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金人瑞的《水浒》评点(重点):
识记:金人瑞的“澄怀格物”论清代文艺批评家金圣叹基于对客观生活第一性的认识,提出了这个理论,所谓格物就是接触外界事物,这种格物的前提必须澄怀,也就是不带偏见,不存杂念,这才是普通客观地“格物”金圣叹认为,文章的好坏就决定于作家的澄杯格物而施耐安之所以在艺术上取得巨大成功,就在于他十年格物,而一朝物格对于现实生活中的人情物理经过了长时间的观察琢磨,最终达到了然于胸,才能下笔自如抒写尽致。
因文生事“”因缘生法“论。因文生事”不等于胡编乱造,应“因缘生法”,依据因果关系和客观规律去描写人物和事件。写出人物行为与事件发展的必然性。
理解:金人瑞评《水浒》的矛盾性。
他自幼喜欢读《水浒》,认为“天下之文章无有出《水浒》右者”,但是却对水浒中鼓吹“犯上作乱”的内容加以明确的否定。同情人民的困苦遭遇,但是反对人民自己出头。
金批《水浒》表现出的进步观点。
肯定了《水浒传》暴露黑暗、批判现实的创作精神。
指出宋江等人的犯上作乱,是在无道之世中被高俅之辈贪官污吏逼出来的。
在具体的点评中对受迫害的人民及其某些反抗斗争表示了一定的同情和赞美。
应用:分析评论金人瑞对《水浒》艺术成就的评点为中国小说美学作出的贡献。
(1)金圣叹曾批点《水浒传》、《西厢记》等书。他继承了前人的评点传统,并把这一中国独特的理论着作形式推向成熟,使之体系化,对后世的小说理论和评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对《水浒传》思想内容的评价。金圣叹总体上存在着否定农民起义与同情人民疾苦的矛盾。他一方面掩盖小说中歌颂农民起义的思想,虚构“惊噩梦”情节,将梁山英雄一齐处斩;另一方面又承认“官逼民反”,罪在赃官酷吏。这与他思想上的矛盾是有联系。
(3)《水浒传》创作论。金圣叹对《水浒传》的艺术成就作了精心的分析和很高的评价。性格论是金圣叹小说理论中最有创见的部分,他不仅首次把“性格”作为基本概念运用于小说批评,而且还对“性格”的内涵以及作品中如何塑造人物作了细致系统的阐述。在创作思维方面,金圣叹提出了“动心说”,要求作家之“心”要深入到作品的人物情景中去。金圣叹结合人物形象塑造问题,探讨了“格物——因缘生法”这一艺术思维理论,要求作家在自身丰富的生活经验的积累的基础上,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及发展规律予以准确把握,同时,作家要进行真诚坦率的内省,深入人物内心,设身处地,以达到创造人物形象真实可信的目的。
(4)《水浒传》技巧论。金圣叹对作家的写作经验作了许多分析,其中有不少合理的成份。他强调结构的完整性,作者“胸有全书”,才能将分散的文学材料熔铸称一个有机整体,尤其于人物出场顺序、情节线索贯穿中见出经营匠心。对于情节的犯避之妙,要求以“犯”求“避”,在相同或相似中求得差异。
(5)金圣叹的技巧论,从具体“文法”的提出到理论阐释,尽管有不够周密之处,但总体上说,金圣叹的小说评点理论是相对系统和全面的,对小说创作和欣赏有一定的借鉴和启迪作用。
(七)曹雪芹的小说理论(次重点):
识记:曹雪芹《红楼梦?第一回》中表达的小说理论主张。
历代野史、风月笔墨,佳人才子。
近代文学批评(一)
黄遵宪、梁启超与“诗界革命”(一般):
识记:黄遵宪“诗界革命”理论对“口语化”的提倡。
理解:黄遵宪《人境庐诗草自序》阐述的诗歌创作原则。
“诗之外有事”是强调诗歌反映广泛的社会现实;“诗之中有人”是说诗歌要表现作者自己的个性。
梁启超《饮冰室诗话》对诗歌革新的论述。
鼓吹诗歌为政治服务,指导诗歌创作走反映现实大胆创新的道路。诗歌革命的关键在于具有新的理想和意境。
(二)刘熙载《艺概》的词论(次重点):
