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语:本文从营卫的生成、分布与生理功能、营卫与脏腑的关系、营卫的病理表现等方面,论述了营卫在人体的重要意义,以及因营卫失调和营卫不足所产生的一些疾病。这些病证,在营卫理论的学术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临床实践,以桂枝汤为基础,灵活加减,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从而说明了桂枝汤加减可广泛用于内、妇、儿、外各科由于营卫不足和失调所致的不少疾病。
姜桂苓半汤的组成原理及临床运用
姜桂苓半汤系由生姜、桂枝、法半夏、茯苓四药组合而成。
本方取材于清朝郑钦安姜桂汤和局方二陈汤。前者见于《医理真传》鼻流清涕不止条,原治上焦阳虚而致鼻流清涕不止;后者乃一切痰饮为患之总方。方中夏、苓二味,功能燥湿健脾,化痰止呕,中医有“痰生百病,湿生灾”之语。取二方之长融为一方,用治心阳不足或心肺阳虚所致诸证,以及升降失调、上下不通等,或因心肺阳虚导致中焦寒湿、肝胃虚寒等,皆可运用。经临床四十余年之实践证明,功效卓着。
心肺同居胸中,“胸为清阳之腑”,受不得任何寒浊之气,脏虽属阴,其用在阳。“心者血,肺者气”,气血的运行,全靠心肺阳气的推动,寒则凝,温则通。故寒邪上逆,气血阻滞,则心肺之阳被遏,以至出现上焦虚寒之症,如胸痛、咳逆短气、畏寒肢冷、面唇青紫等。心肺阳虚,包括心肺气虚,但有时以心阳虚明显,有时以心肺阳虚并见。心肺阳虚可由本身病变引起,亦可由其他脏腑病变导致。心主一身之血,肺主一身之气,人身百病千端,无不关乎气血。明乎此,通过调理心肺阳气,温通气血,则可治疗多种疾病。
按照上述理论,本方以生姜、桂枝为君药。生姜性温,黄坤载谓“入肺胃而驱浊,走肝脾而行滞,荡胸中之瘀满,排胃里之壅遏,善通鼻塞,最止腹痛,调和脏腑,宣达荣卫,行经之要品,发表之良药”。又谓:“生姜疏利通达,下行肺胃而降浊阴,善止呕哕而扫瘀腐,清官除道穴力最为迅捷。”
桂枝辛甘而温,《本经》称其“治上气咳逆”,张锡纯渭:“通阳化气,力善宣通,能升大气(即胸中之气)。降逆气(如冲气,肝气之类),散邪气(如风寒之类)……诸家本草,鲜有言其能降逆气者,是用桂枝而弃其所长也。……乃医者皆知麻黄泻肺定喘,而鲜知桂枝降气定喘,是不读《本经》之过也。”又谓:“为其味甘,故又善和脾胃,能使脾气之陷者上升,胃气之逆者下降,脾胃调和则留饮自除,积食自化。其宣通之力,又能导引三焦下通膀胱以利小便”。生姜与桂枝相伍,则辛温助阳,相须为用,同气相求,相辅相成。故二者相伍,既温扶心阳,又宣通肺气,使周身阳气通调,气血流畅。郑钦安谓:“心者,气之帅也。心阳得补,而肺气更旺”。“要知补心阳即是补真火(肾阳)也。……此方(姜桂汤)功用似专在上,其实亦在下也。学者不可视为寻常,实有至理存焉”。在此方基础上,佐以半夏和茯苓,健脾燥湿,温化痰饮之功益胜。且茯苓甘淡,宁心安神,甘则能补脾阴,脾阴既旺则生啼金,淡则能渗利水化饮。黄坤载谓:“泄水燥土,冲和淡荡,百病皆宜,至为良药”,“人之中气,左右回旋,脾主升清,胃主降浊,在下之气,不可一刻而不升,在上之气,不可一刻而不降;一刻不升则清气下陷,一刻不降则浊气上逆。浊气上逆则呕哕,痰饮皆作,一切惊悸、眩晕、吐衄、嗽喘、心痞、胁胀、膈噎、反胃种种诸病,于是生焉。而总由于中气之湿寒。……凡此诸症,悉宜温中燥土之药,加半夏以降之。”
以上分析,可知本方用药四味,平平无奇,但其理甚深。组合之后,既能扶阳强心温肺,又能宣通表里,交通上下。中医治病,全在掌握气化升降原理。本方之效能,在于使上中下及人体内外得以一致,符合机体的统一性。兹结合临床实践阐述如下:
(一)各种心脏病,当出现心阳不足时(包括心气不足),症见心悸、气短、自汗、劳累则加剧,面皓神疲,目瞑喜卧,畏寒肢冷,舌淡而胖,苔薄白或白滑,脉浮大或濡缓、或沉细而结代。可用本方加枣仁、元肉、砂仁,温阳益气,养心安神。若气虚明显者,加苏条参或太子参,或加口芪、党参;兼胸痛、胸闷或胸痛彻背者,加香附、麦芽。若心肾阳衰,症见面浮肢肿,手足厥冷,面色灰暗,口唇发青,原方生姜易干姜,重用茯苓,再加附片、上肉桂,强心温肾,化气行水。
(二)心肺阳虚,久咳不止,咯痰清稀,气短乏力者,用本方加苏子、陈皮、炙远志、温肺强心,降逆止咳。
(三)心肺阳虚,又兼气阴不足,症见气短乏力,动即作喘,自汗、心烦、潮热,舌淡红,脉虚大或虚数。用本方合生脉散加山萸肉、桔络、乌梅,温阳益气,养阴生津。
(四)心肾阳虚,神不内守,心阳外越,出现惊悸多梦,夜眠不宁者,本方加炙远志,石菖蒲、山萸肉、果杞、元肉、秫米之类,交通心肾,宁心安神;甚者加龙骨、牡蛎、砂仁、炙甘草,潜镇浮阳,收纳心气。
(五)心肺阳虚,兼肺气郁滞、咳嗽喘息者,本方重用生姜30克,加桑白皮、苏子、白蜜,温肺散郁,降逆止喘。若心肾阳虚明显者,原方加附片,砂仁、五味子,生姜易干姜,温肾强心,化痰平喘。
(六)高血压出现心肾阳虚症状者,用本方加杜仲、天麻、钩藤、砂仁、荷顶,温通心肾,平肝熄风。
(七)小儿百日咳后期,肺阴肺阳俱虚,阳不化阴,余咳不止,面浮色青,舌淡,脉沉细,本方生姜易炮姜,加炙甘草、五味子、白蜜,扶阳益阴,降气止咳。
(八)脾胃虚寒,寒气上逆,胸闷恶心,脘腹胀满,本方加砂仁、麦芽,温中散寒,降逆止呕。
(九)肝寒气郁,胆气上逆,寒气滞于肝胆经脉,出现两腮硬结日久不散,皮色如常,或发青者,用本方加柴胡、香附、麦芽,温肝舒郁,行气散结。
(十)脾胃寒湿,兼肝气郁滞,出现肝区疼痛或见痞块者,本方加乳香、没药、丹皮、郁金、佛手、紫丹参,以温肝达木,活血祛瘀,理气止痛。
总之,本方主治之症甚多,治愈病例不少。
三豆汤及其加减方的临床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