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是发生于胃部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流行病学调查业已证实我国是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国家之一,约占消化道癌肿死亡人数的一半,每年新发生的胃癌患者约20万,发病率亦居各种恶性肿瘤之前列。能手术切除的占确诊病例的50%,手术切除病例的5年生存率大约20%左右。中医典籍中无胃癌之病名,按临床表现分析,属于祖国医学“噎膈”“反胃”“伏梁”“胃脘病”“症瘕”“积聚”等病症范畴。例如当癌瘤引起贲门狭窄,导致进行性吞咽困难与“噎膈”的进食噎塞不利,甚至食入即吐的症状非常相似,当癌瘤引起幽门狭窄或完全梗塞时,其临床表现与汉代张仲景所说“胃反”,《扁鹊心书》所说的‘翻胃’基本相同。《灵枢-四时气》篇云:“饮食不下,膈塞不通,邪在胃脘。”《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曰“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甚则呕吐,膈咽不通。”《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曰;“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谷不化,名曰‘胃反’。”《外台秘要-症癖等一切病》篇云:“心腹积聚久症癖,块大如杯碗,黄疸,宿食朝起呕变,支满上气,时时腹胀,心下坚结,上来抢心,傍攻两胁,彻背连胸”以上描述,指明了本病的病变部位和主要临床表现。对病因病理,则认为与饮食不当,情志抑郁或久病不愈有关。如《圣惠方-治反胃呕哕诸方》云:“夫反胃者┉则有因饮酒过伤脾胃,劳乏所致┉则有因忧悒蓄怒,肠结胃翻所致,则有宿滞癖痼,积聚冷痰,久不全除,致成兹疾”。对某些可能成为胃癌的前期病变也早有所警惕。如《证治汇补-吞酸》篇说:“吞酸,小疾也,然可暂而不可久,久而不愈为噎膈反胃之渐也。”对胃癌的防治,《医贯-噎膈论》指出:“必外避六淫,内节七情,饮食自养,滋血生津,以润肠胃┉气清血和,则脾气健运而食消传化矣。”综上所述:祖国医学对胃癌的病因病理,治疗及预防有着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胃癌的病因病机胃为水谷之海,百物聚集之地,又为多气多血之乡,人赖胃气而生,饮食药饵,先伤于胃,物聚类杂,最易壅塞,胃癌之生系饮食失节,忧思过度,脾胃受损,运化失常,气结痰凝,瘀毒互结而成,若先天不足则更有易感性。
1、情志因素中医历来十分重视情志与疾病的关系,认为“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内经》指出胃癌是“暴忧之病”忧思伤脾,脾伤则气结,气结则津液不能输布,聚而成痰;恼怒伤肝,肝伤则气郁,气郁则血流不畅,积而成瘀,痰瘀互结,壅塞腔道,阻隔胃气,引起进食噎塞难下;肝气郁滞,常可横逆犯胃侮脾,以致肝胃不和,气郁日久,则可气郁化火伤阴,损伤脉络,症见胃痛,吐血,便血等胃癌症状。忧思郁怒不仅可以致病,而且往往使病情加剧,许多胃癌患者,一旦查证是胃癌,立即忧心忡忡,食欲明显减退,全身无力,悲观失望,削弱了求生意志和自身防御,抗癌能力,这些都说明肿瘤的发生与精神情志密切相关。
