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二白散、方在桔梗。《金匮》当归贝母苦参丸方在当归。并用之,以其清金而泻热也。
贝母苦寒之性,泻热凉金,降浊消痰,其力非小,然轻清而不败胃气,甚可嘉焉。其诸主治,疗喉痹,治乳痈,消瘿瘤,去努肉,点翳障,敷疮痈,止吐衄,驱痰浊,润心肺,解燥渴,清烦热,下乳汁,除咳嗽,利水道。
白薇味苦、微咸,微寒,入手太阴肺、足太阳膀胱。凉金泻热,清肺除烦。
《金匮》竹皮大丸方在竹茹。用之,治乳妇中虚,烦乱呕逆。有热者,倍白薇,以其泻热而除烦也。
白薇苦寒,长于清金而除烦热,利水而通淋涩。其诸主治,通鼻塞,止血淋,清膀胱热涩,断胎产遗尿。
紫参味苦,微寒,入手太阴肺、手阳明大肠经。消胸中之痞结,止肺家之疼痛。
《金匮》紫参汤,紫参半斤,甘草三两。治下利肺痛。以肺与大肠,相为表里,肠陷而利作,则肺逆而痛生。而肺肠之失位,原于中气之不运,盖己土不升则庚金陷,戊土不降则辛金逆,甘草补中而培土,紫参清金而破凝,使肺肠之气,各复其升降之旧也。
68长沙药解卷三柏叶泽漆汤方在泽漆。用之,治咳逆而脉沉者,以其清金而降逆也。
紫参苦寒,清金泻热。降冲逆而破凝寒,清咳嗽而止疼痛。金清则肺气收摄,故长于敛血,金清则肺气通调,故长于行瘀。其诸主治,止吐衄,消痈肿,利小便,滑大肠,治金疮,调血痢,破瘀血,通闭经,开胸膈积聚,散腹胁坚满。
柏叶味苦、辛,涩,入手太阴肺经。清金益气,敛肺止血。
《金匮》柏叶汤,柏叶三两,干姜三两,艾三把,马通汁一升。治吐血不止者。以中虚胃逆,肺金失敛,故吐血不止利。干姜补中而降逆,柏、艾、马通,敛血而止吐也。
血生于木而摄于金,庚金不收,则下脱于便尿,辛金不降,则上溢于鼻口。柏叶秉秋金之收气,最能止血,缘其善收土湿。湿气收则金燥而自敛也。其诸主治,止吐衄,断崩漏,收便血,除尿血,敷烧灼,润须发,治历节疼痛。
柏实味甘、微辛,气香,入手太阴肺经。润燥除烦,降逆止喘。
《金匮》竹皮1大丸,方在竹茹。治乳妇中虚,烦乱呕逆。烦喘者,加柏实一分,以其清金降逆而止烦喘2也。
柏实清润降敛,宁神调气,善去烦躁,而止喘逆。缘其香甘入土,能行凝滞。开土郁,肺胃右行,神气下达,烦喘自定。其诸主治,安魂魄,止惊悸,润肠秘,泽发焦。
蒸晒,炒,去皮,取仁用。
鸡子白味甘,气腥,微寒,入手太阴肺经。疗咽喉之肿痛,发声音之喑哑。
《伤寒》苦酒汤3,方在苦酒。治少阴病,咽中生疮,声音不出,用之以其消肿痛而发声音也。
鸡子白秉天之清气,有金象焉,善消肿痛而利咽喉,清肺金而发声音。其诸主治,涂鼻疮,治发黄,敷肿痛,洗烧灼。鸡子黄在一卷。
1皮,原作茹",诸本均同。据本卷竹茹释文、《金匮悬解:卷二十一》、《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一》改。
2喘,原作呕",据闽本,上文烦喘者"改3汤,原作方",诸本均同,据卷二苦酒释文、《伤寒悬解:卷十一》、《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改。
69猪肤长沙药解卷三猪肤味甘,微寒,入手太阴肺经。利咽喉而消肿痛,清心肺而除烦满。
《伤寒》猪肤汤,猪肤一斤,白蜜一斤,白粉五合。治少阴病,下利咽痛,胸满心烦者。以少阴寒水,侵侮脾胃,脾土下陷,肝脾不升,则为下利,胃土上逆,胆胃不降,相火刑金,则为咽痛。浊气冲塞,宫城不清,泽胸满而心烦。猪肤、白蜜,清金而止痛,润燥而除烦,白粉涩滑溏而收泄利也。
肺金清凉而司皮毛,猪肤秉金气之凉肃,善于清肺。肺气清降,君相归根,则咽痛与烦满自平也。猪膏在四卷。
瓜子味甘,性寒,入手太阴肺、手阳明大肠经。清肺润肠,排脓决瘀。
《金匮》大黄牡丹汤方在大黄。用之,以其破瘀而排脓也。
瓜子仁甘寒疏利,善开壅滞而决脓血,故能治肠痈。
