如晦两位仆射,均表态支持李淳风的提议。
  在没有朝臣表示反对的情况下,唐太宗郑重宣布道:“既然众卿皆认同,朕亦不反对;能够让蜀汉不扯后腿,教南宋牵制曹魏东侧,此计的确可行。”
  魏徵上表奏道:“结盟一事是关重大,陛下应慎选合适人选出任。”
  李靖自我请缨道:“微臣愿意前往蜀汉洽谈结盟事宜。”
  心中早有定计的唐太宗断然拒绝道:“贤卿岂可放下平定汉中的重责大任,而远赴蜀汉商议结盟事宜。与蜀汉结盟之事交由淳风负责,知节陪同去。”
  李淳风与程知节两人异口同声地回应道:“是,微臣遵命!”
  未能出使蜀汉,一睹自己心中的偶像诸葛孔明,令李靖有些怅然。
  唐太宗沉声续道:“至于与南宋打交道,则由玄成全权处理,顺德陪同。”
  魏徵与长孙顺德同声答道:“是,微臣遵命!”
  漫长的会议终于结束,亦是唐太宗李世民决意征魏的开始。
  同样的地方,同样的人员,却有不同的争论。
  已陆续取得张飞、黄忠、赵云、李严等重要将领支持挥军东进的关羽,意兴遄飞地道:“除了庞军师反对外,在座所有人与关某皆有相同的看法,就是全力支持徐大人东进之议,未知丞相以为然否?”
  很明显关羽已私下沟通过每一位将领,并且获得支持,据此逼自己表态;唯诸葛亮仍不动声色地回应道:“关将军,挥军东进之事非同小可,该从长计议,可否稍后再谈;不过,个人心中有个疑点,想先请在座的将军帮忙解答。”
  以诸葛亮的才智,心中仍存有疑点,倒是让与会的将领感到意外;极为自负的关羽昂然道:“没问题,但说无妨!”
  对于关羽的骄傲,诸葛亮觉得好笑又好气,淡淡地问道:“有谁愿意分析一下南宋的实力,或许关将军可以给我满意的答案吧!”
  的确,在座所有将领对于宿敌东吴或曹魏的状况是知之甚详,几达知己知彼的地步,唯独对南宋非常的陌生,闻言均答不上话;而庞统与徐庶两人终于明白诸葛亮昨晚不说出来的缘故,因为自己也答不出来。
  关羽算是唯一例外者,至少曾听凌天说过,乃神情傲然地答道:“南宋实力颇为强大,尤其有一位无敌统帅岳飞,的确不容轻忽。”
  个性刚猛暴躁的张飞闻言喝道:“俺就不相信岳什麽飞的有这麽厉害,若让俺碰上,一定打得他屁滚尿流、叫苦连天,哈!哈!”
  赵云若有所悟地道:“看来岳飞应该是一个文韬武略俱佳的统帅,否则东吴也不会败得如此之快,如此之惨。”
  张飞闻言神情不悦,圆睁环眼地怒道:“赵子龙,你是不是吃了雄心豹子胆,敢嘲笑俺有勇无谋!”
  赵云不想和张飞一般见识,更懒得理他,只好静默不语。
  诸葛亮以眼神示意张飞不得胡来,续问道:“显然东吴节节败退当非偶然,应该是南宋兵强马壮、将帅勇猛之故;若此,有谁可以告诉我,在没有外援支应下,以东吴的实力能够支撑多久?”
  诸葛亮一席话,让关羽、赵云、张飞与黄忠四大将军闻言面面相觑,一时之间答不上话;反而庞统隐约感受到诸葛亮话中的背后涵义不简单,只是自己无法完全捉摸到其真意而已。
  当众人陷入静默时,徐庶疑然反问道:“东吴可以支撑多久,好像与我们无关,丞相可否讲清楚呢?”
  诸葛亮语气坚定地道:“元直,东吴可以支撑多久是我心中唯一的疑点,绝对要有明确的答案,至于重不重要,事后个人一定会说清楚。”
  接着话锋一转,沉声问道:“关将军,你的看法为何?”
  关羽坦然答道:“由于情报不足,实在很难推论;唯据关某多年来观察东吴实力来看,在没有外援情况下,要支撑一年恐怕不易;亦因此,关某认为目前正是最好的时机,才会极力主张挥军东进。”
  诸葛亮点头认同道:“关将军说得很好,看来东吴的状况实在不乐观;不过,请各位扪心自问,我方实力与东吴相比为何?”
