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师西明寺释氏撰
历代众经举要转读录第四
序曰。观夫大圣乘机敷说声教。离恼为本不在曲繁。故半颂八字。号称开空法道。一四句偈。喻以全如意珠。广读多诵。未免于生源。常不说法。乃闻于具足。是以法行比丘。形于大集之典。舍筏明况。备之般若至乘。斯道显然由来不没。会西明寺真懿律师。博见识机通鉴时俗。欲兴法藏岁别转持。然以重译广文多生倦怠。告余此致因而演之。然则顷代转读多陷广文。识钝情浮弥嫌观博。此并在人勤惰。岂以卷部致怀。何以知耶。故心薄淡者。望卷大而眉颦。意专精者。见帙多而意勇。据斯以论。考性欲之康衢也。原夫五浊交运四惑现行。圣贤晦迹是称遭命。不可约之以一揆。固得引之以殊途。故知天挺英灵不局言方。陶诱中流存学必假善说津梁。夫以广略二教。无兴极圣之言。知几其神。已明恒俗之训。今则去其泰甚随务行藏。举大部而摄小经。撮本根而舍枝叶。文虽约而义广。卷虽少而意多。能使转读之士。览轴日见其功。行福清信。开藏岁增其业。此则卷卷常度。无负施之讥诃。品品情欣。绝厌法之深咎。事不获已观机而立。此篇抚应长慨摧折。一何若此。岂不闻龙海藏录。竟夏寻而不周。铁围结法。亿象负之莫尽。沮渠岩窟。恒镇十二宝乘。那伽幽寺。常住亿千圣范。东流震旦万不一来。而厚夜沉冥重于厌怠。无明障深。轻于博观。自可悲哉。且生灭催切。命报泫露之光。心相不留。兴言飞电之顷。随闻教旨即用循身。略得时缘便依领观。何暇广寻闻海通览法门。故论云。智者应修道克获解脱果。然后以多闻而作妙璎珞。然则凡小使性互有不同。自慨不能静坐思微。则须披读经论开决耳目。分解性灵道扬理义。识邪正之方隅。陶化未闻。扬佛宗之位致。此则宅生推日不负遣寄。兹篇成树同存有归云尔
大乘经本七百九十卷一万三千七十九纸大乘律本三十二卷四百三十纸大乘论本四百四十五卷八千一百一十五纸都合大乘经律论合三百三十七部(一千二百六十七卷二万一千六百二十五纸)
大乘经正本
二百五十四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或五十卷一千八十七纸纸二十八行)
东晋义熙年佛陀跋陀罗于杨都译
右一经。前后异译。一十四部。所谓度世渐备信力十住兴显罗伽住法本业兜沙佛藏等。并抄略本部。支品流行。文或出没义理无异。故非所录大般涅槃经(四十卷或三十六卷七百二十纸)
北凉沮渠玄始年昙无谶于凉都译
右一经五译。支条不具。未足通行。故举上经总摄余部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四十卷或三十卷六百一十九纸)
后秦弘始年罗什于常安逍遥园西明阁译
右一经。前后十译。谓放光光赞道行小品。各有新旧。明度无极遗日抄品。重沓罕寻。举前以统大义斯尽。玉华后译大般若者。斯乃明佛一化十有六会。依会敷说六百许卷。可谓智度大道佛从来。智度大海无涯极。得在供养难用常行。故罗什译论千卷有余。秦人所传十分略九。今则通贯彼此随时制宜大方等大集经(六十卷或五十八卷一千一百五十纸)
北凉昙无谶译前三十卷
北齐隋时耶舍译后三十卷
右一经。前后一十四译。所谓大哀空藏宝髻宝女无尽意阿差末宝星净行自在王奋迅王须弥藏无言童子等。并录本经之别品。后人随部别行。今总会通重本。未足开其后代大威德陀罗尼经(二十卷二百六十五纸)
隋开皇年阇那崛多于京师大兴善寺译法炬威德陀罗尼经(二十卷三百纸)
隋大业年达摩笈多于东都上林园翻经馆译大菩萨藏经(二十卷四百一十纸)
唐贞观年玄奘于京师弘福寺译菩萨璎珞经(十二卷或十四卷三百三十七纸)
前秦建元年竺佛念于长安译菩萨见实三昧经(十四卷二百三十八纸)
后齐天保年耶舍于邺都译佛名经(十二卷二百四十七纸)
后魏天平年菩提留支于邺下译月灯三昧经(十一卷或十卷二百二纸)
后齐天统年耶舍于邺下译贤劫经(十三卷一百九十五纸)
西晋元康年竺法护于长安译华手经(十三卷二百二十五纸)
后秦弘始年罗什于常安译十住断结经(十卷二百五十四纸)
前秦建元年竺佛念于长安译大灌顶经(十二卷或九卷一百一十二纸)
东晋元帝年帛尸利蜜多于杨都译观佛三昧经(十卷或八卷一百五十九纸)
宋永初年佛陀跋陀罗于杨都译悲华经(十卷一百九十四纸)
北凉玄始年昙无忏于凉都译
右一经。再译。称大悲分陀利经八卷。失翻人代。文义大同于前大方等菩萨念佛三昧经(十卷一百三十二纸)隋大业年笈多于东都上林园翻经馆译
右一经。前译称念佛三昧经六卷。宋大明年功德直杨都翻出。二本大同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十卷一百七十一纸)
唐永徽年玄奘于京师慈恩寺译
右一经前译。称大方广十轮经八卷。失翻人代。文义分明。二本大同妙法莲华经(七卷一百四十八纸)
后秦弘始年罗什于常安译
右一经西晋竺。法护初译称正法。华经十卷。隋大业年。笈多后译。加药草品之五纸。诸咒并异。移嘱累品在后。随机所尚无减秦翻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四卷九十二纸)
宋元嘉年求那跋陀罗于杨都译
右一经。后魏菩提留支晚译。称入楞伽经十卷。文相乃多。义理如旧五千五百佛名经(八卷一百一十六纸)
隋开皇年耶舍于京师兴善寺译大方便佛报恩经(七卷一百二十四纸)失译人时代大萨遮尼干子经(七卷或八卷一百三十一纸)
后魏正光元年菩提留支于邺都译
右一经。前译云。菩萨行方便神化经三卷。失译人时代。二本大同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七卷一百二十一纸)
陈时外国王子月婆首那于九江郡译金光明经(六卷或八卷一百一十五纸)
北凉昙无谶译。前四卷陈真谛译后经宝云经(七卷一百纸)
梁天监年曼陀罗于杨都译法集经(六卷或七卷一百二十二纸)
后魏延昌四年菩提留支于洛都译菩萨处胎经(五卷一百一十三纸)
前秦建元年竺佛念于长安译大悲经(五卷八十八纸)
后齐天统年耶舍于邺都译大集贤护菩萨经(五卷或六卷九十二纸)
隋开皇年耶舍于大兴善寺译大云经(六卷九十二纸一名大方等无相经)
前秦竺佛念译。宝昌录云。昙无谶于凉都译密迹金刚力士经(五卷一百一十二纸)
西晋竺法护译大方等陀罗尼经(四卷六十二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