2、饮食因素饮食劳逸是人类生存和保持健康的必要条件,饮食要节制,劳逸要适情,否则会影响人体生理功能,导致气机紊乱或正气损伤,中医早就认识到饮食劳伤,可导致胃癌的发生。若恣食膏梁厚味,辛辣炙煿之品,影响脾胃运化功能。脾主湿,脾虚不能运化水湿,湿蕴于内,积久不散,津液不化,津枯凝集痰浊积而为肿物,《医碥·反胃噎膈》也认为噎膈的成因为“酒客多噎膈,饮热酒者尤多,以热伤津液,咽管干涩,食不得入也。”上海消化道病研究所研究发现,胃癌区及癌旁区细胞内维生素A、E、B12、及维他命胡萝卜素含量显着低于非癌的胃标本对应区细胞中的含量,这表明胃癌的发生与维生素的缺乏有重要关系,这种关系在癌前期已在细胞内部发生。因而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从食物中摄取充足的维生素及胡萝卜素,不要长期食用腌菜,干咸鱼,熏制品,不吃污染霉变食品。对防范胃癌的发生是重要的。
3、先天因素先天因素即遗传因素,胃癌有否遗传?胃癌多见于一些家庭,与遗传有一定关系。它的发生率在患者的亲族中比对照人群要高四倍;而A型血胃癌发病率高于其它血型的人,说明胃癌是受多因素性基因影响的。有先天素体不足,长期存在慢性胃疾。在此基础上复因情志失调,饮食失节,发生胃癌的危险性就会增加。
胃癌的临床治疗中医对胃癌的治疗有中医治疗及综合治疗。
中医治疗面对大批未能手术根治或术后复发,转移及不能忍受化疗的中晚期患者,有相当部份中医师从中医整体观出发,不是把缩小肿块作为唯一目标,而注重扶正与袪邪相结合,调整机体平衡,使患者减轻痛苦,延长寿命。有为数不少的患者,由于长期服用中药,尽管癌症发展已经相当广泛,但自觉症状仍不甚明显,生存质量较高,可见重视整体是中医治疗肿瘤的特点;改善生存质量,减轻患者痛苦,延长患者寿命及延缓肿瘤的发展,正是中医的长处。临证时应根据病程长短,邪正盛衰,伴有症状,辨明虚实的主次。胃癌早期多属肝经气郁,脾胃阳虚证型;中期多见湿浊内生,血瘀痰凝证型;晚期则多见胃热津伤,气血双亏,瘀毒内阻。
1、肝胃不和型主证:胃脘胀满,时时作痛,串及两胁,口苦心烦,嗳气陈腐,饮食少进或呕吐反胃,大便干结,舌苔薄黄或薄白,脉弦细。
治法:疏肝和胃,降逆止痛,消瘤。
方药:逍遥散加减:柴胡12克郁金12克杭白芍12克砂仁3克后下玫瑰花6克姜夏12克川连3克炒三仙各10克全瓜蒌20克代赭石先煎12克藤梨根30克2、脾胃虚寒型主证:胃脘胀满隐痛,喜温喜按,或朝食暮吐,暮食朝吐,或食入经久仍复吐出,时呕清水,面色晄白无华,神疲肢凉,便溏,或完谷不化,舌淡胖边有齿痕,苔白滑润,脉沉缓或沉细濡。
治法:温中散寒,健脾和胃。
方药:理中汤加减:人参10克白术12克茯苓12克姜夏10克高良姜8克炙草6克生芪30克肉桂后下5克米仁30克3、痰湿凝结型主证:脘腹疼痛,胸闷不舒,肢懈乏力,呕吐痰涎量多,舌黯淡,苔滑腻,脉细而濡。
治法:化痰散结,温化中焦方药,开郁二陈汤加减:瓜蒌皮12克姜夏12克茯苓12克苍术12克白术12克夏枯草30克牡蛎30克先煎川朴10克4、胃热伤阴型主证:胃脘灼痛,嘈杂不安,食后加重,口干且苦,五心烦热,大便秘结,舌红无苔,脉细数。
治法:养阴益胃,清热解毒方药:玉女煎合增液汤加减:石斛15克元参20克知母10克生地10克天花粉12克南沙参15克半支莲30克蛇舌草30克5、瘀毒内结型主证:胃脘灼热刺痛,食后痛剧,脘胀拒按,心下触及痞块,肌肤枯燥甲错,或有呕血便血,舌紫暗或见瘀斑,脉沉弦,细涩或弦数。
治法: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瘤方药:失笑散加味:生蒲黄10克五灵脂10克制元胡10克当归12克半支莲30克蜂房12克屯梨根30克守宫3枚苦参30克6、气血双亏型主证:胃癌晚期,高度贫血,形体消瘦,面目虚肿无华,神疲乏力,心悸气短,头晕目眩,虚烦不寐,自汗盗汗,畏寒身冷,纳少乏味,上腹包块明显,舌淡胖苔少,脉虚细无力。
