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之者,汝南召陵人,姓杨名通。东上一里余,得木甲。木甲者,武帝时神也。东北百余步,得封所,始皇立石及阙在南方,汉武在其北。二
十余步,得北垂圆台,高九尺,方圆三丈所,有两陛。人不得从,上从东陛上。台上有坛,方一丈二尺所,上有方石,四维有距石,四面有阙。乡坛再拜谒,人多置钱物坛上,亦不埽除。国家上见之,则诏书所谓酢?酸枣案:太平御览果部两引云:光武封泰山,上坛见酢?酸枣。上
问其故,主者曰:”百官上者所置“。上曰:”封禅大礼,千岁一会,衣冠士大夫何故尔也!“(一十)狼藉,散钱处数百,币帛具,道是武
帝封禅至泰山下,未及上,百官为先上,案:续汉志补注引无”先“字,(一一)通典引有。跪拜,置?枣钱于道以求福,即此也。东山名曰
日观,案:艺文类聚天部、太平御览地部引作”泰山东南有峰名曰日观“。(一二)水经注汶水引作”东南山顶“。日观者,鸡一鸣时,见日
始欲出,长三丈所。秦观者,望见长安;案:文选颜延年诗注引此作”汉旧仪“。(一三)吴观者,望见会稽;周观者,望见齐西。(一四)
北有石室。坛以南有玉盘,中有玉龟。案:艺文类聚礼部、杂器物部、文选张平子四愁诗注、白帖十三、太平御览器物部、珍宝部引同。山南
胁神泉,饮之极清美利人。日入下去,行数环。日暮时颇雨,不见其道,一人居其前,先知蹈有人,乃举足随之。比至天门下,夜人定矣。”
续汉志补注、通典礼案:通典引文多删节。
太山盘道屈曲而上,凡五十余盘。经小天门、大天门,如从穴中视天?矣。(一五)案:太平御览居处部引“泰山有天?”。自下至古封
禅处,凡四十里。山顶西岩为仙人石闾,东岩为介邱,案:下本有“
东南岩名日观”一段,已见上,今删。黄河去太山二百余里,于祠所瞻黄河如带,若在山址。山南有庙,悉种柏千株,大者十五六围,(
一六)相传云汉武所种。小天门有秦时五大夫松,见在。初学记地部、太平御览地部
泰山东上七十里至天门。初学记地部
秦始皇上封太山,逢疾风暴雨,赖得松树,(一七)因复其下,封为五大夫。(一八)艺文类聚木部、太平御览木部、事类赋木部
车驾十九日之山虞,国家居亭,案:艺文类聚礼部引作“建武三十一年东巡狩。二月九日到鲁。十九日国家居亭”。百官布野。此日山上
云气成宫阙,百官并见之。二十一日夕牲时,白气广一丈,东南极望致浓厚。时天清和无云。瑞命篇“岱岳之瑞,以日为应”也。(一九)续
汉志补注案:补注皆作“封禅仪”,下同。
建武三十二年,车驾东巡狩。正月二十八日发雒阳宫。二月九日到鲁。十二日宿奉高。
十五日始斋。十九日之山虞,国家居亭。二十一日夕牲。二十二日祭(天),(二十)日高三丈所,燔燎正北乡。(二一)礼毕,百官以
次上,国家时御辇,人挽升车也。北堂书钞礼仪部案:“车”当作“山”。(二二)
晨祭也。日高二丈所,燔燎烟正北也。续汉志补注
百官各以次上。郡储辇三百,为贵臣、诸公、王、侯,卿、大夫、百官皆步上,少用辇。(辇者)(二三)续汉志补注
国家御首辇,人挽升山。案:北堂书钞车部引作“乘王辇以升山”。至中观休,须臾复上。续汉志补注须臾,群臣毕就位。续汉志补注
国家台上北面,虎贲陛戟台下。续汉志补注
建武三十二年二月辛卯,登封太山。皇帝北面,尚书令奉玉牒检进,南面跪。太常曰:“请封。”皇帝亲封毕,退复位。太常曰:“请拜。”皇帝再拜。大行礼毕,(二四)群臣皆呼万岁。命人发坛上石,尚书令藏玉牒,封石检也。北堂书钞礼仪部三引(二五)
驺骑二千余人发坛上方石。续汉志补注
以金为绳,以石为泥,南三检,(二六)案:续汉志补注、通典引无“为泥南”三字。东方、西方各二检。案:“二”当依通典引作“三”。(二七)又案:续汉志、通典皆云东西各三,南北各二,此有误。检中石泥及坛土,色赤白黑,案:“赤”上当有“青”字。(二八)各
依如其方色。续汉志补注、通典礼、北堂书钞礼仪部
封禅太山,即武帝封处,累其石,登坛,置玉牒书封石此中,复封石检。艺文类聚礼部
群臣称万岁,音动山谷,有青气属天,(二九)遥望不见山巅,山巅人在气中,不知也。(三十)续汉志补注、北堂书钞礼仪部、太平御
览天部案:续汉志补注引无“青”字。北堂书钞天部引作“白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