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周二。不是周末,可是七天长假还是很吸引人。
十一黄金周轰轰烈烈地来了。
天还没有蒙蒙亮,徐白白就鼓捣着几个袋子,和大大一起相约着,回家了。她们的老家并不是太远,说着要赶着去坐车。
学校离火车站的车程,需要两个小时。
离客车站却只有半个多小时。学生时代,第一次出远门,总是有迫不及待地,想要早点回家。
等到我们回到家了,才发现,那些欣喜,都是过程。
看到熟悉的街道,看到熟悉的街灯。曾经喜欢的人和事,都不在了。
安宁在床上躺到九点半,到应彬彬也去追寻男朋友的学校。
才慢吞吞的起床,感慨一声:“原来又剩下我一个人了啊。”
披了一件外套,去了五号食堂,吃了一碗热干面。腹里有些东西,也就不那么空荡荡的了。
秋天的早晨,空气里有一种特别的味道。带着点南方特有的湿度,让人很舒服。
早上十点,还能去哪里呢?
在大家都在匆匆忙忙赶公交,她走进了图书馆。
图书馆的人烟,因为假日的来临,与外面的人流量成着反比例。
一个留着乌黑头发的女孩子,坐在窗沿边,窗外一缕缕阳关撒在她的身上。
秋风便起,暑气渐消,万物静默又美妙。
此时捧卷而读,在本本好书里,寻找美妙的另一方世界。
重要的不是读了什么,而是此间的奥妙。
随意抽了一本《忽而今夏》,起初是被那封面吸引,到后来拿到手里,再也放不下。
一部描写初恋的青春小说,与以后安宁,看过的所有小说都不同。
这里有好多熟悉的情节,熟悉的画面。纯净得让人嫉妒的青春岁月,有一种感觉——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叫“章远”的男孩——在我们最意气风发、青春年少的时候。
这个球场上的男孩,格子衬衫、颀长的身影、优美的侧脸弧线,曾经定格在多少人心中。最常出现的画面,是车厢里立着的一对少年,光影从少年英俊的面孔一掠而过。流动着光影,急驶的列车,仿佛时间般一去不回。
曾经,章远坐20几小时的火车来看何洛,在宿舍门前叫她:“懒蛋丫头,刚起来吗?”
贴满考研广告单的信息栏,是何洛四处搜集考研的信息,只希望章远也能够考研来北京。当章远因为何洛来北京创业,何洛却远去了加州。
看小说的人们,几乎可以闻的到章远身在“彼岸”思念“此城”的气息。
“回忆是空气,爱是双城的距离。”
时间光影重叠,思念不变,爱恋永恒。
就像作者在画册里写的“多希望就此老去,一夜之间白头,永不分离。”
我们都是从遥远漫长的高中岁月跋山涉水而来。规规矩矩的每天早晚自习,背着沉沉的双肩包。
我们起早摸黑的奔走在两点一线之间,我们惴惴不安的担心着下一次考试,我们眯着眼睛,看着慢慢弋黑板的板书。
这时候,她的生活里,没有何洛的章远。只有一个顾北,慌乱过她的高中生活。
也许是在一个晴朗的午后,也许是篮球场边,他没有远远的冲着那头喊:“同学,能不能帮忙把球丢古过来。”
那样的高中生活,在高一,他们就已经遇见。
他们并没有迟到,是不是,只是缺少一个契机。
在远离高中时间的几个月后,再看到这本书。
安宁为自己编织了一个梦,一个重新遇见,顾北的梦。
这个梦中,她不再胆小,可以理直气壮地说——你好,我是安宁。
而梦境之外的她,眯了眯眼,知道,这只是一个梦。他们俩个,只能在不同的地区,甚至比的过章远和何洛的双城。
一个暗恋,一个被恋。
何其幸运,暗恋着这样的少年。
何其幸运,还记得他单薄的背影和微笑时,嘴角勾起的弧度。
不用等到,盛世繁华,忽而今夏。
还保持着少年情结。
起风了,望着南行的雁,愿候鸟,带去所有的思念。
突然想给他打一个电话,找到他的名字。
却在按下去的那一刻,停留了。
图书馆不让大声喧哗,在走廊上,转而给老爸打通:“爸,宿舍的人都走光了,你什么时候来接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