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既兴,私盐禁绝,东坡公又曰:
岂是闻韶解忘味,尔来三月食无盐。
荆公屡闻而不悦,其门下吕惠卿、舒亶、李定等诬奏坡公,降知外郡,使之不得居政府。未几复诬以讪谤朝政,遂得旨逮坡公,至京师下狱,狱吏素知坡公之名,问曰:“根到九泉无觅处,世间惟有蛰龙知。是大人作否?”坡公曰:“然。”问下韵,坡公本未有,乃随口答之曰:
天下苍生望霖雨,不知龙在此中居。
狱吏敬服,事坡公如师。坡公自湖州赴京师下狱,惟长子苏迈随侍。坡公嘱之曰:“外面无甚事,每日送饭,须以肉。若消息不好,则送鱼。大不祥,则具鱼鲊以进。迈从之。在狱三月,旨未下。适苏迈有事他往,委一戚代送,而忘其嘱,误送鲊与鱼至狱。坡公虑不免,而绝无恐怖之意,惟伤不得见子由。遂作诗二律寄之曰:
其一:
柏毫霜气夜凄凄,风动琅珰月向低。
要统云山心似鹿,魂飞汤火命如鸡。
额中犀角奂吾子,身后牛衣丑老妻。
他日神游定何所,还乡应在浙江西。
其二:
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日亡身。
百年未了须还债,十口无归更累人。
是处青山可埋骨,他时夜雨独伤神。
与君今世为兄弟,更结来生示(未)了因。
吟时,狱吏潜知之,不忍隐,遂以上闻。神宗知而怜之,有释东坡之意。宰相王珪曰:”苏轼不可恕,毁谤朝政犹可。彼有诗曰’根到九泉无觅处,世间惟有蛰龙知。‘陛下飞龙在天,苏轼直拟为蛰龙,其罪大矣。“上曰:”被自谏憎耳,何于朕事。“有中书舍人王安礼,荆公之弟,奏曰:”自古圣君,不以语言谪人,愿陛下不须深究。“帝首肯而罢朝。因密遣人,探苏轼在狱怨否。须臾使者回奏曰:”苏轼在狱中酣睡,鼻息如雷。“帝曰:”朕知苏轼无他,但好直言耳。“帝入朝于仁宗惹圣曹太后,后问曰:”官家何事,数日不乐?“帝曰:”为苏轼语言毁谤朝廷,是以不悦。“太后曰:”非眉山苏轼乎?昔仁宗皇帝读进士策,喜动天颜曰:’朕得二奇才,苏轼、苏辙是也。恨朕老矣,不能大用。遗留子孙,以为辅相。‘遂设宴宫中,以庆得人。汝岂忘之耶。“因下泪。帝亦潜(潸)然曰:”明日即为释之矣。“果降旨,起轼为黄州团练使之职。后神宗崩,哲宗即位,改元元佑。英宗宣仁高太后临朝,特擢东坡为礼部尚书,端明殿学士,入对便殿。太后问曰:”卿前为何官?“对曰:”带罪黄州团练副使。“”今居何官?“对曰:”蒙恩新除端明殿学士。“太后曰:”何以至此?“对曰:”遭际太皇太后皇帝陛下。“太后曰:”非也。“对曰:”岂大臣谕荐乎?“太后曰:”亦非。“轼惊对曰:”臣虽不才,不敢以他途而幸进。“太后曰:”此先帝意也。卿在黄州,京中讹传卿病疫,光帝辍食而起,叹之再三曰:’才难,才难,可惜,可惜。‘遂罢席不食。每读卿文,尝叹曰:’奇才,奇才,恨未及大用耳。“又言仁宗、曹太后之事,苏轼不觉恸哭失声。宣仁太后与哲宗,俱泪下,内使亦流涕。太后命坐赐茶,夜漏已深,太后命撤御前金莲宝炬,着内官送归翰林院。坡公焚香再祷,望阙叩谢天恩曰:
列圣怜才眷匪轻,九重知遇重端明。
金莲夜彻天街朗,奎璧光联映帝城。
东坡历仕四十余年,所在仁风惠政。墨迹才名,震耀天下。凡行其片纸只字者,无不奉为至宝。每一游览,所至之处,或乞字,或求诗,纷纷不已。坡公曾不少辞,皆遂其所请而去。卒之日,阖城士民之相识与不相识者,皆望空设祭,祝公超升。而杭州尤罢市哭奠三日,爰立坡公祠于湖上,至今犹崇祀不绝云。坡公晚年,遨游吴会之地,殁于毗陵。
琴操,乃钱塘名妓也,颇通佛书,解诗词,东坡爱之。一日,挟之同朝云游湖,坡公喜谓琴操曰:”我为大师,汝试参禅。“琴操允诺。坡公问曰:”何谓湖中景?“琴操对曰: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坡公曰:”何谓景中人?“琴操对曰:
裙拖六幅湘江水,夜晚巫山一段云。
坡公曰:”何谓人中景?“琴操对曰:
随他扯学士,鳖杀鲍参军。
琴操问于坡公曰:”弟子将来究竟何如?“坡公曰:
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琴操闻言大悟,遂削发为尼,苦志焚修,遂成证果云。
东坡晚年,又生一子,名迨。正值贬谪多难之时,坡公作浴儿诗曰:
人皆养子爱聪明,我被聪明误此生。
但愿我儿愚且蠢,无灾无难到公卿。
东坡才名,震动四海。值子由出使大辽,其国上自君公宰辅,以及士子庶人,无不诵东坡文字。见子由至,举国之人皆拥济马前,问曰:”大苏学士如今在相位否?身安乐否?吾等生长外国,不获得识一面,今见天使,即吾师也。“皆罗拜于地,恋恋不忍去。子由感其兄名在天下而身在江湖,乃作诗一首寄之曰:
谁传家集遍幽都,每被行人问大苏。
莫把声名动蛮貊,恐妨谈笑卧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