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能后实。若后实则非涩矣。其曰无复次序。即内经所谓参伍不调。上下如参舂之脉。是脉之乱。脉乱则死矣。今以脉经改之。
涩脉如刀刮竹行。丈夫有此号伤精。妇人有孕胎中痛。无孕还须败血成。
涩脉关前胃气并。当关血散不能停。尺部如斯逢逆冷。体寒脐下作雷鸣。
(五)迟者阴也。(指下寻之重手乃得隐隐)(一息三至。去来极迟。)曰迟。主肾虚不安。
中风口。脉浮而迟则生。今脉诀于迟脉曰重手乃得。是无浮迟之脉乎。立脉之名曰迟。以其比平人一息四至。减去一至。故也。今曰隐隐。果何所似。且如蛛丝曰气衰。如风吹毛曰肺死。微甚欲绝。伏甚不出。则庶可隐隐形容之。三至为迟。何隐隐乎。
(迟脉人逢状且难)(三至为迟一息间。)迟脉一息三至。以至数之。至为易见。
遇其季夏不能痊。神工诊着知时候。(道是脾来水必干)(或者脾虚或肾寒。)通真子曰。迟脉属肾。肾水忧在土。土季夏旺。洁古云迟本土也。当仿此一脉为时胜故长。
夏胜冬。土克水。池氏曰。季夏现迟。季夏土正旺。胜其肾水。水必枯。病不痊。抑脾土。滋肾水。
方为良工。以愚考之。内经曰脉迟者为脏病。难经曰迟者阴也。迟为在脏。非脾旺脉。亦非属肾之脉。假使季夏土旺。脾能克肾。不缘脉迟。阿阿和大而缓。是脾之正脉。是因季夏时而旺。不病之脉。若素有肾虚之病。则忧之。若曰因时旺脉。能克所胜。则是春肝脉旺。必克脾土。四时旺脉。
因序而见。人人四时皆病矣。今此脉诀之意。盖以夏月万物盛大。阳旺之时。而得迟脉为失时反证。
阴气大盛。脾者阴中之至阴也。迟在脾则脾冷。肾者亦阴也。迟在肾则肾冷。内经曰未有藏形。
于春夏而脉沉涩。秋冬而脉浮大。命曰逆四时。今迟脉在夏。亦逆四时也。
寸口迟脉心上寒。当关腹痛饮浆难。流入尺中腰脚重。浓衣重覆也嫌单。
(六)伏者阴也。(指下寻之似有呼吸定息全无再再寻之不离三关)(极重按之。着骨乃得。
又曰关上沉不出。又曰脉行筋下。)曰伏。主毒瓦斯闭藏三关。四肢沉重。手足时冷。
伏脉者。初下指轻按。不见。次寻之中部。又不见。次重手极按。又无其象。直待以手推其筋于外而诊。乃见。盖脉行筋下也。若如常诊。不推筋以求。则无所见。昧者以为脉绝矣。沉脉因按而知。伏脉因推而得。
伏与沉相似。沉者重按乃得。伏者重按亦不得。必推筋乃见也。若重按不得。推筋着骨全无。则脉绝无而死矣。脉诀曰。指下寻之似有。则非伏也。呼吸定息全无。则脉绝也。再再寻之不离三关。三关。三部一寸九分之位也。岂他脉之诊乃离舍三关乎。此脉诀言伏脉之状最谬。
阴毒伏气切三焦。不动营家气不调。不问春秋与冬夏。徐徐(发汗)(调理)始能消。
伏为积聚。有物为积。有营积。有卫积。有藏积。随所积而施治。可也。今曰不动营家气不调。
是先治营血而气自调也。必也治营积而见伏脉者方可。若夫气积。及食物积。藏积。又当各治其本。
且气为是动。血为所生者。难经曰。气留而不行者。为气先病。血滞而不濡者。为血后病。故先为是动。
后为所生病。以此论之。当先调气而血自顺。亦有血先病而气后病者。随病施治可也。难乎执一。其因物聚者。又必以所恶者攻之。以所喜者诱之。亦不专于先动营也。通真子曰。伏脉不可发汗。更宜消息。诚哉是言。内经曰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仲景曰脉浮者。病在表。可发汗。
又曰表有病。脉当浮。今伏脉乃在里之病。岂宜发汗。虽曰徐徐。其动表一也。非其治也。洁古又引阳盛阴虚。汗之则愈。以升麻汤、麻黄汤、麻黄附子细辛汤为治。亦非也。难经所云。仲景所述。曰阳盛阴虚者。谓伤寒之邪。在表为阳。在里为阴。邪入皮肤。恶寒发热。是表虚而受邪曰阳虚。未传入里。里未受邪。曰阴盛。故云汗之则愈。非论伏脉为阴盛也。假使阴毒为病。正当随浅深。用温药祛逐。
其可发汗邪。
积气胸中寸脉伏。当关肠癖常暝目。尺部见之食不消。(坐卧不安)(瘕攻痛)还破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