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宝亮曰。外道五通。尚能延促自在。岂况如来。具以自在。示同毒树
迦叶当知佛是常法(至)既修集已广为人说
案。智秀曰。此章中有两翻。第一难。第二答。答中有两阶。前正况答。此结劝
尔时迦叶菩萨白佛言(至)微尘世性亦不现故
案。僧亮曰。将说内行因果。先难果常也。若果不常现。云何得与世法别也。性者。异道计云。以冥初。为世间性也。法瑶曰。前明如来常理晓然。但据今日现入涅槃。似是虚妄。则与世间所说同也。若无以辨异。则致或者众。故发斯问。使画然有判也。僧宗曰。就答果中。有四章。第一寄言行相违。显本是常也。虽知是常。外道亦言有常。第二释常我之名。本在于佛。为外道所窃。今释其真伪。真则佛法涅槃。其体是常。常即法性。但昔涅槃。亦言法性。二教既同。事须洗释。故第三简今昔二名。同明法性。所明不同。昔明法性。但以单灭。今明法性。常而妙有。极果体圆。备三归之德。是故第四劝厉行人。使归依也。有何异有。诚知本当。但即事为灭也。如即外道。亦有空言。俱无事验。滞言之徒。无以取信。愿佛为释。使真伪有在也。智秀曰。此下第二意。举例重贵也。若同不现者。则应俱是无常
佛告迦叶譬如长者
案。僧亮曰。果不常现。迹不可辨。乃因譬以释之。此譬中有四分义。初譬佛在世。读诵得旨。修成佛也。第二譬佛始灭。得佛遗法。不解深义。犹得人天也。第三譬己智慧。又无慈悲。欲求自度。不解究竟。不成佛果也。第四求常之心。遂生耶见。见多者。则失人天。少则不失也。长者譬佛也。宝亮所释。与此同。唯合第四。为第三耳。僧宗开第四譬。为第五
多有诸牛
案。僧亮曰。经藏也。牛出五味。经生五果也
同共一群
案。僧亮曰。归一解脱也。僧宗曰。虽复十二部中。理味有异。然同一佛说也
付放牧人
案。僧亮曰。弘通菩萨
令逐水草
案。僧亮曰。受学弟子
唯为醍醐不求乳酪
案。僧亮曰。所谓诸佛为一大事因缘。出于世也。法瑶曰。人天为乳酪。二乘为生苏。菩萨为熟苏。唯佛为醍醐耳
彼牧牛者构已自食
案。僧亮曰。读诵得旨
长者命终
案。僧亮曰。佛涅槃也。此下第二譬也
所有诸牛悉为群贼之所抄掠
案。僧亮曰。凡夫不从经旨取解。喻之抄掠也。法瑶曰。外道盗窃遗余经法。谓之抄掠也。宝亮曰。虽复受持。捉相心强。多诸杂伪。不得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