  赵云率先答道:“若是单打独斗的话,我们绝对不会输;但是以整体实力而论,我方还是略逊一筹。”
  关羽虽自负,甚至于眼高于顶,却也不敢轻忽东吴的实力,附和道:“子龙之言极为中肯,东吴实力的确比我方强大,不容置疑!”
  至此,庞统终于想通诸葛亮为何会有此一问;因为连实力比己方还强的东吴都挡不住南宋的攻势,则蜀汉岂不是更不堪一击吗?于是朗声道:“事实摆在眼前,我们若于此时落井下石,东吴很可能迅即灭亡,而我们就要直接面对南宋的攻势,这样的局面当非各位所乐见的吧!”
  此话一出,对主张挥军东进最力的徐庶与关羽两人,可说是当头棒喝;前者如梦初觉地道:“还是丞相想得透澈,能够洞悉未来局势的演变,而不是只着眼于短期利益而已,实在让下官佩服的五体投地。”
  解开心中的疑点后,诸葛亮可说是得了便宜又卖乖,顺势道:“谢谢各位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使得本人豁然开解;总之,我方绝对不能只为了区区长沙四郡就挥军东进,最后的结果,可能使我们未蒙其利而先受其害,得不偿失。”
  虽然如此,关羽仍旧觉得颇为可惜,振振有词地道:“或许我们的实力是比不上东吴,却不代表一定会败给南宋;而且,当我方收回长沙四郡后,定可快速增强实力,足够与强敌南宋相抗衡,不是吗?”
  关羽的个性,诸葛亮知之甚详,并不想在言语上与其争辩,只是淡然答道:“将军确实异于常人,能够提出如此大胆的想法,让个人相当认同;不过,在未弄清楚东吴与南宋间的真实情况前,还是不宜遽下结论。”
  看着与会人士不再表示意见后,于是诸葛亮挥手示意大家退下。
  在蜀汉五虎将中,由于关羽与张飞两人是主公刘备的义弟,身份较为特殊,再加上前者自视甚高,对诸葛亮比较有意见;因此,后者鲜少与关羽私下谈事。
  至于赵云、黄忠与马超三大将军,则是对于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极为佩服,因而对后者的指令是奉行不渝,更使得四人彼此之间颇为投契。
  在赵云与黄忠两大虎将陪同下,诸葛亮来到城北的山神庙。
  之前的会议,可能是有关羽在场之故,诸葛亮注意到两人有欲言又止的现象,于是笑问道:“子龙,汉升,两位心中有话何不爽快说出来呢?”
  赵云与黄忠两人互望一眼,均从对方虎目里看出惊讶的眼神,想不到诸葛亮的观察力如此敏锐;前者慨然道:“刚才的会议里,关将军显然不服丞相的看法,仍然念念不忘长沙四郡,末将总觉得不妥。”
  黄忠也有相同的忧虑,因为张飞是一定会支持关羽的看法,说不定会影响到主公的判断,不禁摇头道:“眼前的局势,照理说是对我们有利,可以趁唐与魏、吴与宋彼此交战之际,好好提昇自己的国力;然而,若我们内部意见分歧,甚至于自乱阵脚而挥军东进,淌进浑水里,可能会自讨苦吃。”
  听完两位将军的陈述后,诸葛亮感到很满意,意态自若地道:“一动不如一静,我们只要静观其变、按兵不动,就可以从中获得利益。”
  赵云与黄忠两人均不解诸葛亮话中之意,异口同声地道:“愿闻其详!”
  诸葛亮欣然回应道:“局势的演变几可预期,在北方的唐与魏两大势力,为了争夺中原霸主之位肯定会全面争战,绝不会轻易善罢干休;而东方的吴与宋两国,也会为了争取生存的空间互不相让,已无妥协的余地;因此,只要我们帮助或偏袒其中一方,都会产生关键性的影响力,进而改变敌对的态势;所以,个人认为在未来一个月之内,我们将会有不少客人来访。”
  赵云与黄忠两人闻言放心不少,然对于会有客人来访的大胆推论,则是持保留的态度,均以为可能性偏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