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手洪滑。或寸脉沉伏。身热恶寒。隐隐头痛。喘咳烦闷。胸胁体痛。是夹痰伤寒。头痛发热恶寒。但右手脉来空虚。左手脉来紧盛。是劳力伤寒。左手脉来紧涩。右手脉沉芤。心胸胁下小腹有痛处。汗至胫而回。是蓄血伤寒。太阳症则如狂。阳明症则善忘。少阳症则寒热似疟。此皆类伤寒。而非伤寒也。其余伤寒中杂症颇多。不能枚举。皆诸病门中所有者。但杂症一兼伤寒。即所谓伤寒杂症。医者以意求之。则不言而自喻矣。
伤寒门立方
属性:神仙粥治身热作饱。不思饮食。头疼。冒雨受寒。一时无觅医处。此法取汗。
用带皮老姜。三两捣烂。将热酒泡饮。出汗。轻者即愈。重者可解一时之急。
麻黄汤太阳症。头顶痛腰脊强。发热无汗。宜此汤主治而汗之。
麻黄(一两五钱)桂枝(一两)甘草(五钱)杏仁(五十枚)作一剂。每服用五钱。水煎温服汗出为度。无汗再服。春分后忌之。用此药发汗不出。
脉弱者无阳。及不至足者。为难治。身热不退。脉愈燥者。难治。
葛根汤阳明症。目痛鼻干不得眠。身热无汗者。以此汤治之。
葛根(三钱)芍药(钱半)桂枝(一钱)姜三枣二。加黄芩。名葛根解肌汤白虎汤治渴而有汗不解者。
知母(二钱)石膏(五钱)甘草(六钱)粳米(小半合)加人参。名人参白虎汤。无汗大忌。
小柴胡汤少阳症。胸肋痛而耳聋。往来寒热。病在半表半里。此汤为主治。
柴胡(二两)半夏(八钱)黄芩甘草人参(各七钱半)作五服。每服加姜三枣二。但人参一味。亦宜斟酌。若邪气未退。不可轻用。
大柴胡汤治身热谵语。不大便。恶寒。
柴胡(二两)黄芩(七钱半)芍药(三钱)半夏(六钱)枳实(五钱)大黄(五钱)作三服加姜枣。
桂枝大黄汤太阴症。肚腹硬满。燥渴咽干。或腹痛。
大便实者为里热。以此汤主之。
桂枝大黄甘草枳实浓朴人参芍药槟榔甚者加芒硝附子理中汤腹满自利。不渴者。属里寒。
人参白术干姜甘草附子四逆汤治四肢厥冷。脉微欲绝者。
干姜(五钱)附子(二钱半)甘草(一两)水煎炖冷大承气汤少阴症。口燥咽干。谵语。五六日不大便手足心并腋下。痞满。燥实俱全者。用此汤主之。
大黄浓朴枳实芒硝(各二钱半)小承气汤治伤寒传里。有痞满。实而无燥坚者以此汤主之。
大黄(五钱)浓朴枳实(各二钱)调胃承气汤无痞满。而有燥实坚者。
大黄(四钱)芒硝(三钱)甘草(二钱)枳实(二钱)
浓朴(二钱)若初起手指甲青。兼之腹痛。呕吐身如彼杖。脉细沉无力。谓之阴毒。急用四逆汤温之外灸关元。气海。复其阳气麻附细辛汤
本经身发热。四肢冷。指甲青。腹痛脉虽沉。亦有可汗者。此汤主治。
麻黄(二钱)附子(三钱)细辛(一钱五分)甘草(五分)人参(二钱)黄连(一钱)芍药(一钱五分)以其无头疼故名少阴似太阳。假若身不发热。岂敢轻汗之。
