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自弱冠受先大父庭训,即嗜读神农、黄帝、扁鹊、仲景诸圣之书。然《伤寒》、《金匮》有体有用,尤极心摹力追,每于无字无方处着眼。爰将平日所治各证,自癸未至甲午,择其与经旨相发明者,辑为一卷,名曰:《集思医案》。其有不能发明经旨,虽能出奇制胜亦弗录。
宋元以后,刘、李、朱、张四大家,虽各有所偏,然择其所长,亦可治病、予因经方骇入耳目,每借时方以取效。然切脉辨证法必衷诸仲圣,所谓以古文手笔为时文体裁,故集中亦录时方一二。
坊间所刊各医案非失之肤浅,即失之附会,诚不足昭示学者取信后人,兹集中病证治法,运以精思,按合经义,惟成切实不尚浮华。
时疫治法,前人用人参败毒散、达原饮、防风通圣散等方,粤人患疫核,医者照法治之不效。予于时疫一证,将仲圣欲言未言之旨,尽为补出,再以孙真人毒核为证,诚大快事。
予前著有《集思医编》,分类治病,时方在前,经方在后,为中人以下立法。其有言之未尽者,复以此集畅昭之,以为二三同学取法,非所望于传世也。
光绪甲午岁冬至后五日,集思草芦主人鹤山易庆棠,巨荪谨识。
作者简介
岭南名医——易巨荪(1913出生)原名庆堂,号巨荪,亦作巨川,广东鹤山县人。出身医药世家,自幼受祖父教育熏陶,爱读神农、黄帝、扁鹊、仲景等医学名著,对金元四大医家有所研究。注重临床实践,吸收融汇前人经验,医技日臻成熟。清末在广州西关小半甫开业行医,医寓名"集易草庐"。当时在广州医林中,与以专研经方著名者陈英眭、黎庇留、谭肜晖一起被称为"四大金刚",是岭南中医伤寒四大家之一。
光绪二十年(1894年)广东疫核(鼠疫)流行,不少医生用败不毒散等医治无效,他以升麻鳖甲散为药救活了很多人。后来,广州清平局绅宋秋生创办十全堂医局,聘请他为主席,主持医务。著有《集思医编》、《集思医案》,前书现已不复存在,后书成于光绪二十年冬,付梓刊,并有手抄本传世。
清末之末,广州医林中,以专研经方著名者有四人焉,当时称为“四人金刚”,乃陈英畦、黎庇留、谭彤晖、易巨荪是也、英公著述有《读过伤寒论》、《读过金匮论》《麻痘蠡言》三书行世。庇公著有《伤寒崇正编》。谭公为南海县举人,号星缘,亦作星源,有无著述未详。
医林易公之著述余仅见此医案一帙耳。易公,名庆棠,号巨荪,亦作巨川,鹤山县人,寓西关小半甫,榜其门曰“集易草芦”。民国二年去世。其运用经方比之英庇两公更为灵活。书未付梓,首见友人存手稿一册。因借钞一本,以资玩索。本省医籍中以医案为最少见,得此一册,为本省医林著述中生色不少。后学肆江苏任之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