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加桃花饮主之。
儿初生。脐未干。屡治。为湿邪所袭。遂发热而惊。名曰脐风。宜还魂加辰砂汤。
儿脐风。必发惊。短息喘鸣者。麻杏甘石汤主之。
麻杏甘石汤方麻黄(五分)、杏仁(五个)、甘草(三分)、石膏(一钱)上四味。以水一升。先煮麻黄。二三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七合。去滓分温服。
儿初生。发惊脉弦。痰喘张口。胸满呕而烦。不能乳者。紫霜丸主之。
紫霜丸方代赭石(二钱,醋碎)、石脂(二钱)、巴豆(二钱,去皮,油)、杏仁(四钱)上四味。相和。捣糊丸。婴粟大。每服二三丸。儿生下。头大颈细。若目多白睛。面、白。身体瘦者。多愁少喜也。
儿初生。遍身赤。胸腹硬。啼声吃吃者。必发惊。儿初生。身冷肤硬。啼声嗄。名曰硬件。此为阴毒也。儿生下。
脉微续者为佳。若妄出者。难养。
儿初生。啼声绵绵相续者。为有寿也。儿啼声绝。复扬急者。为腹痛也。儿啼是歌。盖胎毒散也。
儿初生。卵缝总黑者为实。浮白若肿大者为虚。儿颈细者。致夭横。腹硬者。亦致夭横。
儿初生。体肤如石硬。名曰五硬。胎毒凝结令然。厥冷而声不发者死。
儿始生。身体软弱而无力。为筋骨不成。名曰五软。宜健骨汤主之。腊内脐风。发惊而呕者不可治。百、咳喘。亦不可治。婴孩。脑后发疮。如鸡子大。红紫而、热名曰脑疮死。儿生下。无肛者。为锁肛。急割之锁肛者生。锁肚者死。
辨寒热脉证并治第二:寒热之为候有风湿。有疮疹。有宿食。有惊动。皆能发寒热。须要别论。以无令误也。病患发热恶寒。脉缓者。名曰感风。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儿洒淅恶寒。毛耸身厥者。发大热。
脉急弦者发惊。病患恶寒而振。反发热。、然汗出而解者。瘟病也。病患寒栗鼓颔。反发热。汗流而解。反复必期时者。
为疟疾也。发热恶寒。身振栗而无汗。面红尻冷者。为痘疹。脉紧者。必发惊。儿发热呕乳。面红神昏。睡则惕跳者为客忤也。儿身热腹满。必吐乳。脉滑而实者为食饪所伤。发惊。儿发热啼哭。缓急交作。握拳啮齿者。为腹痛也。儿发热有时。其热睡则益盛者。以虫动所致也。儿微热啼号呕乳发作。肌肤渐甲错者。为缺乳也。病患脉细而数或渴或溏。
元真昏晦身热郁郁。睡反益剧者草果饮主之。
草果饮方草果(三分)、槟榔(五分)、柴胡(一钱)、黄芩(三分)、小连翘(五分)、生姜(三分)、大枣(二枚)上七味。以水一升。煮取七合。去滓分温服。儿身体微热。若、乳。反气力如故者。为交奶。必发疹也。儿热郁。
必发口疮。如疳热痢热。发走马疳。医须要屡视其口内也。儿发热恶风。鼽嚏鼻塞。若咳喘吐乳。若微搐。夜卧不安者。
惺惺散主之。
惺惺散方人参(二分)、白术(三分)、茯苓(五分)、桔梗(五分)、天花粉(三分)、细辛(二分)、薄荷(一分)、甘草(三分)上八味、咀。以水一升。煮取七合。去滓分温服。儿、病者。乃饮母、乳所致。宜逐疳汤。
逐疳汤方青皮、茯苓(各一钱)、白术、使君子、红曲(炒,各五分)、甘草(三分)上五味。以水一升。煮取七合。去滓分温服。儿交奶伤。与五香汤。发、者。与犀角消毒饮。恶寒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桂枝汤方桂枝(二分)、芍药(一钱)、甘草(三分)、生姜(二分)、大枣(二枚)上五味、咀。以水一升。煮取七合。去滓。适寒温分服。须臾、热稀粥。以助药力。温敷令汗出。若不汗更服。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如疟。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
葛根汤方葛根(五分)、麻黄(三分)、桂枝(二分)、芍药(五分)、甘草(二分)、生姜(二分)、大枣(二枚)上七味、咀。以水一升。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合。去沫。内诸药。煮取七合。去滓温服。将息及禁忌。伤寒身热。
睛不了了。致、血。若发惊。是以阳气重故也。伤寒脉浮紧。无汗反致、者。欲解也。宜麻黄汤主之。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麻黄汤方麻黄(五分)、桂枝(三分)、甘草(二分)、杏仁(八个)上四味。以水二升。先煮麻黄。减五合。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一升。去滓温服。复取微似汗。如桂枝法将息。大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
大青龙汤方麻黄(二钱)、桂枝(五分)、甘草(三分)、杏仁(八个)、生姜(三分)、大枣(三枚)、石膏如弹丸大。
上七味。以水二升。先煮麻黄。减五合。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一升。去滓温服五合。取微似汗。若不汗。再三作剂。汗出多者。停后服。伤寒阳且证医服阳且汤。尚不汗者以气运未适故也。须续服前方。后得气运适者。肌肉即和谐。
仍、汗出也。大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伤寒六七日。
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加桂枝汤主之。伤寒五六日。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
或咳者。与小柴胡汤主之。
小柴胡汤方柴胡(一钱)、黄芩(五分)、人参(三分)、甘草(三分)、半夏(一钱)、生姜(三分)、大枣(三枚)上七味。以水二升。煮减七合。去滓再煎。取一升。分温服。大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燥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与五苓散主之。
五苓散方猪苓(五分)、泽泻(五分)、茯苓(三分)、桂枝(三分)、白术(五分)上五味为末。以白饮和。服方寸七。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潮热者实也先宜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消汤主之。潮热郁郁。呕不止。小便赤者。柴胡加芒消汤主之。伤寒病。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伤寒脉滑。肌肤大热。反大便溏。小便白。
此为真热假寒候。宜白虎汤主之。大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下之则愈。
大柴胡汤方柴胡(二钱)、黄芩(五分)、大黄(五分)、芍药(一钱)、半夏(五分)、生姜(三分)、枳实(五分)、大枣(二枚)上八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再煎。分温服。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不恶寒。但热者。实也。当和胃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