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热痢(小儿菌痢)
姚××,男,五岁。1972年6月。在某医院会诊。
患儿发热月余不退,下痢赤白粘液,日廿余行。口燥,唇焦,腹部胀满,不思饮食。干呕,咳嗽,小便短赤。大便培养,检出痢疾杆菌。午后体温40—41。c。面色发青:神识昏迷,病情急剧,举行中西会诊。
诊脉浮数,左关弦,右关濡滞,舌质红,苔黄少津。触诊腹满而痛,周身肌肤火热。是盛夏伤暑之势,内经云。“因于暑,汗烦则喘咳,静则多言,体若燔炭……”。而暑湿互滞,下注魄门,遂成是证。治则解暑清热,消滞理气。处方:
藿香梗4.5克粉葛根6克炒大黄2.4克炒云连1.5克炒
黄芩4.5克广木香2.4克炒杭芍6克车前草6克生甘
草2.4克
二诊:上方服一剂得汗,神识渐清,体温降至38—39。c,下痢减半,腹胀痛均舒,小便短黄,肤热较退,仍咳。脉象弦滞,舌红,苔淡黄。此暑邪得解,胃肠积滞未清,续拟下方:
粉葛根6克炒云连2.4克炒黄芩4.5克广木香2.4克冲
波蔻3克焦山查6克车前子6克莱菔子4.5克(炒冲)
苏梗片4.5克炒赤白芍各4.5克烧鸡金1枚
三诊:热退神清,体温37—38。C下痢日五、六行,色转黄,小便清长。咳稀,稍能进食。诊脉细弦而滑,舌淡苔薄。续拟下方:
粉葛根4.5克广木香2.4克冲波蔻3克白茯苓9克红
饭豆9克烧鸡金1枚云黄连2.4克(吴萸水炒)炒莱菔
子3克炒赤白芍各4.5克广子片4.5克甘草2.4克
四诊:上方服二剂,下痢全止,大便日一行,化验:痢疾杆菌消失。食眠转佳,余症皆除。脉调、舌润。拟方调理二剂出院。处方:
苏条参9克漂白术6克白茯苓9克炒杭芍6克广木
香2.4克西砂仁3克生甘草3克全当归6克炒玉米、
老米各6克
[按]稚阳之体,暑湿为痢,法拟清解,外疏内畅,药剂轻灵。
风寒夹饮喘咳
孙××,男,三十六岁。1950年7月。
初诊:患者素有喘疾,加感表邪,恶寒发热,咳逆气促,痰吐泡沫。胸满脘闷,时作干呕,不思饮食。头目眩晕,小便不利。脉象浮紧而兼滑数,舌苔白腻而润。此小青龙证也,自宜辛温解表,化饮降逆,祛痰止咳。处方:
麻黄9克桂枝9克光杏仁9克杭芍9克法夏9克
北细辛3克五味3克陈皮6克炒厚朴9克干姜9克
甘草3克
二诊:上方服二剂,寒热解,喘咳大减。脉细弦而滑,舌苔白润。痰多头眩,干呕气逆,小便不利。此表解,饮停于中,当以温阳蠲饮,化痰利湿。处方:
茯苓15克桂枝9克白术12克甘草3克法夏9克陈
皮6克厚朴9克杏仁9克生姜2片大枣3枚
三诊:上方连服三剂,咳喘已平,心下舒畅,痰少。食增,小便通利。神倦自汗,脉缓舌润。此病退而脾肺不足。
转投六君,以治其源。
苏条参15克白术12克茯苓15克甘草3克法夏9克
陈皮6克五味3克生姜2片大枣3枚
[按]伤寒论:“夫病痼疾,加以卒病,当先治其丰病,后乃除其痼疾也。”本案先散表寒,次蠲停饮,后健脾肺,程序井然。
喘咳(热型、寒型)
