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凤最讨厌这些事,可昨天晚上见了鬼,心中就有疑惑了,听了大了这些话,就开始有些相信,就问大了:“这散花菩萨是谁?他怎么就能避邪除鬼呢?”大了一听,就知道相信了,马上趁热打铁,开始得意地开始了宣传:“我告诉奶奶,这个散花菩萨来历不一般,功夫非常厉害。他生在西天大树国,父母都是打柴的。菩萨生下来的时候,头上长着三个角,有四只眼睛,身高三尺,两手能垂到地上。父母说这是妖精,就丢在了在冰山后边了。谁知这山上有一个得道的老猢狲出来找吃的,看见菩萨头顶上白气冲天,老虎、恶狼都远远地躲着,知道来历不一般,就抱回洞里抚养。菩萨天资聪明,能够和猢狲探讨佛经,研究禅道,说得天花都纷纷扬扬地落下来。到一千年的时候,他就上天当了神仙。现在,他当时探讨佛经的地方还能落下天花,到那里求什么都很灵的,有时候还能显灵救人。所以,人们才给他盖了庙,塑了像,都来供奉。”她的这个故事,就是成语说的“天花乱坠”。不过,现在这个词语可不是夸人啊。
熙凤着急地问:“这有什么凭据呢?”大了不慌不忙地说:“奶奶开始审问了。一个佛爷能有什么凭据呢?就是撒谎也不过骗一两个人吧,难道从古到今那么多明白人都被他欺骗了吗。奶奶想想,佛家香火从来没有断,他保佑国家和百姓,有些灵验,人们才信服。”熙凤听着很有道理,就说:“那我明天也去试试。你庙里能求签吗?我去求一签,我心里的事签上能说准马?能说准我从此就相信了。”大了非常自信地说:“我们的签最是灵的,明天奶奶去求一签就知道了。”贾母说:“干脆等到后天初一你再去求。”大了喝了茶,又到王夫人等人那里请安了。
到了初一清早,熙凤叫人准备好车马,带着平儿和一些丫环、仆人来到散花寺。大了带着尼姑们接了进去。喝了茶,她们就洗手至大殿上焚香。熙凤也没有心思再看那些圣像了,虔诚地磕了头,举起签筒默默地把自己看见鬼和身体不好的事情祷告了一遍。才摇了三下,只听“唰”的一声,筒中撺出一支签来。她拾起来一看,只见上面写着“第三十三签,上上大吉。”这应该是非常吉利了。大了忙查解释的签簿子,只见上面写着“王熙凤衣锦还乡”。
熙凤一见这几个字,吃了一大惊,忙问:“古人也有叫王熙凤的吗?”大了笑着说:“奶奶博古通今,难道不知道汉朝的王熙凤求官的事吗?”周瑞媳妇在旁边笑着说:“前年听说书的时候,我们还告诉说书的先生,重着奶奶的名字不要叫呢。”熙凤也笑着说:“可不是吗,我自己倒忘了。”说着,她又接着看底下,上面写着:
去国离乡二十年,于今衣锦返家园。
蜂采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行人至,音信迟,讼宜和,婚再议。
从内容上看,除了第一句,这也不算很吉利啊。第一句大致意思:离开自己家乡二十年了,现在穿着华丽的衣服回来了。过去人当了官,会自己的老家,就叫“衣锦还乡”。主要说的是男人,女人谈不上这一点。如果这个签准的话,王熙凤也穿着华丽的衣服回家乡?第二句话是活用了唐代罗隐的《蜂》里的诗句,原句是“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像蜜蜂采来百花酿成蜜一样,辛苦一场到底为了谁呢,自己辛苦别人得利啊。
“行人至,音信迟,讼宜和,婚再议”,是抽签是常见的话,估计是为了把可能问到的情况都说全。这些话暗示了是么吗?可能有,也可能仅仅是一个点缀,没什么特别的意思。就像算卦的一样,如果使劲儿想的话,肯定也能联想到有关的事情。“行人至,音信迟”,大致意思是出门的人到了,音信到得很晚。有人说,这两句暗示熙凤知道赵姨娘死后被阎王拷打的消息已经太迟了。怎么看出来的?“讼宜和,婚再议”,大致意思:官司不要打了,应该和了;婚姻问题再商量。有人说,这时暗示熙凤参与官司,害死人命的事,以及熙凤死了以后,贾琏让平儿做大老婆的事,或者巧姐的婚事。别说,这还真有些联系。
熙凤看完了,也不大明白。大了赶紧说:“奶奶大喜啊。这一签太巧了,奶奶从小在这里长大,从来没有回过南京。现在老爷到南边做官,有可能顺便把家里人接去,顺便回家看看,奶奶可不就‘衣锦还乡’了?”她又把这些解释抄下来给了小丫环。凤姐也半疑半信的。大了准备了斋饭,熙凤只动了一动就要走,放下了不少的香火钱。她回到家里,向贾母、王夫人她们说了抽签的事儿,她们听了也很高兴。她们说:“也许老爷真有这个打算,咱们走一趟也好。”熙凤见人人都这么说,也就相信了。
宝玉这天正睡午觉,醒来没看见宝钗,正想问问,就见宝钗走了进来。宝玉问她:“去哪里了?怎么这么半天。”他这还离不开老婆了。宝钗笑着说:“我去看了看凤姐姐抽的签。”宝玉就问说的什么。宝钗把把那几句话念了一遍,又说:“家里的人都说很好。依我看,这‘衣锦还乡’四字里头还有什么不好说的事情,以后慢慢看吧。”宝玉不在乎地说:“你又多想了。‘衣锦还乡’谁都知道好事,怎么偏偏你看出问题了。依你说,这‘衣锦还乡’还有什么别的意思?”宝钗正要解说,只见王夫人的丫环丫头过来请她。宝钗马上就过去了。
怎么了?是不是要召开会议专门讨论熙凤抽的签子?
请看下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