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弘庆片石语)
咸阳王弘庆文宣。好古刻。以欧阳永叔集古录。洪容斋之隶释。赵德夫之金石录。明都玄敬之金薤琳琅。杨用修之金石古文。赵子函之石墨镌华。俱有成书。子函所录。距今三十余年。兵燹之后。且多不存。况其它乎。今所收共二百余本。汇为十卷。曰片石语。
卷之一(三代至汉。)
夏禹衡山碑。(在衡山密云?。)
周武王铜盘铭。(在卫辉府。)
周穆王坛山刻石。(在赵州。)
周宣王石鼓文。(在北京国子监。)
仲尼题季札墓。(在丹阳县。)
秦峄山刻石。(翻刻在西安府学。)
汉八年荆王贾石枕题字。
汉泰山都尉孔宙碑、孔宙后碑。
汉泰山鲁相置孔子庙卒史碑。
汉鲁相史恭孔子庙碑后碑。(以上五种。在曲阜孔庙。)
汉大风歌碑。(在沛县。)
汉司隶尉鲁峻碑。(并碑阴在济宁州。)
汉执金吾武荣碑。(在济宁州。)
汉合阳令曹全碑。(并碑阴在合阳县。)
汉北海相景君碑。(在济宁州。)
汉淳于长夏承碑。(在广平府。)
汉朱邑侯相张寿碑。(在城县。)
卷之二。(六朝。)
魏受禅碑。(锺繇书。在许州。)
魏封孔羡奉孔子祀碑。(在孔庙。)
吴皇象天发神谶碑。(在应天府。)
晋太公志。(在卫辉府。有二种。)
宋谢灵运诗石。(在陕西布政司。)
后魏豆卢恩碑。
后魏周惠达碑。(二碑在咸阳县。)
北齐玄极寺碑。
后周保定二年残字。(在姜保府。)
后周邑子题名。
隋陈明府修孔子庙碑。(仲孝俊撰。在孔庙。)
隋淮安定公残碑。(在中兆村。)
隋义成子梁罗墓志。(在杜曲堡。新出。)
隋李渊为子世民祈疾疏。(在草堂寺。)
隋皇甫诞碑。(欧阳询书。在西安府学。)
隋智永真草千文。(在西安府学。)
卷之三。(唐帝王。)
唐刻石经。(在西安府学。)
唐景云观锺铭。(睿宗作。)
唐万年宫铭。(高宗撰书。碑阴题名。诸臣自书。)
唐李英公世绩碑。(高宗撰书。在醴泉县。)
唐述圣碑。(武后碑。)
唐武后诗。(王知敬书。在登封县。)
唐升仙太子碑。(武后撰书。)
唐凉国公主碑。(在蒲城县。)
唐鄎国公主碑。(在蒲城县。)
唐玄宗注孝经。(在西安府学。以上三碑。玄宗分书。)
唐兰陵公主碑。(在醴泉县。)
唐金仙公主碑。(在蒲城县。)
唐尚书杨珣碑。(玄宗分书。在扶风县。)
卷之四。(唐名臣)
唐房梁公玄龄碑。(褚遂良书。)
唐温虞公彦博碑。(欧阳询书。)
唐李卫公靖碑。(许敬宗撰。王知敬书。)
唐高申公士廉碑。(许敬宗撰。赵模书。)
唐于燕公志宁碑。(在三原县。令狐德棻撰。于立政书。)
唐段襄公志玄碑。
唐莒公唐俭碑。
唐芮公豆卢宽碑。(李义府撰。)
唐中书令崔敦礼碑。(于志宁撰。于立政书。)
唐中书令马周碑。
唐姜遐碑。(以上十碑。俱在醴泉县。)
唐国子祭酒孔颖达碑。(于志宁撰。)
唐苏许公瓌碑。(卢藏用撰序。张说撰铭。在武功县。)
唐临淮王李光弼碑。(颜真卿撰。张少悌书。在富平县。)
唐中书令王忠嗣碑。(在渭南县。)
唐将军臧怀恪碑。(在三原县。)
唐淄川公李老仝碑。(三原县。)