治法:补养气血,健脾益肾。
方药:十全大补汤加减:黄芪30克何首乌15克人参10克白术12克茯苓12克当归12克仙灵脾12克杭白芍12克炙甘草5克炒三仙各10克浮小麦30克牡蛎30克先入综合治疗应用中医药来调整胃癌患者内在抗肿瘤能力,治疗手术的并发症,减轻放、化疗的毒副反应,是提高疗效的有效手段,可贯穿治疗过程中的始终。
1、中医对手术治疗的配合中医配合手术有术前治疗及术后治疗。术前治疗的目的在于调整阴阳气血、脏腑功能,最大限度地恢复正气,使之能顺利接受手术。治疗的原则是补养气血,健脾和胃,滋补肝肾,常用方药有四君子汤、八珍汤、保元汤、十全大补汤、六味地黄汤等。这些扶正药物能增加病人免疫功能,增强患者周围血中的白细胞总数及T淋巴细胞活性。笔者临床上常嘱胃癌病人术前服用别直参一支,确有减少手术疼痛。手术疤痕愈合好,术后体力恢复快的效果。
术后治疗主要是手术所造成的一些并发症。如低热、盗汗、食欲差、肠胃功能障碍。治法上应进行八纲辨证,区分轻重缓急,辨证论治如下:
低热:方药用太子参10克南北沙参各10克地骨皮10克银柴胡10克知母10克川石斛15克元参10克生地12克生草3克西洋参5克盗汗:方药用牡蛎先入30克龙骨先入30克炙芪30克碧桃干10克糯稻根15克穭豆衣12克杭白芍12克萸肉12克仙鹤草30克食欲差:方药用党参12克茯苓12克冬术12克甘草3克炒六曲12克沉香曲12克炒二芽各10克红枣20克平地木12克香附10克泄泻:方药用川朴10克冬术12克炒诃子肉10克龙骨30克玉果炭10克制附片5克石榴皮10克生芪30克茯苓10克炒鸡金10克炮姜6克胃肠粘连:方药用乌药12克枳壳12克红屯30克银花屯各15克蒲公英30克半支连30克杭白芍10克黄连5克黄柏10克丹皮10克制大黄10克2、中医对放疗的的配合目前对胃癌的放疗只应用术前及术中,中医配合治疗的作用,在於减轻放疗副反应,维护患者的正气,使之顺利手术,放疗的常见症状会出现恶心,食欲差,严重时可有呕吐、放疗后期尚可发生腹痛腹泻,血象下降,免疫功能下降等,根据病症可用以下方药治疗。
恶心、呕吐:方药用姜夏10克代赭石先入12克姜竹茹12克公丁香3枚沉香5克旋复花包煎12克白芍10克砂仁后下3克食欲差可参照术后治疗中的相同方药,适当增补一些健脾理气药,血象的免疫功能下降可用黄芪建中汤及八珍汤、十全大补汤,症状严重尚可用人参5克河车粉10克灵芝12克仙鹤草30克冬虫夏草之类药物增补。
3、中医对化疗的配合治疗胃癌的化疗药品均有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主要表现在骨髓造血功能的抑制、消化道胃肠反应、免疫功能下降等。有的病人会出现心脏、肾脏、肝脏以及神经组织的损害,因毒副作用迫使相当一部份患者中断治疗或不能接受化疗,中医药对防治化疗所产生的毒副作用起着积极的治疗效果。运用健脾补气,滋补肝肾的中药可以防止白细胞下降,提高巨噬细胞功能,使血浆皮质醇含量上升,对不能接受及中断化疗的患者使之疗程顺利进行。化疗的毒副反应并发症,临床表现是很复杂的,归纳起来有以下四大方面(1)全身反应表现为头昏,乏力,汗出,食欲减退,神疲寐劣。中医辨证多为气血两虚,肝肾不足,药用补气养血,滋补肝肾,方药用四君子汤、四物汤、补中益气汤、八珍汤、十全大补汤、六味地黄汤加减(2)骨髓抑制最常见的是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有的病人还出现红细胞减少及血色素下降,严重时全血减少并发再障。