桂附汤厥阴症烦满囊拳谵语而渴者当下之三承气汤选用。口吐涎沫小腹痛。不渴者。
当此汤主之。
桂枝(一两)附子(三钱)青皮甘草柴胡(各四钱)作三服每服加姜三片。
陶氏冲和汤两感伤寒。虽不治之症。然所禀有虚实。所感有浅深。若胎元禀得浓者而所感得浅。间亦可生。如两感阴阳未分。或阳先受病者。以此汤服之。
柴胡干葛石膏黑豆生地防风白芷川芎细辛羌活甘草黄芩羌活汤治两感。阴阳已分。
羌活(一钱五分)独活防风防己黄芩黄连苍术(各八分)白术甘草细辛(各三分)知母川芎生地(各一钱)煎服未解。再服三四剂。病愈则止。
又方。阴阳两感。表里未分。用后方主治。
麻黄升麻干葛芍药(各二钱)甘草(五分)苏叶青皮香附白芷川芎陈皮(各等分)每服三钱加姜葱煎服。痞满加枳壳。大抵两感脉从阳可治。从阴难治。
九味羌活汤春分后感冒伤寒。宜此汤主之。
羌活苍术防风(各一钱半)甘草白芷川芎生地黄芩(各一钱)细辛(四分)姜三细辛。加黄。再不止。加桂枝。芍药。不作汗。加苏叶。渴加知母。石膏。呕逆加姜汁。有痰去生地。加半夏。肌热。加柴胡。葛根。喘。加杏仁。虚烦。加知母。麦门冬。竹茹。胸膈饱闷。去生地。加枳壳。桔梗。便秘。加大黄。中寒于经络。加附子。湿土司天。倍苍术
久雨。加木瓜。苍术。太阳症。倍羌活。加本。阳明症。加升麻。葛根。少阳症。
加柴胡。半夏。太阴症。加浓朴。枳实。少阴症。加桔梗。知母。黄柏。厥阴症。加柴胡。
倍川芎。此方通治六经伤寒。无有不验。乃四时伤寒之圣药也。
回阳急救汤治直中阴经。无热恶寒面惨。手足厥冷。唇紫舌卷。爪甲青黑身重虽于转侧。不渴卧多蜷足。大便泄利。小便青白。脉细沉微。
附子干姜人参甘草白术肉桂###第10章
陈皮呕吐。加半夏。(姜汁拌炒)腹痛甚。加芍药。木香老姜汁。利不止。加陈壁土炒升麻少许。口吐涎沫。加吴茱萸盐炒。无脉。加五味子。猪胆汁。战栗。加附子。麻黄。小腹绞痛加青皮。吴茱萸。水一钟半。枣二。生姜自然汁半盏煎。临服入泥浆水澄清。一匙温服。
伤寒门合病
属性:或二阳同病。或三阳同病。不传者。太阳合阳明。升麻葛根汤。阳明合少阳。小柴胡合升麻葛根汤。或通用九味羌活汤。
伤寒门并病
属性:始初二阳合病。后二阳气盛。一阳气衰。并归一经独重者。阳明并太阳。麻黄汤合升麻葛根或通用九味羌活汤。
加味理中汤治中寒。即冬时直中真寒一身受邪。难分经络。手足厥冷。或腹痛呕吐。
甚则卒倒昏迷。不省人事。脉迟无力。
干姜人参白术肉桂甘草半夏陈皮细辛茯苓
煨姜五片煎熟。再入姜汁半盏服。其腹内外。仍用姜炒热。时时熨之。轻则根据本方。重则加熟附子。身甚寒者。加麻黄。
挟气。加木香。呕吐涎沫。加丁香。腹痛。加木香。砂仁。挟食。加草果。枳壳。泻不止。
加升麻。苍术。外灸关元气海。再用葱熨法。
伤寒门温病
属性:此病发于春间。经曰。发热不恶寒。反渴者温病也。分表里治之。表症如天温。升麻葛根汤。如天寒柴胡桂枝汤。太阳合少阳。败毒散合小柴胡汤。
