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回头叫宝玉,宝玉解手刚回来,赶快上前问:“张爷爷好!”张道士一把抱住他,也向他问好,又对着贾母说:“公子越来越英俊了。”接着他又叹口气:“我看公子的长相、风度和国公爷当年是一摸一样啊!”说着,他就流下了两行泪。国公爷就是指“荣国公”。贾母也泪流满面:“对啊,我这些儿子、孙子,只有宝玉像他爷爷。”
张道士又对贾珍说:“国公爷当年的模样,你们这一辈的不用说,都没赶上,就算大老爷、二老爷大概也记不清楚了。”接着,他又哈哈地笑着说:“前天在一个人家看见一位小姐,今年十五岁了,长得特别漂亮,聪明伶俐,家庭也不错。我看和宝玉公子很般配,不知老太太您看怎么样?”张道士确实不一般,什么都在行,还会做媒人。贾母说:“有个和尚说了,这孩子命里注定不该早娶,等大一些再说吧。你帮着打听打听,别的不要求,只要模样、性格好就行。”
这时,熙凤笑着说:“张爷爷,我女儿的寄名符你怎么还不给啊。前天你还好意思派人向我要鹅黄缎子!我不想给你,又怕你那老脸上过不去。”张道士呵呵大笑:“你瞧,我眼花了,也没看见奶奶在这里,也没顾上问好。寄名符早准备好了,前天就想送过去,因为贵妃娘娘这件法事,就忙糊涂给忘了。现在我就去拿来。”
说着,他跑到大殿上去,不一会儿就托着一个茶盘,上面是包经书的缎子布,里面是寄名符。大姐儿的奶妈赶紧接过了符。熙凤笑着说:“你用手拿着就行,用个茶盘干什么?”张道士客气地说:“手不干不净,用盘子干净。”
熙凤又笑了:“你拿着盘子,把我吓一跳。我看你不是送符,倒像是向我们化缘要钱呢。”大家一听,哄堂大笑,连贾珍也忍不住笑了。贾母回头说:“你这个猴东西,说这样的话,你不怕割舌头下地狱?”
熙凤不在乎地说:“我们爷们说话不要紧的。他还常常笑话我该积点阴德,不然就会早死呢!”熙凤似乎不相信神,她来道观也就是为了旅游休闲。
中国人啊,大都是相信有神的,但大都又不会真的尊敬神。大家经常拿神开玩笑,比如说,玉皇大帝给每家每户派了一个守护神、纪检干部――灶王爷,负责保佑全家平安,并且监督所有人的道德行为。每年的腊月二十三,他就要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人们在送它上天时,都要用麦芽糖糊住它的嘴,让它张不开嘴,或者只会说“甜”的,只会说好话。有的人,就故意晚送一会儿,等灶王爷上了天,玉皇大帝早下班了,他就没机会汇报那些坏事了。
很多人坚持烧香拜佛,但对神佛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有的更赤裸裸地和神仙讨价还价,比如有人就这样说:“菩萨啊,请给我一个孩子吧。你给我一个孩子,来年我就买一头大肥猪送到庙里。”听听,如果不赐给他孩子的话,这头肥猪就甭想了,估计连根猪尾巴也不会得到。不见兔子不撒鹰,他们不会轻易地相信神仙的能力和承诺。
张道士也笑了:“我拿盘子来一举两用,但不是为化缘,是想把公子的玉请下来,托出去给那些远来的道友和徒子徒孙们见识见识。”贾母点头说:“这还用你老人家跑来干什么,就叫他跟着去就行了。”贾母对张道士倒是很客气。张道士说:“外面的人太多,气味难闻,天又太热,怕宝玉受不了。”贾母就让宝玉摘下通灵宝玉来,放在盘子里。贾母听说,便命宝玉摘下通灵玉来,放在盘子里。张道士小心翼翼地捧着走了出去。
贾母又领着大家游玩了一会儿,就往楼上走。贾珍禀告说:“张爷爷把玉送回来了。”只见张道士捧着盘子,走到贾母面前说:“他们见了玉,觉得非常荣幸,就把自己传道的用品作为礼物送过来了。”贾母往盘子里一看,有金器、玉器四五十件。她客气地说:“他们出家人不容易,这些东西不能收。”张道士笑着说:“这是他们一点敬意,我拦也拦不住。老太太如果不收下,他们肯定笑话我不中用了。”贾母听他都这样说了,就让人接了过来。
