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成讪讪一笑,继续往里钻,待得进去眼睛也是有些发愣。不是为这些东西,而是因为这摊主。
这摊子的主人竟是一个美貌少女,身着红衣,柳黛烟眉,一张瓜子脸楚楚动人,真是个人间绝色。这群人不是看着摊子上的东西,竟是看这少女来了。
修士虽追求大道,可这修仙之途何其漫长,孤廖难耐,更多修士丢不掉心中凡根,看到美女也是会留不住脚的。
那女子也是脸色微红,这么多人凑到自己的摊子前不买东西,却直溜溜的盯着自己,倒真的让人难为情。
只是她显然遇到过不少这种情况,只是低头摆弄着自己摊子上的东西,一句话也不说。葱玉般的手指划过摊子上的瓶罐,竟似划在人的心间一般,缭绕难忍。
林成心中也是微动,少年心性正值青春懵懂,看到女子竟似赏一般。只是稍许便心中暗骂起来,没想到自己也有着登徒浪子的习性。
甩甩头,林成看向了这摊子,也都是些瓶子,经过一路的长见识,林成知道这里面装的都是些丹药,价格有高有低,只是自己不知道有什么作用。
突然,他眼睛一亮,看到不大的摊子角落竟放着一本书,上面篆体写着“散修必知”,心中一动,我对这修仙界不知道的太多,这本书对我倒非常的有用。
他在那储物袋中见到过几十块灵石,还有几块体积大些的灵石,想来买这本书要轻松的多。
于是伸出手指向那本书问道:“姑娘,这本书怎么卖?”
那红衣女子心中一喜,这么多人在自己摊前都舍不得掏钱买些东西,到现在中有有人问了。
微微抬头,看着林成,两眼一眯,竟似在春天之间一股淡香袭来,林成一时的呆了片刻。心中暗道:“果然是绝代佳人。”
“这位道友,这本书是我家族长辈以自己经历写成,价值不低,需要一块灵石。”说完紧张的看着林成,似乎做好了和眼前这青年讨价还价的准备。
林成低头一寻思,自己储物袋中有几十块灵石,这一块倒也付得起。于是从储物袋中,拿出了一块小的灵石递给这女子,说道:“我要了。”他之前在那巨石之后来回摆弄这储物袋,现在用起来也是颇为的熟练。
那女子脸色诧异,这本书是无论如何也不值那一块灵石的。自己这样说无非是长辈告知,想在讨价还价之间赚得一些主动。现在林成直接递给她一块灵石,她自己反而有些不知所措了。
旁边几人见林成直接掏出一块灵石,都睁大了眼睛,心中暗骂这少年笨蛋,一本普通纸质的书籍而已,一块灵石能买好几本。这修仙界有种记录工具叫竹简,很小的一块能够记录大量信息,那样的东西说值一块灵石都有点亏。
林成见这女子脸色变了分,心中奇怪,于是问道:“姑娘难道又不想卖这书籍了?”
“不,不”女子连忙摇手,精巧的鼻尖竟渗出些汗珠,惹人怜爱。
“这书籍是不值一块灵石的,我再送你十粒低阶洗髓丹吧。”女子脸色微红,从摊子上拿出了一个瓶子,递给林成。
“额”林成有些惊愕,顿时感觉这女子极为实诚,竟主动不占自己的便宜,看来在买卖之中也是处于防守的位置的。于是微笑到:“那谢姑娘了,以后有机会定会报答。”说完微微抱拳,客气的说道。
女子脸色更是水润,正思索不知说些什么,突然一个声音传来“师妹,师傅让你过去下,这摊子我替你看吧。”
林成望去,却是个长发青年,手中拿着一把羽扇颇有一番风范。
女子看过去,抿了下嘴。紧接着转头对林成说道:“这位道友,家师要叫我去,那就先告辞了。”说完微微一笑,竟似雪莲盛开一般,芳香四溢。
那男子看着林成脸色有些不善,催促道:“师傅他老人家都等急了,师妹赶快过去吧。”说完狠狠的瞪了眼林成。
耸了耸肩,林成转身就走,那男子可能是因为女子多说了几句话,从而对自己有了记恨,这种男人心胸狭窄,倒不必和他有什么交集。
林成一走,其余的人也都摇摇头走了开来。没了美女他们还留在这里干什么?
在回石屋的路上,林成又买了一本《山南手札》也是讲述修仙界的事,两本书下来应该能让自己对修仙的知识了解不少。
当即回到石屋,其余五人都没有回来,林成倒也落得清闲躺在一张床板上看起了那本《散修必知》。
里面讲述的是修仙界的基本常识。修仙分为炼气,筑基,结丹,元婴,更高之上还有炼虚,合体境界,却千百年来未曾听说有人到达。每个境界又分为前期,中期,后期三个境界。炼气期的人中阶之上便可以御器飞行,速度比马要快上不少。法力越深厚,飞的就越快。
筑基期就是一个门槛,将无数修士挡在门外。没有达到筑基期的修士不过是修仙界中的低层,不但寿元不多,就连法术威力也不是太强。
而一旦进到筑基期,寿元就会立刻翻倍增长到两百余年。筑基期的修士能够掌握一种丹火,可用来炼器或炼丹。还能练习更多的强大法术。一个筑基前期的人能轻松灭杀上百炼气期修士。这才是为何如此多人追求筑基的原因。
结丹修士则是修仙界的高层,这个阶段修士寿元能达到五六百年。只是由筑基到达结丹何其艰难,一个门派拥有一名结丹修士就算的上是中型门派。这是一个人身体发生本质的改变。当中需要机缘巧合,加上先人经验指点才方有几率。
至于元婴期在这修仙界则属于最顶层,据说七大门派都有着元婴期的老怪,对其余门派是一种非常大的威慑。能踏入元婴期的修士无一不是天赋超人,且需要机缘造化,当中缘由缺一不可。书中对元婴期介绍的很少,恐怕连那写书的也是道听途说,没有亲眼见识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