唐剑州刺史李广业碑。(三原县。)
唐西平王李晟碑。(裴度撰。在高陵县。)
唐李元谅懋功昭德碑。(韩秀弼书。在华州。)
唐尚书苻璘碑。(柳公权书。在富平县。)
唐尚书冯宿碑。(柳公权书。在西安府学。)
唐高力士残碑。(在蒲城县。)
唐邠国公功德碑。(在西安府学。)
唐契苾明碑。(在咸阳县。)
唐澄城县令郑公德政碑。
卷之五。(唐名迹。)
晋祠之铭。(太原府。)
唐九成宫醴泉铭。(欧阳询书。在麟游县。)
唐述圣颂。(达奚珣撰序。吕南撰颂。并书。)
唐华岳寺精享碑。
唐昭告华岳碑。(韩赏撰。韩释木书。)
唐西岳祷雨文。
唐岳祠题名。
唐贾竦谒西岳诗。(以上俱在华阴岳庙。)
唐长安二年祷雨记。
唐赠太师孔宣公碑。(在孔庙。)
唐兖公之颂。(张之宏撰。包文书。)
唐宗圣观碑。
唐缙云县城隍庙记。(李阳冰书。)
唐御史台精舍碑。(并碑阴碑名。崔湜撰。梁升卿书。在西安府学。)
唐共城县百门陂记。(辛怡谏撰。孙去烦书。在县。)
唐武安君庙碑。(在咸阳县。)
唐二思局题名记。(卢肇撰。韩琮书。在西安南关。)
唐左思题名。(在西安府学。)
唐司直厅题名记。(在刘家村。)
唐令新城碑。
卷之六。(唐寺塔。)
唐昭仁寺碑。(朱子奢撰。在长武县。)
少林寺碑。(登封县。)
法华寺碑。(李邕书。在绍兴府。)
净住寺文贤像赞。(在车家巷。)
铁弥勒像颂。(林谔撰。高氏书。在交城县。)
净土堂五十二菩萨赞。
高延贵造佛像赞。
萧元眘造佛象赞。
杨将军新庄像铭。
虢国公花台铭。
常均造佛像铭。
李承嗣造佛像铭。
多宝佛塔感应碑。(岑勋撰。颜真卿书。在西安府学。)
悯忠寺宝塔颂。(苏灵芝书。在顺天府。)
共北山浮国铭。(赵不为撰序。赵不疑撰铭。)
景教流行中国碑。(吕秀岩书。释景净撰。在崇仁寺。)
姚元景造佛像铭。
陈公心经。
草书心经。
卷之七。(名书。)
唐集右军圣教序记。(太宗制序。高宗制记。僧怀仁集。)
唐集右军残碑。(僧大雅集。以上在西安府学。)
孔子庙堂碑。(虞世南撰书。在城武县。)
孔子庙堂碑。(在西安府学。)
圣教序。(褚遂良书。)
圣教序记。(褚遂良书。在同州。)
圣教记。(褚遂良书。二碑分刻在慈恩塔下。)
云麾将军李秀碑。(李邕书。在宛平县。)
云麾将军李思训碑。(李邕书。在蒲城县。)
娑罗树碑。(李邕书。在淮安府。)
歙州刺史叶有道碑。(李邕分书。在处州府。)
张旭千文。
张旭肚痛帖。(上二种在西安府学。)
郭敬之家庙碑。(并碑阴在陕西布政司。)
颜氏家庙碑。
争坐位碑。(上二碑在西安府学。)
东方朔像赞。(在山东陵县。)
玄靖先生李含光碑。(在茅山。)
八关斋会记。(在归德府。)
麻姑坛记。(在抚州府。)
孔子庙碑。(皮日休撰。在华州王氏。)
颜真卿奉使题字。(在同州。)
唐华岳题名。(在华阴岳庙。以上俱颜真卿书。)
先茔记。
三坟记。(二碑李阳冰撰书。在西安府学。)
碧落碑释文。(陈维玉书。在绛州。)
碧落碑。(在绛州。)
怀素千文。
怀素圣母帖。
怀素藏真帖。(并在西安府学。)
卷之八。(唐墓志。)
