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乌头汤方x川乌(五枚、咀、以蜜二升、煎取一升、即出乌头)麻黄(三两)黄(三两)
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
上五味。咀。四味以水三升。煎取一升。去滓。内蜜煎中。更煎之。服七合不知。尽服之。
五行各具阴阳。如甲乙壬癸等类。而其性情好恶。常相反而不相同者。以阳生则阴死。阴生则阳死。故也。比
如甲木生于亥。乙即死于亥。乙木生于午。甲即死于午。壬水生于申。癸即死于申。癸水生于卯。壬即死于卯
之类。夫肝为木脏。木中甲阳而乙阴。甲主阳神。外流其余气以应筋。故性喜调畅。而内经以辛补之。以酸泻
之者是也。乙主阴象。内固其形脏以应肝。故性喜敛束。而金匮以酸补之者是也。然甲生则乙死。过辛而伤
其形脏之肝。乙生则甲死。过酸而伤其余气之筋矣。盖酸则敛肝之阴血者。并敛其养筋之阳气。筋失阳健
之用。故缓。名之曰泄者。肝血不与筋俱。而其气亦渐散泄也。肾为水脏。水中壬阳而癸阴。壬主阳神。外流其
余气以应骨。故性喜镇静。而内经以甘补之。以咸泻之者是也。癸主阴象。内固其形脏以应肾。故性喜降润。
而金匮以咸补之者是也。然壬生则癸死。过甘而伤其形脏之肾。癸生则壬死。过咸而伤其余气之骨矣。盖
咸则抑肾之阴精者。并抑其强骨之阳气。骨失阳健之用。故痿。名之曰枯者。肾精不与骨俱。而其气亦渐枯
槁也。骨之阳病而枯。筋之阳病而泄。两相搏结。则是肝肾断其所养。而筋骨之气渐泄。名曰断泄。不亦宜乎。
以上言肝肾筋骨之自为病也。经络之营气。虽化于胃中之水谷。然实与肝肾之精血相贯通者也。肝肾病
断泄。则营气以不通而渐微。其胃中所化之悍气。又乘营阴而出为外卫者。营气既微。则卫不能独行而自
盛。故营卫俱微矣。此言肝肾病于内。因而营卫亦病于外也。御。如执御之义。上焦胸中之阳。中焦胃分之阳。
下焦命门之阳。皆以精血为车。而御之以周行者也。肝肾之精血。内敛下伏。则三焦之气。无所乘驾。而渐冷
之意。亦在言外矣。此言肝肾病于下。因而胸中胃分。亦病于上矣。四属。即指上下内外也。承上文而言酸收
咸降。使精血内敛下伏。以致肝肾之阳。内病下病。于是营卫外微。三焦上弱。而上下内外之四属。俱捍格而
有断绝之势矣。经络之营卫俱微。故身体羸瘦。肝肾之精血。为酸咸之味所敛伏。故独足肿大。黄汗出也。阴
气自伏。则阳气自微。故胫冷。即上文筋缓骨痿之理也。假令发热。则是阳气不独行。而郁于筋骨之缝。其为
历节无疑。此言历节之外症。以证其四属断绝之意。主乌头汤者。以通阳透节之乌头为主。而用蜜熬以为
煎者。取其留连胃中。以为内通外达之地。然后以甘缓之甘草。破芍药之酸敛。而特令其引乌头之阳气。内
入筋骨。以实表之黄。监麻黄之发越。而特令其引乌头之阳气。外行营卫。将肝肾之伏阳一起。则蒸其精
血。而与三焦营卫。复得交通矣。至其纯用辛甘之味。不特辛以破酸。甘以救咸。且病机发于补阴而贼阳。故
方意专于升火以运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