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黔阳县治,梁至唐曰龙标。唐开元间,江宁王少伯由中秘谪迁斯尉,因以龙标名。县有楼,曰芙蓉。相传少伯送辛渐,赋诗饯行其中。文采风流,照耀千古。
楼在县境,本朝《一统志》载之,不言其地,或莫知其处所。乾隆间,前县令叶公梦麟于郭东筑亭,仍其名施圯。流俗相沿,遂指为楼之故迹。
余思黔阳自汉置镡成县,迄今二千年,官於斯者,不知凡几。少伯之前,未闻有为之先者;少伯之后,未闻有为之继者。而少伯独以龙标名,是龙标之地以少伯而彰,则少伯遗迹之在龙标者,乌可听其湮没而不传。
岁癸酉,余承乏兹邑,莅政之暇,与二三都人士谋复建之。寻前人植亭废址,低洼迫隘,无山水林木之美。既非唐时之旧而蕞尔之土,又不足以着名胜惬游观。爰改卜於城西香炉岩,其地背郭临江,依林踞阜。轩豁呈露,洵胜境也。佥议曰善,遂捐产为倡。邑庶士闻之,咸踊跃乐输,鸠工庀材,诹吉始事。
余亲为经理,因地势之高下,准布置之疏密。正者为楼,高者为亭,拱而翼者为廊,缀其旁者为室。缭以长垣,固以石阑。层磴穿云,飞甍插汉。
登眺则群山拱翠,倪视则万木交阴。潕水自北来环其下,澄潭委波,惊涛涌雪。帆樯出没,洲屿潆洄。为一邑之巨观,复千载之古迹。使昔日文酒清歌,流传宇内;旗亭画壁,着为美谈。焕然复见于今,虽少伯之风流余韵,足以感动千百岁后之人心。而邑之人士能酬金助力,趋事赴功,以克成盛举。又以见黔阳民俗之厚,为能不忘其初也。
楼成于嘉庆乙亥孟秋之望。县令闽南曾钰为之讌饮以落成之,并记其事于石是役也。董其事者,广文陈君学奎、王君垣;县尉郭君开望;绅士向子方诚、谢子光楚、唐子世遇、向子其昌,例得列名。
曾钰(-1831),字石友。闽南人。嘉庆十八年(1813)癸酉,任黔阳县令。择黔阳西城外香炉岩创修芙蓉楼。嘉庆二十年(1815)乙亥中元节,芙蓉楼落成。后改官江西南丰。道光十一年(1831)辛卯,曾石友刺史卒於郴州任。
芙蓉楼唱和诗序
长沙黄本骥虎痴
柳子厚谓"邑有观游,即为政之具,盖以祛烦涤尘,非有高明游息之所,不能理达而事成".况前事者,后事之师。其人已远,其迹犹存。不为修葺而咏歌之,非独山川失润,抑且取法无由。虽鞅掌簿书,其视以玩,替政者奚异。
唐诗人王少伯由江宁丞谪龙标尉,小说家载其以琴书自随,"命苍头拾败叶供爨",及"洞蛮长跪乞诗"数事,仅与"旗亭画壁"同为风雅之宗,若无意于政事者。然以琴书自随,其嗜好可知;拾叶供爨,其清操可知;洞蛮乞诗,则邑中文秀之士,其翕然向化又可知。
盖子厚所谓"清宁平夷,恒若有余;乱虑滞志,无所容人",吾於少伯徴之矣,岂仅以诗人目之哉?