太阳合阳明。败毒散合升麻葛根汤。阳明合少阳。升麻葛根汤。合小柴胡汤。半表半里小柴胡汤。里症大柴汤。重者。一时表里俱发。防风通圣散。表里俱热。大便自利者。柴胡黄芩汤加木通山栀。
竹叶石膏汤治虚烦变杂症。表症已解。邪毒未除热结在内心胸烦满渴甚饮水无度石膏(五分)人参(二钱)甘草(七分)麦门冬(一钱半)淡竹叶(十四片)
糯米(一撮)水煎入姜汁二匙。
升麻葛根汤葛根升麻芍药
甘草表热加柴胡。内热加黄芩。有吐衄血。加生姜。牡丹皮。热甚加山栀。黄连。或加连翘。天花粉。大便硬。加枳实。大黄。头痛加川芎。身痛。加羌活。痞闷。加枳壳。桔梗。咳嗽。
加枣仁。痰。加半夏发斑加玄参。如老人去芍药。加柴胡。人参人参败毒散羌活独活柴胡前胡枳壳桔梗川芎赤茯苓人参
甘草皮肤疮痒。加蝉蜕。口干舌燥。加黄芩。去人参。加防风。荆芥。名荆防败毒散。
小柴胡汤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甘草
加姜枣陶氏加陈皮芍药。头疼。加川芎。胸中烦而不呕。去参夏。加栝蒌仁。渴去半夏加知母花粉。腹痛。去黄芩。加芍药。胁下痞闷加牡蛎。枳实去枣。胁痛。加青皮。心胸闷。加枳壳桔梗。不效。加枳实。黄连。栝蒌仁。去甘草。茯苓。心下悸。小便不利。去黄芩。加茯苓。咳嗽。去参枣。生姜。加五味子。炮干姜。呕。加姜汁竹茹。虚烦。加竹叶。粳米。鼻衄。加生地。茅花。痰盛加栝蒌仁桔梗。枳实。喘。加桑白皮。乌梅。热盛错语不眠加山栀。黄连。黄柏。少阳阳明合病。口燥目疼。加芍药干葛。坏症。加鳖甲。自汗恶热。谵语烦渴。去半夏。合白虎汤。自汗恶风腹痛。或寒多热少。脉弱去黄芩。合桂枝汤。血虚发夜热。合四物汤。去川芎加麦门冬。知母。黄柏。脉弦。小腹痛。昼明夜昏。妄见。或寒热不定似疟。合四物汤。加牡丹皮。男子加生地。妇人加当归红花。瘥后发热。本方和之。脉浮。加苍术苏叶。脉实。加大黄枳实。寒热似疟。而里未实者。加桂以温血。表热而里又燥渴。粪硬者。加大黄以清血。如无耳聋胁痛。
只则身热发渴谵语。大便实者。加大黄。
大柴胡汤柴胡黄芩芍药枳壳半夏大黄
姜枣昏乱谵语。加黄连。山栀。痞满。加枳壳。桔梗。浓朴口燥渴。舌苔黄。加栝蒌仁。夏月热病烦躁。脉洪大。加知母。麦门冬。石膏。发斑。加生地。玄参。牡丹皮。发黄。加茵陈。
黄柏。鼻衄。加犀角。大便不通。加芒硝。
防风通圣散防风川芎当归芍药大黄麻黄薄荷连翘芒硝石膏黄芩桔梗滑石甘草荆芥白术山栀
加姜三片凡杂症。耳目口臭。唇舌咽喉。风热风痰等疾。外科痈疽疮疖。小儿惊疳积热诸风。无所不治。如自利。去芒硝。自汗。去麻黄。
清热解毒汤热病发于夏。脉细小无力。足冷。如得汗。而燥盛者死。如下痢腹痛者。
黄芩知母升麻葛根(各一钱)石膏人参白芍(各一钱半)羌活(二钱)黄连(酒制三分)生地(酒制五分)生甘草(七分)
