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年,内阁左庶子兼侍讲杨荣、右谕德金幼孜尚列大理寺丞马麟后。
十五年丁酉,北京行部请乡试,命翰林院侍讲左春坊左中允邹缉、侍讲王洪主之。寻出王洪为主事,改命侍讲王英。
皇太子命翰林院侍讲兼右赞善梁潜、侍讲陈全主应天试。
十六年戊戌会试,命行在翰林院侍读学士曾棨、侍讲王英为考试官,取中董璘等。廷试,赐李骐、刘江、邓珍及第。骐初名马,上自改之,唱名莫有应者,上为道其故,乃出应。取进士周叙、董璘、杨珙、褚思敬、尹凤岐、陈询、徐律、习嘉言、王寅、胡文善、周懋昭、王暹、雷遂、莫珪、孔友谅、秦初为庶吉士。
十八年庚子,命左春坊左中允兼行在翰林院侍讲邹缉、侍讲王英主顺天试。
皇太子命翰林院修撰张伯颖、左春坊左赞善兼编修陈仲完主应天试。
十九年辛丑,命左春坊大学士杨士奇、翰林院侍讲周述为考试官,取中陈中等。廷试,赐曾鹤龄、刘矩、裴纶及第。取原习译书进士卫恕、陈融、温良、姚本、张恕、万硕、黄澍、杨鼎、王琏、李学、吴得全、朱子福、王振、蒋谦、韦昭为庶吉士。
二十一年癸卯,命翰林院侍讲王英、翰林院修撰林志主顺天试。
命主应天试。
二十二年甲辰,命翰林院侍读学士曾棨、侍讲余鼎为考试官,取中叶思等。廷试,赐邢宽、梁湮、孙曰恭及第。初,上取第一孙曰恭,嫌其名近暴,曰:“孙暴不如邢宽。”遂擢宽第一,仍用朱书填黄榜,一时称异事云。取进士徐贤、何志、薛理、李芳、蔡英、葛陵等为庶吉士。
宣德元年丙午,命(左)【右】春坊右谕德林志、翰林院侍讲余学夔主应天试。上亲征汉王,顺天不及试。
二年丁未,命行在太常寺卿翰林院学士杨溥、左春坊大学士兼翰林院侍读学士曾棨为考试官,取中赵鼎等。廷试,赐马愉、杜宁、谢琏及第。命进士江玉琳等九十六人归家进学。原译字邢恭为庶吉士。
四年己酉,命左春坊左庶子兼翰林院侍读学士王直、翰林院侍读李时勉主顺天试。
命翰林院侍读钱习礼、翰林院修撰刘永清主应天试。
五年庚戌,命左春坊大学士兼行在翰林院侍讲学士王英、翰林院侍读钱习礼为考试官,取中陈绍等。廷试,赐林震、林文、龚锜及第。选萨琦、(逮)【逯】端、叶锡、陈玑、林补、王振、许南杰、江渊为庶吉士,给酒馔房舍,月赐灯油钞,一如永乐甲申例。复命兵部与皂隶,人赐文绮衣一袭,钞三百贯。命学士王直教习。是岁试录,礼部尚书称总提调兼知贡举,革掌行科举文字。诸执事官由举人者,皆称贡士。震,福建解元,又会试第二人也。
七年壬子,命左春坊左庶子兼翰林院侍读周述、翰林侍读钱习礼主顺天试。
命行在翰林院侍读学士李时勉、侍读苗衷主应天试。
是岁九月,顺天府尹李庸检举科场诈冒事。御史杨怀、给事中虞祥等劾奏庸及监试等官御史梁广成等罪,上命姑宥之。已而顾侍臣曰:“科举求贤,国家重事,于此而不用心,他事可知已。御史、给事中所劾,本不可宥,但念斯事因庸觉察,不然,奸弊不克露矣。”