理解:刘熙载对诗词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要求。
应用:简评刘熙载的词体“正”、“变”说。
自从《诗经》有风雅之分,正统学者大多崇正而抑变,而在词论中,论者多以温庭筠,周邦彦的绮丽婉媚为词之正宗,而视苏东坡、辛弃疾的豪放词为变调,从而形成婉约为词之本色的传统看法,刘则明确指出,从词的起源看,晚唐五代的婉丽才是变调,而苏辛之词恰恰是返回正途,他的说法是合乎词类发展的,并有助于扭转词理上绮丽婉媚的风气。同时,词的本色论者往往强调音律的特殊性,把词作专注于审音协律,而刘却明确宣称律和声本于诗言志,给传统词论以有力的冲击,他还说赋当以真伪论,不当以正变论又说赋从变雅,变之正也,《离》亦变之正也,肯定感情真挚,直抒胸臆的作品词之正,这体现了刘词论的进步性。
(三)王国维的《人间词话》(重点):
识记:王国维的“境界说”。
是王国维《人》的理论核心,所谓境界是指诗词抒写情感和塑造艺术形象所达到的高度,王认为凡是能真实而生动地写出作者的心情感受,和展现客观事物神态的作品,便是有境界,《人》就以此作为评价作品的首要标准。
理解:王国维所谓“造境”与“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
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有我之境不等于造境,它的重点是指作者在其所描写的景物上凝结着自己的浓郁的情感。无我之境也不等同于纯客观的写境,他是指以一种超脱的心态来面对平和宁静的自然景象,其主观情感比较平淡舒缓,所表达的意蕴具有某种程度的多义性和不确定性。
应用:结合作品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区别。
评王国维的“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说。
创作离不开对生活的亲身体验,需要作者深入到生活的漩涡中去,方能品味生活的底蕴、把握生活的脉搏,写出现实生活的虎虎生气。但是创作又绝对不能拘泥于对生活表面现象的质实描述,它需要作者时时置身于更高的角度去审视和剖析生活,这样才能写新意,写出高雅的风神韵致。王国维的这段论述,道出了艺术创作辩证法的真谛。对于任何作者的创作来说,都需要这种对生活既“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的修养磨练的功夫。但是他吧作者划分为“客观诗人”和“主观诗人”认为后者无需“阅世”,这样就把“入乎其内”与“出乎其外”割裂开来。反映了他创作思想中唯心主义的局限。
(四)梁启超与“小说界革命”(重点):
识记:“小说界革命”口号提出的背景。“变法”“第一个提出政治小说的概念”
理解:《小说与群治之关系》对小说艺术特征的分析。
熏、浸、刺、提“说。
这是梁启超对小说的四种艺术感染力的概括”熏“是指小说对读者的熏陶作用,浸是指小说使读者深入其境,其思想感情受到浸透而不断变化,刺指作品突然震憾动了读者的心灵,使读者情不自禁,受到感动,接受教育,提指作品产生了一种移入力量,使读者感情完全融化入小说中,与主人公合而为一。
(五)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次重点)∶识记:王国维评论《红楼梦》的哲学与美学出发点。
叔本华的悲观厌世哲学的基本立场出发,王国维论《红楼梦》之根本精神。”解脱“是《红楼梦》的根本精神。
理解:王国维在《余论》中对文艺与学术区别的看法。
这短话很值得重视。这段话,可以说接触到了艺术概括与典型性的问题。但是他的”人类全体之性质“是从普遍人性的角度立论的。此外,他的认为”美术之源,出于先天“也是一种颠倒文艺与现实生活关系的唯心主义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