唐骑都尉李文墓志。(在同州。)
唐王损之墓志。
唐张景墓志。(张泰客撰。)
唐郑恒墓志。(秦贯撰。)
唐内侍李辅光墓志。
唐内侍刘光俊墓志。(高肃撰。在咸阳县。)
唐参军元瑶墓志。(在曲江。新出。)
唐韦夫人墓志。(在寺坡。)
唐元夫人墓志。(在军滹沱。)
唐内侍张氏墓志。(索玄庆撰。子林有鉴书。在咸阳县。)
唐内侍王氏墓志。(王孟诸撰。)
唐王夫人塔记。(在留村。)
卷之九。(唐方外。)
梦真容碑。
宗圣观主尹文撰碑。
玄元灵应颂。(戴璇撰序。刘同升撰颂。戴汲书。以上三碑在终南楼观。)
道因禅师碑。(欧阳通书。)
不空禅师碑。(徐浩书。)
大智禅师碑。(并碑阴史维则书。)
楚金禅师碑。(吴通微书。以上四碑。在西安府学。)
圭峰禅师碑。(裴休书。在草堂寺。)
寂照和尚碑。(段成式撰。僧无可书。在咸阳县。)
杜顺和尚碑。(杜殷撰。董景仁书。在开福寺。)
隆阐禅师碑。(僧怀深书。)
大徧觉禅师塔铭。(刘轲撰。僧建初书。在兴教寺。)
净业禅师塔铭。(在香积寺。)
灵运禅师塔铭。(崔琪撰。僧勤书。在少林寺。)
大法师基公塔铭。(在兴教寺。)
大德进法师塔铭。
大德檀法师塔铭。(在崇仁寺。)
圆测法师塔铭。(在兴教寺。)
思恒律师塔铭。(在玉泉寺新出。)
敬节禅师碑。(在杜永村。)
大德禅师迁葬记。(在华严寺。新出。)
圆和尚塔铭。(沈兴宗撰。)
赵素法师石函题额。(在温国塔。)
比丘尼法琬碑。(在贾林村。新出。)
比丘尼法印塔铭。(在后沟。新出。)
比丘尼法证塔铭。(在军滹沱。新出。)
卷之十。(唐石幢经。)
唐石幢心经。(僧元普书。)
唐石生兜率天经。
唐燃灯功德经。(在香积寺。)
唐保唐寺天王灯赞(在雍家村。今亡。)
唐光宅寺灯台记。(在华藏寺。)
王岳灵灯台铭。
尊胜陀罗尼经。(刘慎徽书。在宝庆寺。)
唐僧无可书。(在百塔寺。)
唐僧藏器书。(在蔺家村。)
唐席彪书。(在广济寺。)
唐洞宣书。(在蔺家村朱氏园。)
三原县。(北原。)
韩参冢。
泾阳慧果寺。
富平六井寺。
长安普贤寺。
三桥镇。
宜川王府。
二龙寺。
兴庆寺。
贾里村。(以上俱石幢。书尊胜陀罗尼经。)
佛顶尊胜呪。(张少悌书。在崇仁寺。)
佛顶尊胜呪。(僧嗣洁书。在牛头寺。)
佛顶尊胜呪。(僧玄德书。在开福寺。)
尊胜呪(马季武大书。)
尊胜呪。(赵庄观音寺。)
尊胜呪。(塔坡寺。)
尊胜呪。(黄渠头。)
尊胜呪。(慈恩寺。)
(琼花)宋徐节孝先生积集中云。淮南转运林公次中所居之府。有花一株。旧名玉蕊。改曰瑶真。即琼花之别本也。琼。赤玉也。名其花者。盖误矣。
(奉天老民)
奉天老民。关中人。不知其姓氏爵里。所着还山前集八十一卷。后集廿卷。近鉴三十卷。韩子十卷。概言二十五篇。研纂八卷。北见记三卷。正统书六十卷。好蓄书。老不便检阅。作圆转书厨。聚所用环而帙之。以便轮阅。号曰臂僮。谓不过一引臂也。作记时六十有九。愚意此老作韩子。必韩姓。
(诗话)
顾元庆夷白堂诗话云。越僧不知名。索画于石田翁。寄一绝句云。寄将一幅剡溪藤。江面青山画几层。笔到断崖泉落处。石边添个看云僧。按此诗为海盐朱元素作。见西村集中。
