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船正往前行驶,迎面出现一座高山。唐敖对林之洋说:“请问舅兄,这座山比别处的山更为峻伟,不知叫啥名字?”林之洋说:“它叫东口山,是我们到国外遇到的第一大岭。听说上面的景色很美。我路过几次了,从来没有上去玩过。今天如果唐兄有兴趣,等会儿停了船,我也陪您上去逛逛。”
唐敖听见“东口”两个字,觉得非常熟悉,忽然想起来说:“这山既然名字叫‘东口’,
那么君子国、大人国,自然都在不远了?”林之洋说:“这座山,东边连着君子国,北边连着大人国,还真是互为乡邻。不过,您是怎么知道的?”唐敖说:“小弟我听别人说,国外东口山附近有个君子国,这个国家的人穿戴体面,腰挂宝剑,崇尚礼让,不争抢。又听说它北面是大人国,大人国的人只能驾云在天上飞,不能在地下走。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林之洋说:“以前我曾到过大人国,看见那里的人都有云雾在脚下托着,走路十分轻松。君子国无论什么人,都是一副学者风度的模样。这两天过去后,就是黑齿国,那里的人浑身上下,没有一处不黑。再如其它的国家,像劳民国、聂耳国、无肠国、犬封国、玄股国、毛民国、毘骞国、无晵(、深目国等等,都在前面,各个国家的人,都是奇形怪状。将来到了那里,您去看看就明白了。”
正说着话,船不觉间已停泊在东口山脚下。他们两个人下了船走上山坡。林之洋提着鸟枪,唐敖身上佩戴宝剑,曲曲折折地往上爬,翻过前面的山头,环顾四周,果然是别有洞天,一望无际。正看着呢,远远的山峰上窜出一只怪兽,形状像猪,耳长六尺,高四尺,浑身漆黑,两只大耳朵,嘴里伸出四个长牙,似象牙一般,露在嘴外面。
唐敖说:“这个野兽的牙这么长,太少见了。舅兄可知道它的名字吗?”林之洋说:“这个家伙我也不认识。没关系我们船上有位掌舵的老头,一时忘了邀上他一块来。他多年飘洋过海,经验丰富。国外的名山大川,他都了如指掌。那些奇花异草、野鸟怪兽,没有他不知道的。以后如果再上山游玩,我一定把他邀来。”
唐敖说:“船上既然有这样的能人,将来游玩的时候,那可不能再忘了。这人叫什么名字?学问怎么样?”林之洋说:“这人姓多,排行第九。因为他年纪大了,我们都叫他多九公。他就把这当成了名字。船上那些水手,因为他没有不知道的,都跟他开玩笑,给他起了个反面的绰号,叫作‘多不识’。他年纪轻的时候,也考中过秀才,因为总也考不上,索性扔了书本子,干起海船上的营生来。后来把本钱都赔光了,就替人家管船掌舵,维持生活,那顶儒巾(儒巾:古时读书人所带的一种头巾,也就是方巾。),老早就不知扔那去了。他为人老实诚恳,满肚子学问,今年虽然八十多岁了,却精神饱满,走起路来,轻快如飞。平日我俩性格挺和的,又跟我妻子沾亲,所以特意邀请他到船上来帮忙、照应。”
正说着,恰好多九公从山下走来。林之洋连忙向他招手,请他过来。唐敖连忙迎上去,两手合抱,向多九公行个叩首礼说:“先前曾目睹九公尊颜,还没有机会慢慢闲谈。适才听舅兄说起来,才知道都是很近的亲戚。在读书求学方面,也是老前辈。学生我从前对您问候不周,实为抱歉,万望九公原谅。”多九公连声说:“岂敢!岂敢!”