八年癸丑,致仕少保、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黄淮以谢恩至京,命与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侍读学士王直为考试官,取中刘哲等。廷试,赐曹鼐、赵恢、钟复及第。先,鼐举贡士,为学官,上书愿得一剧职自效,改太和典史。以解粮至京,请与试,许之,中第二人。廷试,复第一人。十年之内,入阁辅政矣。上复命内阁、礼部选进士及乙榜年少质美者,得进士尹昌、黄瓒、赵智、陈云、傅纲、黄回六人为庶吉士,乙榜龙文、章(谨)【瑾】、李沧、梁楘、黄平、陈韶、田钧、李蒲、王鉴、朱奎、袁和、林同、柴同恩、张承翰、陈康、龚理、相佐、黄舆、李柰、王佐、郑观、胡如旸、赵象、蒋荣祖二十四人送国子监。庶吉士令王直教习,赐居第,给酒馔灯油钞。龙文等赐冠带,给训导俸,以待下科会试,翰林院三月一考其文。至十一月,复选进士徐珵、赖世隆、吴节、李绍、姜洪、虞瑛、潘洪、王玉、陈金、刘实、郑建、方熙、何瑄为庶吉士,亦命王直教之。
十年乙卯,命翰林院侍读学士李时勉、翰林院侍讲高榖主顺天试。
命左春坊左庶子兼翰林院侍读周述、翰林院侍读苗衷主应天试。
正统元年丙辰,【命】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读学士王直、翰林院侍讲学士陈循为考试官,取中刘定之等。廷试,赐周旋、陈文、刘定之及第。或云首揆既取三卷,未定,问同事者曰:“有识周旋者否?状何如?”或曰:“白而伟。”盖疑谓淳安周瑄也,遂首旋。既传胪,貌甚寝,为之愕然。同考太常少卿魏骥,循师也,官秩尊于循。改王鉴、刘越、余忭、王尚文、伊侃、李振、王忠、王伟、徐珪、秦瑛、古镛、顾目隺
、雷文为庶吉士,少詹事王直、王英教之。
是岁,诏增乡试、会试取士额。先是,祭酒陈敬宗言:“比者解额有定,副榜数少,以致天下教官类多缺员。吏部遂建议兼考监生补除教职,往往侥幸选列,不称师范。窃以为纵科举取人之滥,犹愈于监生考试之精。请量宽解额,专取之于副榜,庶几诲道得人,贤才无滞。”于是行在礼部议增会试为百五十人,顺天府近已增至八十人,其应天、浙江等处各增旧额有差。上定顺、应天满百人,浙江、福建皆六十人,江西六十五人,河南、广东皆五十人,湖广五十五人,山东、四川皆四十五人,陕西、山西皆四十人,广西三十人,云南二十人。其监生学业无愧者,仍除教职。
顺天府尹姜涛奏:“本府八月乡试,例取举人八十名。近者浙江等布政司并应天府举人俱视常例有增,顺天府仍旧。然本府与应天府俱有监生并各处儒士吏典应试,乞准应天府例增二十名。”从之。
三年戊午,命翰林院侍读学士曾鹤龄、翰林院侍读洪玙主顺天试。
命翰林院学士钱习礼、翰林院侍读陈询主应天试。
是岁,顺天初试之夕,场屋火,旋灭,试卷有残缺者。有司惧,不敢请更试,欲请修场屋以终后两试。鹤龄曰:“必更试,然后可以涤弊而不枉士子。”有司具二说以进,诏更试日。
四年己未,命行在礼部左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王直、行在翰林院学士钱习礼为考试官,取中杨鼎等。廷试,赐施盘、杨鼎、倪谦及第。盘时年二十三,不久卒。杨鼎,陕西解元。
六年辛酉,命主顺天试。
命翰林院侍读学士陈循、翰林院侍讲陈用主应天试。
七年壬戌,命礼部左侍郎兼翰林院侍讲学士王英、翰林院侍读学士苗衷为考试官,取中姚夔等。廷试,赐刘俨、吕原、黄谏及第。
是岁,同考则有永新知县陈员韬、京卫武学教授纪振,俱进士;岐阳教谕彭举。中式十二名,都察院吏。三十三名南昱,刑部吏。一百二十一名郑温,松陵驿丞。
九年甲子,命主顺天试。
命主应天试。
十年乙丑,命翰林院学士钱习礼、侍讲学士马愉为考试官,取中商辂等。廷试,赐商辂、周洪谟、刘俊及第。辂,浙江解元也,本朝中三元者,惟辂一人。