刘××,男,七十二岁。1968年春季。
初诊:患者咳嗽多年,秋冬尤甚。去冬因天冷冒寒,引起咳嗽,昼夜不休,进而烦躁喘促,夜难平卧。痰吐黄稠,有时咯血。每日午后即恶寒发烧,口燥思饮,食欲减少,大便秘,小便赤,由子女背负来我院门诊。脉象浮紧,舌黄燥少津。此属阴虚肺燥,风寒伏热。治宜散寒解表,清肺化热。拟方麻杏石甘汤加味:
麻绒9克杏仁9克生石膏12克甘草3克苏梗9克
炒黄芩6克桑叶9克桔梗6克炒枳壳9克鸡金2枚
(炒)竹茹9克
二诊:服昨方得汗,发热渐退,稍可平卧,仍咳嗽喘促,痰凝带血。大便已通,小便尚黄。能略进稀粥。脉象弦滑而数,舌黄有津。证属表寒已解,肺燥、伏热未净,续用元麦白虎汤加味。处方:
白元参9克麦门冬9克炒知母6克生石膏15克白茅
根15克冬桑叶9克川贝母9克枇杷叶3片淡竹
叶9克生甘草3克
三诊:上方连服二帖后,烧热全退,咳嗽减轻,咯血已止,仍有痰凝。喘促渐平,夜可静卧。饮食增加,二便通利。惟神倦头昏,身软无力。脉细滑,舌淡黄有津。症属病退脾弱阴虚肺燥,续用下方调理四、五剂而愈。处方。
肥沙参9克麦门冬9克炒杭芍9克茯苓神15克炙冬
花9克炙远志6克建莲子15克黑小豆15克炙甘草3克
枇杷叶3片
喘咳(寒型)
黄××,男,七十岁。某厂矿退休工人。1968年。
初诊:患者病已月余,初起畏寒,身困,头眩,咳嗽,痰吐泡沫,继之咳嗽加重,痰凝气滞,动则胸满喘促,心悸气短,夜不能卧,面、足微浮。大便溏,小便清。曾服中药杏苏饮、二陈汤、麻辛附子汤,用过西药四环素、土霉素、氨茶碱,注射青、链霉素针水,均无效。来我院门诊。诊见舌苔白润,脉浮滑而弦。症属表寒外束。痰饮内滞。治则:温肺散寒,止咳定喘。方用小青龙汤加味:
麻黄9克桂枝9克法半夏9克细辛3克炒杭芍9克
五昧子3克杏仁9克川厚朴6克生甘草3克生姜3片
大枣3枚
二诊。服前方二剂,咳嗽稍平,白痰仍多,自觉心悸,气短,胸闷,肢冷,恶寒。面足尚浮,夜难入睡,饮食少,二便如前。脉濡滑,苔薄白润。此表寒解后,阳虚脾弱,肺风痰饮未净,拟仿金匮治痰饮法,投苓桂术甘汤加味。处方:
白茯苓18克桂枝木9克白术12克生甘草3克法半
夏9克广陈皮6克生姜2片大枣3枚
三诊。上方服两剂,咳已稀,痰涎减,思饮食。但神倦思睡,动则喘促,面足仍现轻度浮肿。脉濡缓,两尺沉细,舌自淡。此属痰饮渐消。老年心肾阳虚作喘,用真武汤加味,服十余剂后,症遂平缓。
川附片30克(开水先煨透)白术12克白茯苓15克广陈皮6克
炒杭芍9克生甘草3克生姜3片大枣5枚
[姚按]老年咳喘一证(包括现代医学的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必须根据辨证的方法按四诊八纲来分型论治,才能达到预期的疗效。上述两例,前者属“热型”,
后者属“寒型”。二位老年病人的脉象、舌苔、证候,在临床上有显着的不同,因而处方用药,也就有很大的差异。两案寒热不同。立法处方,皆出仲景,又须因人因病制宜。
痰厥