(胡云)无锡胡云题楹曰。思亲每忆临危日。对卷常怀赴考时。(云官松阳知县。)
(漳州府额)闽中军府之类。皆用真书。独漳州府额用古篆体。故老相传。谓其字从泣从早。书法当避。故篆以别之。
(制书偶遗)大明官制不载翰林院庶吉士。盖官制一书。定于洪武。而庶吉士则始于永乐二年甲申也。似宜补入。
大明一统志不载水马驿巡检司。
大明会典不载内臣职掌。
(甘水)京师天坛城河水甘。余多苦。兰州黄学士谏京师水记云。自郊畿论之。玉泉第一。自京师论之。文华殿东大庖厨井第一。(谏正统壬戌探花。)
又故相石珤酌泉诗。往往城中水。不如郊外甘。如何城市客。不肯住长安。京师各巷。有汲者车水相售。不得溷汲。其苦水听之亡论。
(房寰无后)
德清房寰。万历初。以监察御史提督南畿学校。多通苞苴。与操江都御史琼山海瑞不相下。互讦奏。各去位。时人大为瑞不平。今传三世而绝。偶燕中客房生言。余豁然有省。昔人云。天道有记性。无急性。观于房寰侍御。天之记性。固未爽也。
(字谏)
二人同上树。两树又无人。换却两人字。令人无处寻。乃来、来、耒、三字也。处州万象山庙。或题曰。戊境本有心。须得一口来。佳人倚檐立。闷把门儿推。云感应字也。
(白石)京师白石如玉。出都城北三山大石窝。
(魏氏石狮)故宁国公魏良卿旧宅二大石狮。其目下视。魏太监怒之。榜石工至死。良卿诛。没官。曰策勋府。以待复辽者赐之。今门墙圯矣。
(五谷)
五谷。颜师古曰。黍、谷、麻、麦、荳。朱晦翁曰。稻、黍、稷、麦、菽。晋江何镜山先生(乔远)曰。稻。说文谓稻为粳稬。稌属也。亦名秫。福州曰粳。曰秫黍。诗名物云丹谷也。其类有黏。黏如稻之粳糯。不黏为饭。黏者亦名秫。以为酒。按黍。北人曰粱。浙人曰黍。泉中有一种名稊。粒似黍而小。稷。说文曰五谷之长也。北人曰高粱。泉曰番黍。浙人曰芦穄。朱梅麓太史以尔雅难详。采本草诸说。曰。稷一名穄。与黍相似。而粒殊大。黍乃作酒。此乃作饭。疎爽香美。塞北最多。今人不甚珍此。惟祠事用之。农家惟以备他谷之不熟则为粮耳。黍出北地。江东时有。而非土所宜。其苗如芦。粘滞与糯米同性。其气性温暖。丹黍皮赤。其米黄。惟可为糜。不堪作饭。北人以之酿酒作糕。粟。江南所种皆是。苗俱似茅。种类凡数十。早则赶麦黄、百日粮之类。中则有八月黄、老军头之类。晚则有雁头青、寒露粟之类。古但呼为粱。以本草言之。稷乃是今高粱。黍乃是今小米。粟乃是今所常用之漕白米也。
(项氏家箴)嘉兴项中翰墨林元汴好墨迹古画。多令仇实父(英)临本。今子孙亦不能辨。其古画如顾恺之女史箴图、阎立本豳风图、王维江山霁雪图。皆尤物也。余不论。
(王仁)
武功王仁。有美才。所着有林泉清漱集。其诗若词。得谐即已。初不深求东、钟、江、阳之细。或以庚、青叶东、钟。以寒、山?监、咸。曰歌之不离。是即大协。我道盖如是耳。客有难者。笑而不答。已而曰。于戏。三百篇亦古之乐歌也。被之管弦。荐之郊庙。神人以和。顾岂拘拘于韵者。天地间所闻皆韵。视作者何如耳。夫岂有不协哉。见康对山先生序中。