宝玉凑上来笑着说:“老太太,既然张爷爷这么说,不要实在不好,可是我要这些东西也没用,不如把他们送给穷人吧。”他这不胡闹嘛,人家送东西可是一片诚心啊,把自己心爱之物都献出来了,你不在乎,可人家在乎啊。
张道士忙拦住说:“公子想做好事当然好,这些东西虽然说不上珍奇,但也是比较贵重的。如果给了乞丐,对他们没有什么好处,反倒遭塌了好东西。可以给穷人施舍些钱。”宝玉听这么一说,就让人把这些礼物放了起来。张道士退了出去。
贾母与大家到正面楼上坐好。熙凤上了东楼。丫环们在西楼,轮班伺候。贾珍过来说:“我在佛前抽了签,头一出戏是《白蛇记》。”贾母问:“《白蛇记》是什么故事?”贾珍说:“是汉高祖刘邦斩白蛇起义的故事。第二出是《满床笏》。”贾母笑着说:“这个怎么排在第二出了?既然是神佛的安排,那就这样吧。”看来贾母挺喜欢《满床笏》的。“笏”就是大臣们上朝时捧的那块板,最早是竹子做的,后来也有玉石、象牙等材料做的。“笏”就代表做官,满床都是笏板,全家都享受荣华富贵。这样的戏,贾母当然喜欢了。她又高兴地问第三出戏,贾珍说:“是《南柯梦》。”贾母低下头,一句话也不说了。贾珍退下去,到外边烧纸钱祭神,准备开始演出。
《南柯梦》是明代汤显祖的剧本,写的是一个叫淳于棼的人,享尽了荣华富贵,最后发现原来是一场梦。这出戏可是太不吉祥了,听名字就丧气,贾母还能说什么。其实,神佛用这三出戏告诉我们了一个普遍的规律:先是像刘邦一样,斩了白蛇,开始发展;然后到了高潮,全家荣华富贵;最后,仿佛是做了场梦,一切都成了一场空。
宝玉坐在贾母旁边,叫个丫环把道士们的礼物拿过来,一件件地拿给贾母看。贾看见有个金麒麟,上面装饰着翠鸟的羽毛。这种技艺叫“赤金点翠”。贾母拿起金麒麟,笑着说:“我看见谁家的孩子也带着这样一个东西。”宝钗笑着回答:“史大妹妹有一个,比这个小一些。”贾母点点头:“对,是云儿有这样的东西。”宝玉着急地说:“他常到我们家里住着,我怎么就没看见。”探春笑着说:“还是宝姐姐有心,不管什么都能记清楚。”黛玉冷笑着说:“在别事情上能力有限,对别人身上带的东西倒是越来越关心了。”宝钗清清楚楚地听见了这句话,但她回过头装作什么都没听见。
黛玉这是在说谁?有人说是在直接说宝钗好像其他事情不用心,却注意佩戴的东西,当然也注意自己的和宝玉的。我觉得她是在说宝玉,说他平时好像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在乎,却注意女孩们佩戴的东西。他这次急切地打听史湘云的麒麟,上次就拉着宝钗要看手链。宝玉确实有这个毛病,情场最高手,生活低能儿。那宝钗为什么敏感地回过头去了?黛玉直接说宝玉,但同时也讽刺了宝钗,宝钗当然也感觉出来了。
这时的宝玉一心想着史湘云和麒麟的事,根本没把黛玉等人的话听到心里,他一心想着赶快把这个麒麟揣起来。他怕别人看到,就边动手去拿,边观察大家的表现。别人倒不大管他,只有黛玉瞅着他直点头儿,那神情似乎在感叹什么。宝玉不好意思了,就又把麒麟掏了出来,对黛玉笑着说:“这个东西挺好看的,我替你留着,到了家就给你。”黛玉头一扭:“我才不要呢。”宝玉勉强笑笑说:“你不要的话,那我就拿着了。”说完,他又揣了起来。宝玉实在是让胡思乱想弄混头了,黛玉都这样了,他还没有觉察出问题。
这时,贾珍的妻子和贾蓉媳妇两个人来了,她们行过礼,贾母才说:“你们又来干什么,我不过没事来逛逛。”话还没说完,有人禀报:“冯将军家有人来了。”原来冯紫英家听说贾府在庙里举行法事,连忙送来了猪、羊、香、烛、茶等礼物。熙凤听说了,马上赶到正楼来,拍着手,笑着说:“哎哟哟!我没想到这一点。本来咱们娘儿们是来闲逛,别人还以为咱们要举办大型的祭神活动,给我们来送礼。都怪老太太。这不还得准备赏钱嘛。”她可不是在怪贾母,她是在夸贾母的影响力大,在亲戚朋友们这里有感召力,有威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