林之洋说:“多九公想必也是因为在船上拘束得难受了,也上来散散心吧?我们刚才正谈论您来着,您来得正好。”林之洋顺手一指又说:“请问九公,那边那个满嘴长牙的怪兽,叫什么名字?”多九公不假思索说:“这只怪兽,名叫‘当康’。因它一叫唤,就发出‘当康’的声音故得此名”。话还没有说完,那只怪兽果然叫起“当康”来,叫了几声,蹦蹦跳跳地跑向远去。
唐敖正出神地望着,忽然从天空落下一小块石头,把脑袋砸个正着,吃惊地问:“这石块儿是从哪儿来的?”林之洋说:“妹夫,您看那边一群黑鸟,在山坡上啄取石块儿。适才啄下石块儿砸你脑门子的,应该是这种鸟”。唐敖走近几步仔细一看,只见那些鸟乌鸦一般的长相,身子墨黑墨黑,可是嘴却白得像玉做的,两只红爪子,头上斑斑点点,像是满布着花纹,都在那里啄石块儿,来来往往,飞上飞下。林之洋问:“九公可知道这些鸟干嘛叼这些石块?”多九公说:“这种鸟名叫精卫。相传古时候,炎帝(炎帝:传说中上古姜姓部族首领。也有人说炎帝就是神农氏。)有个小女儿,有一次到东海游玩,掉到水里淹死了。她恨淹死她的大海,于是就变成了这种鸟,每天叼石块儿投进海里,发誓要把大海填平。”
唐敖听了,不由地赞叹说:“我以前认为衔石填海,未免太傻了,一定是人们胡乱编造的。如今亲眼目睹,才知自己以前说错了,真太孤陋寡闻了。依我看来,这种虽然好像有点傻,但对这样难于办成的事,它并不畏缩放弃,这种精神真值得称赞。常常看到有些人面对极易办成的事,他却害怕困难、贪图安逸,不去做,让时光白白流逝,到头真应了一句古话”少小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如果他们都像精卫这样,有远大抱负、坚强意志,还怕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林之洋说:“九公,您看前面那片茂绿的树林,那些树木又高又大,不知是什么树?我们过去看看。要是碰巧结有新鲜果子,摘它几个,岂不妙哉?”很快,他们来到高大的树林边。只见迎面有一棵大树,高有五丈,粗有五围(围:计算圆周大小的一种尺寸标准,从来说法不一致。一种说法是,人用双臂去合抱,一抱是一围;一种说法是,直径一尺或五寸的圆周是一围。);树没有繁枝的枝叶,只有无数长着稻粒的须子,就像庄稼长的穗一样,每个稻粒似的须子大约有一丈多长。唐敖说:“古人有关于‘木禾’的传说。这样看这树莫非就是了吧?”
多九公赞同地说:“可惜的是,这时稻粒还没有熟。要不然,带上这丈长的大米回去,倒也是稀罕”。唐敖说:“往年结的稻粒,大概早被野兽吃光了,地上竟然一粒也找不到。”
林之洋说:“就算这些野兽嘴馋,绝不可能吃得一粒也剩不下。说不定还能找到一颗半颗的,也让大家长长见识。”说完了,他就四处寻找起来。不大一会儿,他果真找着一颗大米,兴奋地说:“俺找着了。”
唐敖、多九公赶忙上去一看,只见那米足有三寸宽,五寸长。唐敖说:“这米要是煮成饭,那岂不是要有一尺长吗?”
多九公不以为然地说:“这算什么稀奇!老人家我以前在国外,曾经吃过一颗大米,足足让我饱了一年”。
林之洋说:“照九公这样说,那米岂不是足有两丈长了?那时候究竟怎么煮熟它的呀?您说的这话我不信。”
多九公不紧不慢地回答道:“那米宽五寸,长一尺。煮出饭来,虽然没有两丈长,可是吃过以后满嘴都是清香气味,立刻让人精神百倍,一年的时间总也不再想吃饭。
这话不但林老板您有怀疑,就连我自己当时也不以为然。后来听说,古时候有个背阴国来我国南土特产,贡品里边有一
种‘清肠稻’,据说每吃一粒,一年不饿,这才明白那回吃的大概就是清肠稻了。”
忽然,看见远处有一个小人,骑着一匹小马,一路蹦跳的跑着。多九公往那边瞥了一眼,话也不说就飞也似地跑过去。
林之洋只顾找米,没有注意。唐敖看见了,果断地赶快追上前去。
那个骑马小人朝前跑着。多九公虽腿脚灵活,毕竟年迈体力不支,再加山路崎岖不平,好容易小人不远了,一不留神被路上的一块石头绊了一个跟头,等他爬起来,腿肚子转筋,再也走不了。唐敖见这情形,急忙飞快地超过多九公去,追了有半里远,这才追上,立刻把小人小马抓到手上,二话没说吃进了肚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