(牧羊)北人牧羊。尝数百为群。暮归。从隘道。两人交挺如乂。羊逐一跃过。即得其数。
(泅人)重舟渗水。猝不得其处。泅者从舟底听之。知某仓受水。发之不爽。
(种麦)北地正二月种麦。以冬雪厚。湿透而锄之。艺麻麦。弥茂。其八月种曰冬麦。二麦获。始种荞麦。
元王祯农书。八月社前。即可种麦。经两社即倍收而坚好。又汉武帝纪。劝郡种宿麦。盖二麦比他谷隔水种。故号宿麦。
(水稻)畿内间有水田。其稻米倍于南。闻昌平居庸关外保安、隆庆、阳和并艺水稻。其价轻。
北人饔飱。多屑麦稷荞菽为(食不)饦及粟饭。至速客始炊稻。市仅斗升。其价甚昂。土人亦不之种。密县超化寺前一区二百亩始稻。(密县志。)
按稻必水田。北多坟土。易黍稷麦粟。其滨水处。又直渠而少支流。不能时灌。又无水农以导之。故田有遗利。
(早蔬)
汉太官园。种冬生葱韮菜茹。昼夜然蕴火。待温气乃生。见汉书召信臣传。今都下早蔬亦其法。以先朝内监。不惜厚直。以供内庖。三月末。以王瓜不二寸辄千钱。四月初。茄弹丸或三千钱。
(福州梨)福州有梨。十月方熟。重至二斤。甚甘美。
(芹)江南芹生于泽。视为剩物。北芹土种。修可二尺。味亦佳。
(笋藕)北笋以芦以蒲。非竹萌也。其腴脆如笋。藕。细如小儿臂。不耐嚼。屑为粉。佳甚。
(槟子沙菓)吴匏庵先生集。有马槟榔诗。白花细而密。实甘翻可尝。意即槟子也。林檎。吾乡曰花红。北人曰沙菓。又柰似林檎而小。北人曰唬喇槟。有红黄二种。
(芍药)宣府赤城卫。春时芍药满山谷。土人摘其芽。或鲜食。或干食。以和牲俎。味佳甚。枚乘七发所谓芍药之酱也。隆庆州岁贡芍药二百斤。永宁县岁贡百斤。并充药物。
大同山阴县辛寨南山麓龙王祠前。芍药一丛。每岁开花十五朵。色各不同。昔有一僧折其一。将以供佛。随萎。复至其处。则原茎复开一花如旧。人惊其神异。不敢攀折。虽无药栏。牛马不敢践。
(山阴县志。)
(赤城)昌平州西居庸关外三百里。至赤城。始见屠宰席。多木器。去赤城卫十二里汤泉。周二亩。沸涌可燖鸡。良久辄糜。常堕大牛。肤溃死。
(鹿园)崇文门外二里大通桥东园。旧豢鹿处。地平如掌。漫衍可数里。
(银鱼)
宝坻银鱼似吴中脍残。而大倍之。出海中舡山下。秋深霜后。泝流而上。育子诸淀中。夏雾映日。波浪皆成银色。人每候其至网之。瓦窑头出尤佳。有银鱼厂。命内监提督。冬月抱子以冰进。价颇贵。
(西安低银)
友人朱义儒过西安。云市易并低银。余按康对山集有为乡人论银禁书云。此县自国初至今。惟纳边银粮用足色。其余用使。常五六程耳。九程则太高者也。今欲一切悉用足色。使贫者典无衣服。卖器物以十易五。尚不得常行六七程。谓为通行之物。今被抚公之命。市井之徒动勒卷桶。卷桶者。此间足色银之别称。彼贫寒之家。安得有卷桶耶。抚公之意。以两直隶、山东、河南、江、淮俱行用细丝银。盖此数处。钱法通行。故不得不用细丝。今若能使百姓通用钱法。则可不刑一人。而自无低银矣云云。读此知习尚难变。虽厉禁无益也。
(邓将军庙)