是岁同考,一教授,二教谕。又《水东日记》云:“是科《会试登科录》‘天’字皆称‘’字。”今考部本不然,以为叶传闻之误。叶是科进士,岂有误理?或本部翻刻,未可知也。
廷试读卷,有兵部尚书徐曦、户部侍郎掌光禄寺柰亨,俱吏员也。
十二年丁卯,命翰林院侍读习嘉言、翰林院侍讲邢宽主顺天试。
命翰林院侍讲王一宁、检讨钱溥主应天试。
十三年戊辰,命工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学士高榖、侍讲杜宁为考试官,取中岳正等。廷试,赐彭时、陈鉴、岳正及第。
是年同考,二教谕,一训导。办事官舒庭模中一百二十五名。改万安、曹鼎、熊瓒、刘吉、孙茂、刘珝、王勤、谢环、田行顺、李泰、宋弼、邢让、刘清、乔毅、李本镛、王恕、孙昱、孟祥、曹辅、韩敏、尹旻、张斐、李钻、李宽、华显、霍荣、郭安、李坚、成章为庶吉士,命侍读习嘉言、侍讲王一宁、编修赵恢教习,后补命侍讲刘铉、修撰王振。
是岁《登科录》,李泰书父永昌司礼监太监。又读卷官太常少卿程南云,乃习书字人。
唱名日,当呼第一名彭时,不见,上候之,长久始至,特释之。明年八月,时以修撰入内阁,预机务。
是年读卷,户部右侍郎兼学士陈循列于户部左侍郎柰亨后,右都御史掌鸿胪寺杨善亦守城生员。
景泰元年庚午,命翰林院侍讲学士刘铉、翰林院侍讲陈文主顺天试。
命翰林院侍讲吴节、刘定之主应天试。
二年辛未,命户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学士江渊、翰林院修撰林文为考试官,取中吴汇等。廷试,赐柯潜、刘升、王?及第。改进士吴汇、周舆、戚澜、张永、吕晟、王献、刘宣、俞钦、相杰、杨守陈、童缘、张业、樊冕、林孔滋、张瑄、金文、钟清、田斌、章表、杨昶、彭信、刘泰、江朝宗为庶吉士,俱于东阁读书。
是年读卷,工部尚书学士高榖以内阁列本部尚书石璞后,阁体犹未重也。
先是,户科给事中李侃等奏:“今年会试,礼部奏准取士不分南北。臣等窃惟江北之人文词质实,江南之人文词丰瞻,故试官取南人恒多,北人恒少。洪武三十年,太祖高皇帝怒所取之偏,选北人韩克忠等六十一人,赐进士及第、出身有差。洪熙元年,仁宗皇帝又命大臣杨士奇等定议取士之额,南人十六,北人十四。今礼部妄奏变更,意欲专以文词多取南人。乞敕多官会议,今后取士之额虽不可拘,而南北之分则不可改。”刑部侍郎罗绮亦以为言。事下礼部,以为:“顷者诏书:科举自景泰元年为始,一遵永乐年间例行。本部查得:永乐二十年间,凡八开科,所取进士皆不分南北。已经奏允。今侃称礼部变更,意专以文词多取南人。夫乡举里选之法,不可行矣,取士若不以文,考官将何所据?且北方中土人才所生,以古言之,大圣如周公、孔子,大贤如颜、曾、思、孟,皆非南人。以今言之,如靖远伯王骥,左都御史王翱、王文,皆永乐间不分南北所取进士,今岂可预谓北无其人?况本部止遵诏奏书行,即不曾奏请多取南人、少取北人。今各官所言如是,乞敕翰林院定议。”命遵诏书行,侃等所言不允。
是岁,知贡举官胡濙、杨宁二尚书,同考侍讲刘俨秩尊于林文。又有广东参政罗崇本,教授、训导各一。廷试,王越卷为风飞去,上复给卷足成之。或云堕于朝鲜,次岁送还,上喜,擢越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