袁××,男,四十六岁。1948年9月。
初诊:咳嗽多日,夜间尤甚。曾服“清燥救肺”“百合固金”等方,反痰凝不爽,质稠牯,色黄白,不易咯出。继而胸闷喘促,睡卧不宁,时有神迷,肢冷,汗出。口唇夹肯,肌肤消瘦,便秘溺赤。脉象沉而细滑,舌质红,苔黄白厚腻。此脾湿痰聚,胆肺伏热,气机壅滞,发为痰厥。治宜豁痰理气,清胆祛湿。处方:
光杏仁9克陈皮6克胆炒半夏9克生苡仁12克甜桔
梗4.5克炒枳壳6克甜葶苈子9克冬瓜仁12克(冲)竹
茹6克生甘草3克全瓜蒌1枚(打碎)
二诊:上方服二剂,咳嗽稍减,痰凝未涤。便秘,溺短赤。仍时作惊厥,脉弦滑而数,舌苔黄厚且腻。此湿痰尚重,气机不利,肺失肃降,胆火熏灼。续拟下方;
胆炒半夏9克化桔红6克炒知母9克光杏仁9克醋
煅青礞石12克自苏子9克(冲)甘草3克甜葶苈子6克
金瓜蒌1枝(打碎)竹沥二匙(兑服)
三诊:上方服三剂,大便畅下,夹粘液风沫甚多。咳嗽轻减,痰凝渐化。患者自感气爽神清。此多日蕴结之痰湿郁热,已得豁达疏通。脉弦、滑均减,舌苔退薄,病趋向愈。
再拟下方,赓续清理:
胆炒半夏9克广陈皮6克瓜蒌壳9克光杏仁9克白
茯苓12克炙桑皮9克炒枳壳9克生苡仁12克净竹茹
6克生甘草3克冬瓜仁9克(冲)净杷叶2片
[按]湿痰甚重,胆火郁热,误于阴寒收敛,遂致气机壅塞而为厥。治本内经:“结者散之”“留者攻之”的精神,投方获效。
咳嗽痰厥昏睡症
郭××,男,四十八岁,干部。1970年]2月。
初诊:患者素体肥胖,且嗜厚味肥甘,数年来体重日增。
痰浊甚多,稍有感冒,即语音重浊,痰凝、呼吸不畅。据述此次始病受寒,咳嗽,胸闷气逆,神昏思睡,不进饮食。诊其脉浮弦且滑,舌苔薄白。症属表寒袭肺,引动湿痰,阻滞气机作咳。当辛温散寒,利气祛痰。处方:
麻茸4.5克桂枝木6克光杏仁9克法半夏9克陈
皮6克白茯神15克前胡片6克炒枳壳6克甘草3克
生姜2片大枣3枚
二诊:上方服二剂,咳嗽减而痰凝未豁,胸膈痞鞭不舒,嗳气、干呕时作,但无食臭。终日冲昏嗜睡,呼叫亦不易醒,饮食不思,大便不畅,小便短赤。此新寒解后,脾胃两虚,内伏痰浊壅滞,气机受阻,心虚神弱,故昏睡不醒。脉浮象减,舌黄腻。续与豁痰降逆之方;
空沙参9克旋复花9克代赭石15克法半夏9克化桔
红6克白茯神15克生甘草3克生姜2片大枣2枚竹
沥2匙(凋兑)
三诊:上方连服三剂,咯出大量痰浊,暖气、干呕顿减,咳嗽稀少,胸膈爽利,稍思饮食,但仍嗜睡。大便畅通,小便短黄。舌尖红,苔腻退,脉转细滑。此痰凝渐涤,湿邪化燥而心胆有热。改拟清心温胆,除湿化痰之方:
冲生枣仁15克炒知母6克白茯神15克炒冲枳实6克
广陈皮6克法半夏9克煅代赭石9克净竹茹6克生
甘草3克生姜2片小枣11枚
上方嘱服十剂,并禁忌肥甘厚味之物,二、三月后,痰化神清,体重减轻,病遂全愈。
[按]痰为病本,新寒为标,故先散寒解表,次降逆豁痰,再清心温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