万历戊戌。副总兵南昌邓子龙。领众援朝鲜。渡鸭绿江。有物触舟。取视之。乃沉香一段。把握良久曰。宛似人头。爱护之。每入梦。则香木与人首或对或协而为一。后阵没。丧其元。归骸以香木雕其首。酷肖子龙。今建州人立庙事之甚谨。谓其神能制死命也。奴建特庙于朝门之巽隅。丹楹黄瓦。元日临祭。余常辇入大内。由中门导从甚盛。不是过也。
(张津)吾海宁谯楹帖。宽一分则民受赐一分。取一文则官不直一文。尝阅闽书云。博罗侍郎张津知南安县。所书于屏者。先正爱其语。故传录之。
(董学)枣强县东三十里董学。古广川也。汉董仲舒授徒处。今土人苏氏。云其先董氏受业者。
(炎帝黍)泽州高平县之东北羊头山。旧传炎帝种五谷于此。至今山下有黍二畔。其南阴地黍白。其北阳地黍红。
(晏婴墓)
临淄县城十里内外。累累多大冢。小者二三丈。大者连冈带阜。皆齐初君臣葬地。独田氏四王冢。在两山下。巍然并峙。土人言。冢皆发掘。独晏婴墓近之屡有神怪。不可穿。
(豫让桥)顺德城内豫让桥。俗呼为板桥。
(孙夫人庙)芜湖县梁山枭矶上孙夫人庙。吴王权女弟适刘先主者也。神极灵验。寝殿男子不得入。熏沐衾被。朝夕严洁。有男子拭其榻。遽腹痛死。
(贾岛村)
景州法善寺。唐瀛州也。范阳贾岛。尝祝发于寺。寺在州城南。已芜没。静夜居。尝闻铃铎梵贝之音。其村即以岛名。后居房山西峪。举进士。授长江簿。卒归葬房山城南十里。
(袁天纲遗迹)袁州烧砖瓦不黑而白。云袁天纲遗迹。
(善济侯)莆田县尖山土神曰善济侯。最灵怪。土人不敢犯。兴化卫指挥丁晟读书。特正直。上山巅鞭神而归。亦不能害。
(石莲)赵州宁晋县。有石莲子。皆埋土中。不知年代。居民掘土。往往得之有数斛者。状如铁石。肉芳香不枯。投水中即生莲。食之令人轻身延年。已泻痢诸症。
(玄狐教)
康对山集云。咸阳、醴泉、三原、三水、淳化、高陵处处有之。但不若泾阳之多耳。此教风行二十余年。妖师所至。家家事若祖考。惟其所命。极意奉承。一饮一馔。妖师方下箸入口。其家长幼大小。即便跪请留福。夺去自食。至于退处空室。则使处女少娟次第问安。倘蒙留侍枕席。即为大幸有福云云。按今闻香教即狐妖也。天启间盛行。致徐鸿儒之乱。近有长生教。但斋素默坐。男女淆杂。立庙于临平
(仁和县。)
最闳丽。余见于各乡者不一。吾里有少妇往海盐。四人舁之。值彍骑。谓彼佛耶。我当射之。不动。方弯弧。其妇遽下舆而走。被污久之。愚俗冀福。诳于妖师。可叹也。
(田氏铁狮)
故左都督田弘遇赐第前。铁狮二。元元贞十年彰德路铸造。精莹不锈。吴骏公先生作田家铁狮行。曰。田家铁狮屹相向。舑舕蹲夷信殊状。良工朱火初写成。四顾咨嗟觉神王。先朝异物徕西极。上林金锁攀槛出。玉关罢献兽圈空。刻画丹青似争力。武安戚里起高门。欲表君恩示子孙。铸就铭词镌日月。天贻神兽守重阍。第令监奴睛闪烁。老熊当路将人攫。不堪此子更当关。钩爪张眸吐龈腭。七宝香猊玉辟邪。嬉游牵伴入侯家。圉人新进天闲马。御赐仍名狮子花。假面羌胡妆杂技。狻猊突出拳毛异。跳掷声声画鼓催。条枝海上何由致。异材逸兽信超群。其气无如乃将军。将军岂是批熊手。瞋目哮呼天下闻。省中忽唱田蚡死。青犊明年食龙子。虾蟆血洒上阳门。三十六宫土花紫。此时铁狮绝可怜。儿童牵挽谁能前。橐駞摩肩牛砺角。霜摧雨蚀枯藤缠。主人已去朱扉改。眼鼻尘沙经几载。锁钥无能护北门。画图何处归西海。吾闻沧州铁狮高数丈。千年猛气难凋丧。风雷夜半戏人间。柴皇战伐英灵壮。芦沟城雉对西山。桥上征人竟不还。枉刻蹲狮七十二。桑干流水自潺潺。秋风吹尽连云宅。铁凤铜乌飞不得。却羡如来有化城。香林狮象空王力。扶雀牦牛见太平。月支使者贡西京。并州精铁终南冶。好铸江山莫铸兵。