治疗总则是健脾补肾,白细胞减少临床表现以气虚居多,如头昏、乏力、易出汗等,药用人参、黄芪、麦冬、五味子、冬术、山药、必要时加用滋补肝肾药,如女贞子、杞子、菟丝子、补骨脂、紫河车等。血小板减少一般表现为气血两亏,气不摄血,血虚生热,血热妄行,引起出血等症。治以调补气血,凉血止血,药用生芪、仙鹤草、生地、元参、大枣、鸡血屯、紫河车、女贞子、龟胶、必甲胶。红细胞减少出现头昏目弦,面色苍白少华,心悸怔忡,梦扰,给予气血双补,药用党参、人参、生芪、熟地、当归、白芍、龟板、紫河车、阿胶、大枣、杞子、桂圆肉、萸肉、五味子。
(3)消化道反应化疗药品几乎都能引起消化道不同程度的反应,常见症状有:食欲减退,上腹饱胀,恶心呕吐,腹痛腹泄,严重时出现血性腹泻而危及性命,其因在于化疗药品直接抑制了肠道粘膜上皮细胞,以及对植物神经系统和延髓化学感受器官作用所致,中医常用健脾理气和胃、降逆止呕治疗,药用党参、茯苓、米仁、陈皮、竹茹、姜夏、佩兰、神曲、焦山楂、鸡金、炒二芽,腹痛腹胀用广木香、白芍、元胡、砂仁、豆蔻、腹泻用煨果、山药、冬术、莲肉、诃子肉,苔腻色黄用佩兰、藿香、茯苓,苔腻色白用川朴、苍术,打呃用公丁香、柿蒂、代赭石、旋复花等。
(4)多种脏器及组织损伤治疗胃癌的化疗药物阿霉素等对心肌有损伤,中毒时出现心悸、气短、胸闷不适、严重的可发生心力衰竭,心电图ST波改变,中医给于益气安神,活血化瘀治疗,药用生晒参、麦冬、五味子、参三七、丹参、菖蒲、川芎。有些化疗药长期使用。容易引起肝脏损害,产生中毒性肝炎,临床表现纳差,肝区胀痞不适,上腹饱满,乏力,转氨酶升高,严重时出现皮肤巩膜黄染,中医给于清热利湿、疏利肝胆辅以健脾益气,活血化瘀,药用垂盆草,丹参、平地木、虎杖、柴胡、茵陈、金钱草、茯苓、郁金、太子参、半支连。植物药生物碱类药物如长春新碱等。对周围末梢神经有损害,出现肢端麻木,中医给于活血通络,补肾益气,药用忍冬屯、鸡血屯、络石屯、川牛夕、白花蛇、乌梢蛇、川断、萸肉、生芪、党参。大剂量的顺铂,对肾脏功能可引起损害。中医给予清热通淋,药用甘草、土茯苓、泽泻、黄柏、车前草、瞿麦、扁蓄。
中医药对胃癌的治疗原则,是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精神指导下制定的,特别要注意处理好正与邪,标与本的关系。经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胃癌患者大都属於本虚标实之候,故治之大法当以扶正培本,抗癌祛邪为务。一般而言,早期机体正气尚盛,多属正盛邪轻,治当以攻为主,或兼以扶正,或先攻后补、即祛邪以扶正之法。中期正气多已受损,但正尚能与邪抗争,治当攻补兼施。晚期多属正衰邪盛,治当扶正为主,或兼以祛邪,或先补后攻,即扶正以祛邪。同时亦应注意到扶正固然有“正足则邪自去”的一面,若扶正药物过早,过量,过长使用,反有引起留邪(或恋邪)的可能。例如有的病人过量服用人参、阿胶引起腹胀,鼻衄,同样祛邪谨防伤正,祛邪固然有邪去则正自安的治疗效果,然而祛邪药物的过量使用,常有耗伤正气的弊端,因祛邪药物大都属于苦寒攻伐或伤精耗气之品,害人非浅,例如个别患者全蝎一天剂量15克引起血尿。
胃癌除本腑受累外,与其它癌症一样因扩散与转移而出现全身伴随症状,或累及相近组织器官而发生局部症候,如发热,出血,贫血,昏迷,黄疸,胸腹水等,因而在治疗时针对伴随症状,根据急则治其标原则,宜作相应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