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勘记
(一)此引出初学记卷二六。
(二)同右。
(三)宛委山堂本说郛避清人之忌,删“胡”字。今据御览卷二九补。又改“封”作“计”。此引又见于类聚卷三九,“必”作“毕”,属上读。
(四)此引见于御览卷八九。
(五)御览卷一八七有此引,“烈王”作“烈士”,当是。
(六)御览卷一五七引“地方”作“北方”,余皆同。
(七)此引见于御览卷二一九。
(八)此引与御览卷九八三所引皆同,但御览作蔡质汉官仪之文。又书钞卷六十、初学记卷一一引汉官仪中,有此十一字。御览卷二一五
引汉官仪中,有“郎”以下九字。不详陶氏所本为何。
(九)御览卷八七二“久”引作“夕”,御览卷一五亦同。夕,于此指夕牲之时,详见续汉志补注所引封禅仪。
(一十)御览卷八七二“此”作“巅”,是。
(一一)此引见于御览卷六八七。
(一二)此引出御览卷六八二。
(一三)唯御览卷六九五引与此引多同,仅两“德”字皆作“行”,“宜”下无“着”字。
(一四)此引分见书钞卷一二九、御览卷六九五。疑陶辑“虎”下脱“文”字。
(一五)此引与初学记卷二一中两引同。然其中叙事引作汉书之文,事对作蔡质汉官之语。疑陶辑引误。
(一六)此引分见初学记卷一四、御览卷五三七。其引“坛田”作“
升坛”,“玉藉”作“王藉”,与陶辑略异。
(一七)御览卷三六七引有此条,“向存”作“乃存”。
隋志:汉官五卷,应劭注。汉官仪十卷,应劭撰。据后汉书应劭传,建安二年,“诏拜劭为袁绍军谋校尉。时始迁都于许,旧章堙没,书
记罕存。劭慨然叹息,乃缀集所闻,着汉官礼仪故事”。劭所撰,止一书,不知隋志何以分为二。又劭传云:“凡朝廷制度,百官典式,多劭
所立。初,父奉为司隶时,并下诸官府郡国,各上前人像赞,劭乃连缀其名,录为状人纪。”今诸书引汉官仪,有诸人姓名,状人纪者,疑即
其书中篇名。陈氏书录解题有“应劭汉官仪一卷,载三公官名及名姓州里,李埴补一卷,俱不传”。诸书引有作应劭汉官,应劭汉官仪,亦有
彼此互舛,不可分别。今并录为二卷。续汉志刘昭补注引汉官不标名应劭者,悉是目录,不知何人所撰。别为一卷,以存其旧。
汉官仪卷上
太傅,古官也。周成王时,康叔为之。高后元年,初用王陵,金印紫绶。八年省。哀帝元寿二年复置,位在三公上。世祖中兴,特遣使者
备礼,征故密令卓茂,(一)策曰:案:北堂书钞引作“卓茂甲申策书”。“前密令卓茂,束身自修,执节纯固。案:北堂书钞引有”前密令
“下十三字,无下文”夫士“二字,又”束身“作”束发“。(
二)夫士诚能为人所不能为,名冠天下,当受天下重赏。(三)故武王诛纣,封比干之墓,表商容之闾。今以茂为太傅,案:文选任彦升
为范尚书让吏部封侯表注引作”特擢盛德,南阳卓茂为太傅“。封宣德侯。”(四)北堂书钞设官部、艺文类聚职官部、太平御览职官部案,
此条引俱作应劭汉官,唯文选注引作汉官仪。下文凡言汉官者,上皆有“应劭”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