姜三片胸痞闷。加枳实。半夏。各一钱。姜汁四五匙。去生地。脾胃不实。加白术。表症在太九味羌活汤
汗后烦渴。脉洪大。背恶寒者。白虎加参汤。益元散。里症。大柴胡汤。重者。一时盛发双解散。或防风通圣散。
白虎加参汤(即化斑汤)石膏知母粳米甘草山栀麦门冬人参五味子天花粉黄连姜枣
乌梅心烦。加竹叶。竹茹。小便短少。加滑石。背恶寒渴。加茯苓。去山栀。呕。加姜汁炒半夏。头微疼。眼眶疼。加葛根。去山栀。
益元散(一名六一散一名天水散)滑石(六两)
甘草(一两)为末。每服三钱。入蜜少许。沸汤调服。热者。冷水调服。伤寒热不解。加苍术末三钱。葱豉汤。连进数服。汗出为度。汗吐下后余热。以此解之。虚烦不眠。加辰砂少许。一切风热上壅。咽喉不利。加青黛。薄荷少许。蜜丸噙化。产后腹痛自痢。用补脾。补血药下。或加五灵脂。能行血。止痢泻甚。加肉豆蔻少许。一切痰热吐逆。及胃热惊痫颠狂加黄连少许。
姜汁蒸饼为丸。
伤寒门瘟疫
属性:有瘟疫。寒疫。此天地不正之气。多感于房劳辛苦之人。从口鼻而入。当随时令参运气而施治。不可大汗大下。当从乎中。而用阳明少阳二经药。初看未见端的。先以其败毒散加薄荷治之。看归何经。再随经施治。见阳明经者。用升麻葛根汤。见少阳症者。用小柴胡加防风羌活。少阳阳明兼见者柴葛二汤合服。寒热往来而大便泄者。小柴胡合五苓。寒多去芩。留桂。大便秘。小柴胡加大黄。小便秘。小柴胡。合四苓。发黄。再加茵陈。作渴。小柴加石膏。知母。发狂不识人。大柴胡。加当归。如大便泄者。三黄石膏汤。若入太阴经无热症见者。用理中汤。此症必腹痛而泻。痛止仍用小柴胡。若入少阴厥阴经。用阴症伤寒。传经治之。如春夏染者参看温热病二条。秋时染者多身热咳嗽。金沸草散。若渴白虎汤加苍术。若热蓄发疸。茵陈五苓散。若痢疾。人参败毒散。加陈仓米炒。倘燥太过。用润燥散。冬时染者。多身热头疼咽干。人参败毒散。或甘桔汤。加玄参。发斑者。阳毒升麻汤通用。加减调中汤。预防四时疫气。用藿香正气散。四时外感发热恶寒。用香苏散。四时感冒风寒。鼻塞头疼。痰涎呕逆。用参苏饮。又有大头伤寒。天行时。病初觉寒热身痛。次则头面红肿疙瘩。
甚则咽喉堵塞害人最速。多发于冬温之后。脉浮在表。用普济消毒散。或荆防败毒散。脉沉在里。羌活。黄连。黄芩。俱酒炒。大黄酒蒸。鼠粘为主。连两目鼻面肿者。阳明也。加干葛。升麻。石膏。赤芍药。发耳前并头角。少阳也。加柴胡。栝蒌仁。发脑后颈下肿起。太阳也。加防风。荆芥。水煎时时呷。邪气甚者。通大便。加芒硝。遇凶荒劳役。宜普济消毒散。(即普济散)普济消毒散
专治大头伤寒。
黄芩黄连(各一钱)鼠相子蓝板根连翘马屁勃(各一钱)陈皮生甘草桔梗玄参柴胡(各一钱)升麻僵蚕(各五分)