芦沟桥石狮两行。共三百六十有八。
(沈氏人头鸟)天启间。义乌沈司城(明道)。家于野塘。人头鸟一双。获其一。大如鹅。灰色。饲以饭。后死。其孙幼尝见之。为余言。余按山海经颙鸟如枭。人面四目而有耳。见则大旱。沈氏所获或颙鸟。然不言其四目也。
(天台金钱)
宋嘉泰四年。天台石梁下涌出金钱。钱圆径六寸。文曰太平通宝。实宋太宗赐道人自询者。僧徒分攫则青虵驱逐。樵牧探取则坠石塞穴。乃白于县。命之还潭。台州府学教授有记。明天启年。石梁下又流出金钱一枚。重一两钱
(宜安)藁城县西南二十五里。有宜安社宜安村。汉旧县也。本赵地。史记李牧拔宜安。走秦将桓锜。今父老指其阜曰李牧冢。指邱曰廉将军台。见石熊峰集。
(袁景休)
吴县袁景休孟逸。喜歌诗。卖卜终老。刘子威以文自负。景休每向人摘其字句钩棘文义纰谬者。以为姗笑。子威闻之大怒。诉于郡尉。摄而笞之。尉诘曰。若敢复姗笑刘侍御文章耶。景休仰而对曰。民宁更受笞数十。不能改谀刘侍御也。尉笑而遣之。
(诰轴)南京内府织造局神帛堂丝料。
制帛一段。长十八尺。料丝十五两。每尺该丝八钱三分三厘强。
诰轴。一品文职。长丈有二尺。料丝一斤十二两六钱一分二厘五毫。
二品长一丈。料丝一斤六两八钱六分二厘五毫。
三品长八尺五寸。料丝一斤四两一钱八分七厘五毫。
五品长六尺。料丝一斤五钱一分二厘。
勑命一轴。料丝十三两六钱九分二厘五毫。
诰轴。武职料丝十三两一钱三分八厘。
(石鼓文)石鼓文。潘迪有训音。予得唐人拓本于李文正先生。凡七百二字。盖全文也。尝刻之木以传矣。然都玄敬金薤篇。梅冈广文选所收。仍是残阙四百九十四字。(
杨慎金石古文。)
(窆石)
会稽山禹陵。窆石高七尺。锐上而广下。上有孔。其形如锤。可撼不可动。相传其下有机捩故也。旧经曰。禹葬会稽山。取此石为窆。上有古隶。不可读。今以亭覆之。宋魏了翁诗。禹穴元从一罅通。禹陵元在乱山中。饮泉窆石皆如此。误却东游太史公。顷岁丁亥。土寇推石仆之。徙平地无一他物。
(南宋六陵)会稽县宝山。去城二十五里。高、孝、光、宁、理、度六陵在焉。明初遣祭孝、理二陵。立享殿。以孝宗志恢复。理宗重道学也。
(万寿寺戒坛)万寿寺戒坛。距京城西七十里。每四月八日。席棚满山。劣僧下妓。给钱拥醉。士庶辄以为笑。犹有元之遗俗焉。戒坛后五里。极乐峰也。有庞涓洞。又西孙膑洞。
(蒯通墓)都城广渠门(元沙河门。俗因之)
外北八里庄。其南坡蒯通墓。高四尺。相传通时出没其上。高冠广衫道人装。一童子携纱灯随之。墓百步外一井。通向井汲乃反。万历初。丘太守瓒葬其侧。遂不复见。瓒梦通责以尺寸地不相让耶。今丘氏微矣。
(芯题草)房山县西南四十里石经山。生芯题草。他处所无。曰芯题山。