黔邑东关,旧有芙蓉楼。相传为少伯送辛渐处,其地原在唐润州(今镇江府治也)。盖少伯丞江宁时事,后人因其谪宦来此,建楼存迹。
嘉庆乙亥,曾石友刺史钰知是邑,由城东徙今地,有诗文纪其事。地据雄、潕二水之交,有石屹立,有树森陈,旷如奥如,二者咸备,诚观游之胜境也。
见田明府宰黔三载,邑中祠、廨、桥、道,焕然一新。理事之勤,近日罕有。因见斯楼之榱栋倾欹,丹漆驳陊,慨然修复。凭栏远眺,适足以祛烦涤尘,为高明游息之所。自为七律四首,以落其成。又於重阳日,招集幕僚子侄及邑人之仕隐而文秀者,为登高之会,亦自为五律四首。邑中钞稿传和者,凡数十人,得诗若干,首彚为一帙,将付诸梓以志。一时唱和之盛,而属序於余。
余谓少伯诗意"冰心、玉壶",明府诚足以当之。其不以勤政而废观游,尤得子厚所谓"理达、事成",为邑民之福音者,岂独青山明月寄意篇章,足与古人争能,而为时髦所宗仰已哉。
黄本骥(1781-1856)清史学家,地理学家。湖南宁乡人。字仲良,号虎痴。与父黄湘南、兄黄本骐俱有文名,县人比之"眉山三苏".道光二年(1822),中举人。
道光五年(1822),至沅水流域寻访米寿圆墓。途经凤凰,闻生前好友徐止峰旧媵钟氏,已经出家为尼,名智参,遂造访凤凰太平庵。适智参外出,未遇,遂留诗于壁。及智参回,见壁诗,生感慨焉。嘱赵雨甸代为谢诗。赵雨甸因述诗所来及事与黄本骥,并出示止峰所遗《冷金笺》嘱其补书,藏之法林,以传久远。抵黔阳后,宿黔阳县署,曾登芙蓉楼。
道光十七年(1837),选黔阳教谕,悉心培育远道来学同郡各县生员,使多有成就。好文物,喜考古。搜集秦汉以后金石文字数百种及古琴、刀、布等甚多,名其居曰"三长物斋".尝至沅水流域寻访米寿圆墓。卒年七十五岁。
黄本骥博览群书,知识渊博,对考古、文物、地理、方志、古史姓氏和职官,都有精湛的研究。着述颇多,有《古志石华》、《隋唐石刻拾遗》、《集古录辑佚》、《金石萃编补目》、《元碑补目》、《续金石萃编》、《湖南风物志》、《韵学卮言》等,后人辑有《三长物斋丛书》,共25种,159卷,其中,《历代职官表》和《郡县分韵考》二书,价值最大。
芙蓉楼记(三角亭碑刻)
尝诵习王少伯氏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诗句,芬芳悱恻,情溢乎词,足以想见其人之清标高致,寄托遥思,而诗意之幽邈,景物之流连,更足以仿佛之。
岁乙亥,余督政西来,兼承乏黔阳县事。采风问俗,寓于游观。城之西隅,背郭临流,有楼耸出,名曰"芙蓉".
越明年,民庆丰穰,以恬以熙。莅政遐余,登斯楼而起怀古之思。慨其剥蚀欹倾,日就芜废,佥议重葺,以复遗址。而志籍考释,每多假借附会,传说纷呶。故于兴废举坠之时,征引故实,一为之辨识焉。
考《大清一统志》:梁置龙檦县,因山而名,檦释为林柱之属,盖状其山之势。至唐始去刀为标。今,龙标山踞黔阳东城内,建制沿革,固可溯也。
少伯于唐开元间,以汜水尉左迁龙标尉。李太白遥寄以诗,即景怀人,互见于歌咏。於是,山林晦閟之迹,因诗人之阐发而始明;摭拾遗踪,於是可据。
芙蓉楼之在县境,志承纪载,不言其处所。
清乾隆四十年,叶令梦麟,于东城外建亭,仍其名。
嘉庆廿年,曾令钰西城外香炉岩创建为楼。
道光十九年,龙令光甸重修之。历有诗文镌后纪盛,即今楼也。
或谓芙蓉楼在京口,与万岁楼相对,建于晋刺史王恭。则楼之在京口者,不始少伯,独因少伯之诗而益彰,其说近是。苟因其境地之悬绝,并断摘其诗章,殊不知风人之抒写心声,有构思幽妙不可以言语形容者,岂得牵附俗说于迹象间求之。
抑有谓金鳌山多橘柚,旧有楼曰临江,少伯日登临之,赋诗自娱,命苍头拾败叶为饮,则金鳌龙标间自有楼在,是又稗史之纪说,更不假托芙蓉之名称。
综错前言,黔阳实古之龙标,即为少伯迁谪之所,又复奚疑?诗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少伯以中秘声华,诗名藉甚,远谪异域,往古同悲。
乡先辈及宦游斯地者,览物兴慨,重为建楼纪胜,诵其诗而仪其人,固不必睹遗址故物而同为惓惓也。赏析奇疑,未诩稽古,俯仰宇宙,集成大观,又何必斤斤然于吴头楚尾,较量毫末哉!