人参(三钱)为末。白汤调服。时时呷之。留一半蜜丸噙化。或加防风薄荷。当归川芎。水煎服。大便硬。加大黄。若非便秘。忌用降下之剂。肿不消者。砭去血。可用通关散。倍羊踯躅。及藜芦少许搐鼻以泄其毒久不愈。欲作脓者。内服托里消毒散。
疏风清热饮治虾蟆瘟遍身如虾蟆之皮皆属于风热。
羌活防风荆芥黄芩甘草(各二三钱)煎服。
又方侧柏叶自然汁。调蚯蚓泥敷之。
又方丁香尖。南星醋磨敷之。###第11章
三黄石膏汤黄芩黄连黄柏山栀(各二钱)麻黄(钱半自汗者去之)石膏(五钱)香豉(三钱)水煎加辰砂服。
又方治时疫寒热。将黑豆二合炒香。甘草二寸炙黄。切碎。用水煎时时呷之。
理中汤人参白术干姜
甘草大便涩者。用散。利者用丸。寒甚腹痛。四肢冷。加附子脐下动气。欲作奔豚。去术。加肉桂。吐多。去术。加半夏。姜汁制。下多。还用术。悸。加茯苓。渴。倍白术。腹痛里虚。倍人参。寒。倍干姜。
吐不止。去甘草。加姜汁。吐蛔。去甘草。加乌梅。饥逆。加丁香柿蒂。哕逆。加木香。霍乱转筋。加石膏。寒湿发黄。加茵陈。脾弱泻不止。溺不利。
倍参术。合五苓散。内虚腹痛。合小建中汤。陶氏加肉桂。陈皮茯苓姜枣临服入陈壁土炒一匙。自利肚腹痛。加木香磨。姜汁。腹痛甚。去白术。或阴结症。本方加大黄利金沸草散金沸草
荆芥麻黄甘草赤芍半夏前胡姜枣润燥汤生地山栀升麻柴胡石膏
生姜自汗加桂枝。无汗。加苏叶。干葛。虚烦。加麦门冬。渴。加天花粉。咳嗽。加杏仁阳毒升麻汤升麻犀角射干黄芩人参甘草加减调中汤芍药茯苓白术麦门冬
生地陈皮桔梗乌梅痰。加贝母。热甚。加黄芩。
藿香正气散此方治内伤脾胃。外感风寒。若病在太阳。头疼发热。骨节痛。不可用。
藿香紫苏白芷大腹皮茯苓浓朴白术陈皮桔梗半夏曲甘草姜枣一方去白术加香附米。
香苏散香附紫苏陈皮甘草葱姜头目痛。加川芎白芷。热甚。加柴胡。
参苏饮人参半夏茯苓陈皮枳壳桔梗前胡干葛甘草紫苏后人去人参。以川芎代人参。柴胡代前胡。芎苏饮。
若寒天气促。咳嗽。加麻黄杏仁。金沸草。若温天咳嗽。加桑白皮。杏仁。如有热痰。
加黄芩。栝蒌仁。周身骨节疼。加羌活。妇人胎前产后。加川芎。当归。芍药。
又秘方人中黄五钱。苍术。羌活。各三钱。煎服立愈。
小陷胸汤胸膈迷闷。乃邪热结于上焦。而生痰也。
半夏(六钱)黄连(三钱)栝蒌(一个)连皮肉取四分之一作一服水二钟。先煮栝蒌至一钟半。下余药煎至一钟温服。如未效再服。口出黄涎即愈。
大陷胸汤胸前胀闷烦满。不进饮食。及渴多饮水。有停饮在上。行早之故。名曰结胸大黄(五钱)芒硝(一两八钱五分)
甘遂(二钱五分)为末。作二服。水二钟。煎大黄至一钟去渣。入硝煎一沸。入甘遂末温服。得快利止。
伤寒门香港脚
属性:恶寒发热。全类伤寒。但新起脚膝软弱赤肿为异耳。此湿热之所聚在肌肤流注于脚膝。
祛温汤治热气留于肌肉之中。宜急治之。少缓其气上行。至心即死。
苍术黄柏赤茯苓牛膝木瓜木通槟榔甘草黄连乌药防己(各三钱)量轻重治之。水煎空心服。