(仙梅石)岳州岳阳楼仙梅石。得之土中。其文斑剥似梅花。
(弃金坡)安邱县弃金坡。即管宁旧宅。
(土炭)丹阳练湖旱时。土人掘葑淤二尺余。得土。色黑。性埴。可焚代炭。
(王龙泽)
宋义乌王龙泽字潜渊。度宗咸淳甲戌科状元也。官签书昭武军节度判官。元时拜行台监察御史。卒葬。其墓堙久。朱氏筑祠其上。坎土见冢刻。不发。而祠且成。徙无及矣。朱孟九太史说。
(韩愈)
一统志。韩愈南阳人。今修武县北南阳城是也。何文定瑭集云。韩文公河阳人。今孟县也。县西韩庄。庄有冢。云公墓。公集有过河阳省坟墓。及我家本瀍谷。有地界皋巩之句。则公为孟人无疑。唐史乃谓公邓州南阳人。盖传误耳。弘治间尚书耿裕奏立祠。
(锁穴)大别山锁穴。即孙皓铁锁截江处。对江即黄鹤楼。
(长平公主诔(松江张宸))
长平公主者。明崇祯皇帝女。周皇后产也。甲申之岁。淑龄一十有五。皇帝命掌礼之官。诏司仪之监。玅选良家。议将降主。时有太仆公公子都尉周君名世显者。将筑平阳以馆之。开沁水以宅之。贰室天家。行有日矣。夫何蛾贼鸱张。逆臣不诫。天子志殉宗社。国母嫱嫔慷慨死焉。公主时在穉龄。御剑亲挥。伤颊断腕。颓然玉折。损矣兰摧。贼以贵主既殒。授尸国戚。覆以锦茵。载归椒里。五宵旦。宛转复生。泉途已宫。龙髯脱而剑远。兰熏罢殿。蕙性折而神枯。顺治二年。上书今皇帝。九死臣妾。局蹐高天。髡缁空王。庶申罔极。上不许。诏求元匹。命吾周君。故剑是合。土田邸第。金钱牛车。赐予有加。称备物焉。嗟夫。乘(皇鸟)扇引。定情于改朔之朝。金犊车来。降礼于故侯之第。人非鹤市。慨紫玉之重生。镜异鸾台。看乐昌之再合。金枝秀发。玉质含章。逢德曜于皇家。迓桓君于帝女。然而心恋宫帷。神伤辇路。重云笔墨。何心金榜之门。飞霖谷林。岂意玉箫之馆。弱不胜悲。溘然薨逝。当扶桑上仙之日。距秾李下嫁之年。星燧初周。芳华未歇。呜呼悲哉。都尉君悼去凤之不留。嗟沈珠之在殡。银台窃药。想奔月以何年。金殿煎香。思返魂而无术。越明年二月之吉。葬于彰义门之赐庄。礼也。小臣宸薄游京辇。式覩遗容。京兆虽阡。谁披柘馆。祁连象冢。只叩松关。拟伤逝于子荆。朗香空设。代悼亡于潘令。遗挂犹存。敢再拜为之诔云。
又宸记事曰。甲申春。上议降主时。中选者两周君。其一即都尉也。其一人。内臣纠家教失谨。即掖群内侍。环都尉驩曰。贵人贵人。是无疑矣。顺治二年。诏故选子弟。都尉君应诏起。是时有市人子张姓者。冒选应。诡得之矣。召内廷给笔札。各书所从来。市人子书祖若父皆市侩。则大叱去。曰。皇帝女配屠沽儿子。命都尉书。则书父太仆公。祖仪部公。高曾以下皆簪缨。遂大喜。曰。是矣。即故武清侯之第。赐金钱牛车。庄一区。田若干顷。具汤沐。成吉礼焉。时乙酉六月上浣事也。公主喜诗文。善针饪。视都尉君加礼。御臧获。阳笑语。隐处即饮泣。呼皇父皇母。泣尽继以血。以是坐羸疾。怀娠五月。于丙戌八月十八日薨。淑龄十有七耳。都尉藏所遗像。右颊三剑痕。即上所击也。老内寺见。辄拜曰。眉似先帝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