斯千百年后,其流风余韵,翕然向慕,不以蛮野荒(阝+最)而为造物所啬。人心之感动,历久不变、望古遥集,创复巨规,故使斯楼之存也,不徒结想于荒躅,仍具独造之匠心。
文献考证,永为不泯。爰于丹艧(艭)驳陊,及时修葺,质疑辨始,聊至景行,至重修之事,回各别系以文同树于古。后之览者,当知所兴起矣。
民国二十七年七月
专员兼黔阳县县长张其雄撰
秘书黎泽泰书
张其雄,民国二十四年(1935),任湖南省第四行政督察区专员兼黔阳县县长。民国二十五年(1936)四月,湖南省第四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设黔城。民国二十六年(1937)五月,县政府决定从翌年元月一日起,实行全国统一的度量衡制,并指令从速加工供应新衡器。八月三十日,开始执行国民政府的"征兵令".十一月,废区立乡,撤销城区及仁、义、礼、智、信、常七个局,设置二十四个乡镇。民国二十七(1938),
湖南省第四行政督察区改为湖南省第七行政督察区。民国二十七年七月,张其雄主持复修黔城芙蓉楼,得湖南省主席何健、国民党要员危道丰、黔阳县农会长谢祖乾等人资助。湖南省第七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专员兼黔阳县县长张其雄撰《芙蓉楼记》。
寻芙蓉楼遗址吊王江宁
耒阳乾隆黔阳训导欧阳曰枚
江上此烟水,芙蓉旧有楼。
连宵同听雨,送客独经秋。
迹古冰心在,官卑诗卷留。
西风添老泪,长是怨闾邱。
欧阳曰枚:贡生,耒阳人。清高宗乾隆十一年(1746)丙寅,与荣大顺同任黔阳训导。
芙蓉楼怀古即事即以留别
闽南嘉庆黔阳县令曾钰石友
中秘声华绝世才,遭谗还过五溪来。
洞蛮索句真无奈,逐客伤离亦可哀。
江上芙蓉犹笑日,昔时楼阁已成灰。
为寻古迹多惆怅,几度城南蹀躞回。
重兴胜迹治舆情,妙术凌云不日成。
潕水回波环画槛,盘山返照动雕甍。
横蛇立兽公输斧,别鹤离鸾子晋笙。
静倚楼头感今昔,冰心还共玉壶清。
万眼连窗四面周,天高气爽桂香浮。
今宵风景权为主,终古江山又此楼。
远岫含辉蟾驾月,长空联影雁横秋。
寒泉一盏诗魂在,应喜骖鸾续旧游。
非夸土木快登临,风雅维持爱古深。
计日久淹惭素食,戴星屡出只劳心。
萑苻四野无新警,文酒千年有嗣音。
愿与诸君长护惜,蓉花莫改旧时阴。
步曾石友刺史韵
桂林万庚西园
天生仙吏不凡才,迁谪途长入楚来。
别梦应随征雁远,清吟曾动暮猿哀。
尚余寒雨催残夜,莫使层楼付劫灰。
白露青枫凭吊处,千年定有鹤飞回。
古迹重新倍有情,经营不日喜功成。
危栏倒影摇轻浪,半堞斜晖入画甍。
望远何人吹玉笛,游仙有客奏鸾笙。
应知楼外今宵月,仍照芙蓉出水清。
压槛云山四面周,绕城烟火万家浮。
花迷杜老千间厦,人在元龙百尺楼。
自昔宰官多好古,而今佳景更宜秋。
欲乘月夜凭栏处,还起诗仙话旧游。
润州城北旧登临,此日龙标别意深。
吴楚烟花双绝景,江湖风雨一生心。
才高白雪知难和,听入焦桐莫赏音。
可惜南丰今不见,蓉花添得几层阴。
注:润州城北旧登临:道光庚辰年,桂林万庚泛舟吴下,曾经登临镇江芙蓉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