又方敷红肿处。朴硝大黄。寒水石牙皂。为末。以鸡子清调敷。甚效。
又方人中黄为末。芭蕉水调敷甚妙。
伤寒门食积
属性:外症头疼发热恶寒。全类伤寒。惟身不痛。心腹饱闷。嗳噎呕逆。为异耳。甚者。用滚盐汤调皂荚末五分探吐。复用加味平胃散。头痛身亦痛者。谓之夹食伤寒。加味治中汤。如表症多。藿香正气散。里症多。小承气汤。
加味平胃散苍术浓朴陈皮(各二钱)白术(一钱)甘草(八分)干姜(一钱)山楂神曲草果(各三钱)黄连(二钱)枳实(一钱半)
姜临服入木香磨汁调下。如腹痛。加桃仁。便实。去渣。曲。果。姜。加大黄。
加味治中汤陈皮枳实青皮浓朴(各一钱)白术(八分)甘草(五分)苍术(一钱五分)干姜(五分)草果
砂仁(各一钱二分)热甚。去白术。加柴胡。呕吐。加姜汁炒半夏。胸中饱闷。去甘草。白术。加枳实。腹痛甚者。加芍药。大黄。去干姜。白术。
伤寒门夹痰症
属性:憎寒壮热。恶风自汗。胸膈满闷。气上攻冲。头不昏疼。项不强者。是也。自热者。芎苏饮。金沸草散。柴胡半夏汤。无热者。二陈汤。温胆汤通用。加味导痰汤。有痰结胸者。鹤顶丹。枳桔二陈汤。有痰上隐隐头疼者。瓜蒂散吐之。
加味二陈汤甘草(八分)半夏(一钱)茯苓(一钱)陈皮(一钱五分)南星枳实黄芩白术黄连去痰。后服此药。
瓜蒂散瓜蒂赤小豆(各五钱)为末盐汤调服。服后宜卧片时。欲吐且耐之。良久用指探之。
伤寒门虚烦
属性:外亦发热。有类伤寒初症但头身不痛。不恶寒。脉不紧数。但浮而无力。慎不可攻热。
去则寒生。
人参竹叶汤石膏(五钱)人参(二钱)甘草(七分)麦门冬(一钱五分)淡竹叶(四片)粳米(一撮)水煎入姜汁二匙服。
如气弱大渴。加倍人参。汗多加黄。痰。加贝母。泄。加白术。泽泻。阴虚夜烦。加知母。黄柏。生地。芍药。呕吐。去石膏。加陈皮。茯苓。
加减补中益气汤劳力伤寒。头疼发热恶寒。但微渴自汗。身腿酸软无力。此内伤气血。外感风寒故也。
人参黄当归生地川芎柴胡陈皮甘草细辛羌活防风白术姜枣葱。水煎温服。
如元气不足。加升麻少许。咳嗽。加杏仁。汗不止。去细辛。加芍药。胸中烦热。加山栀。竹茹。干呕。加姜汁炒半夏。胸中饱闷。去生地。甘草。黄。白术。加枳壳。桔梗。痰盛。去防风。细辛。加栝蒌仁。贝母。腹痛。去术。加芍药。干姜。
伤寒门蓄血症
属性:外症寒热往来。但脉芤涩。日轻夜重。蓄于上焦。则衄血。善忘。嗽水不咽。胸胁腹皆满痛。谵语昏愦。谓之血结胸中。用犀角地黄汤。蓄于中焦。则头汗。发渴。发黄。用桃仁承气汤。蓄于下焦。则如狂。便黑小腹急胀。按之则痛。用抵当汤丸。或用犀角地黄丸。加青皮。大黄通用。小柴胡。加桃仁生地。兼栀子茵陈。一切血症药。此皆治法不易伤寒。有用承气大下不解。反更兼善食者。瘀血也。所以打蹼伤损症。亦类伤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