知母味苦,气寒,入手太阴肺、足太阳膀胱经。清金泻热,止渴除烦。
《伤寒》白虎汤、方在石膏。《金匮》酸枣仁汤、方在枣仁。1桂枝芍药知母汤方在桂枝。并用之,以其清金而泻火,润燥而除烦也。
知母苦寒之性,专清心肺而除烦躁,仲景用之,以泻上焦之热也。甚败脾胃而泻大肠,火衰土湿,大便不实者忌之。后世庸工,以此通治内伤诸病,滋水灭火,误人性命,至今未绝。其诸主治,泻大肠,清膀胱。
石膏微辛,气寒。入手太阴肺、足阳明胃经。清金而止燥渴,泻热而除烦躁。
《伤寒》白虎汤,石膏一斤,知母六两,甘草二两,粳米六两。治太阳伤寒,表解后,表有寒,里有热,渴欲饮水,脉浮滑而厥者。太阳表解之后,阴旺则汗出阳亡,而入太阴,阳旺则汗出阴亡,而入阳明,表解而见燥渴,是腑热内动,将入阳明也。阳明戊土,从庚金化气而为燥,太阴辛金,从己土化气而为湿。阳旺之家,则辛金不化己土之湿而亦化庚金之燥,胃热1枣仁,原作酸枣",据蜀本,卷二枣仁"改。
70长沙药解卷三桑根白皮未发而肺燥先动,是以发渴。石膏清金而除烦,知母泻火而润燥,甘草、粳米,补中化气,生津而解渴也。
《金匮》小青龙加石膏汤,麻黄三两,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半夏半升,五味半升,细辛三两,干姜二两,石膏二两。治心下有水,咳而上气,烦躁而喘,肺胀脉浮者。以水饮内阻,皮毛外阖,肺气壅遏,而生咳喘。小青龙发汗以泻水饮,石膏清热而除烦躁也。
《伤寒》大青龙汤方在麻黄。用之治太阳中风,不汗出而烦躁者。麻杏甘石汤方在麻黄。用之治太阳伤寒,汗下后汗出而喘,无大热者。竹叶石膏汤1方在竹叶。用之治大病差后,气逆欲吐者。《金匮》越婢汤方在麻黄。用之治风水恶风,续自汗出者。木防己汤方在防己。用之治膈间支饮,其人喘满者。厚朴麻黄汤方在厚朴。用之治咳而脉浮者。文蛤汤方在文蛤。用之治吐后渴欲饮得水,而贪饮者。竹皮大丸方在竹茹。用之治乳妇烦乱呕逆者。皆以其泻热而除烦也。
石膏辛凉之性,最清心肺而除烦躁,泻郁热而止燥渴。甚寒脾胃,中脘阳虚者勿服。其诸主治,疗热狂,治火嗽,止燥渴,收热汗,消热痰,住鼻衄,除牙痛,调口疮,理咽痛,通乳汁,平乳痈,解火灼,疗金疮。
研细,绵裹,入药煎,虚热,煅用。
桑根白皮2味甘、涩、辛,微寒,入手太阴肺经。清金利水,敛肺止血。
《金匮》王不留行散方在王不留行。用之,治病金疮,以其清肺而敛血也。
桑根白皮甘辛敛涩,善泻湿气而敛营血。其诸主治,清肺火,利气喘,止吐血,断崩中,通小便,疗水肿,消痰饮,止吐泄,理金疮,敷石痈,生眉发,泽须鬓,去寸白虫,涂鹅口疮。
汁搽口疮,沥搽疥疮。三月三日采东南根,阴干百日。
旋覆花味咸,入手太阴肺、足阳明胃经。行凝涩而断血漏,涤瘀浊而下气逆。
《金匮》旋覆花汤,旋覆花三两,葱白十四茎,新绛少许,煎,顿服。治妇人半产漏下。以肝脾阳虚,胎元失养,是以半产。血瘀不升,是以漏下。旋覆行血脉之瘀,葱白通经气之滞,新绛止崩而除漏也。
《伤寒》旋覆代赭汤,旋覆花三两,半夏半升,代赭石一两,人参二两,甘草三两,大枣十二枚,生1方在麻黄:::::
?竹叶石膏汤,原脱,据上下文例及麻黄、竹叶释文补。
2桑根白皮,原作桑根皮",诸本均同,据目录及下文桑根白皮"改。
71旋覆花长沙药解卷三姜五两。治伤寒,汗吐下后,表证已解,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以土虚胃逆,碍甲木下行之路,胃口痞塞,浊气不降。参、甘、大枣,补其中脘,半夏,姜、赭,降其逆气,旋覆花行其瘀浊也。
旋覆花通血脉而行郁涩,能除漏滴,清气道而下痰饮,善止哕噫。其诸主治,逐痰饮,止呕逆,消满结,软痞硬,通血脉,消水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