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逸史》:公孫鳳隱于九域山,冬則單衣,寢處土床,夏則并食於器,令臭然後食之。每撫琴吟詠,陶然自得,人皆異之。
《拾遺記》:師延者,商之樂人。師延精迷陰陽,曉明象緯,莫測其為人。總修三皇五帝之樂,撫一絃琴則地祇皆升,吹玉律則天神俱降。黃帝時已數百歲,又能奏清商流滌角之音,迷魂淫魄之曲。
子房萬戶,涉正一室。
《列仙傳》:張良字子房,佐漢高祖功成,乃曰:余以三寸舌為帝者師,封萬戶,位列侯,此布衣之極,於良足矣。願棄人問事,欲從赤松子游耳。
《神仙傳》:涉正,巴東人,說秦始皇時事,了了若親見。嘗閉目行,弟子隨之,數十年莫有見其開目者。有人固請之,正乃開目,有光如電,照耀一室。李八百呼為千歲小兒。
馬底肥遁,昭微隱逸。
《仙傳拾遺》:馬底子者,不知何許人,與何丹陽隱居蜀鶴嗚山,修八道望雲之法,肥遁歷年。後於洞府探石函,得黃帝金鼎之訣,鍊丹於山上。丹成,服之昇天。
本傳:隋李昭微,志好隱逸,慕葛洪之為人。為師訪道,不遠千里。為高唐尉。大業中,將妻子隱於嵩山,時號黃冠子。
簡狄聖子,蘭公仙王。
王子年《拾遺記》:商之始也,有神女簡狄游於桑野,見黑烏遺即於地,有五色文,作八百字。簡狄拾之,貯於玉筍,覆以朱紱。夜夢神女謂之曰:爾懷此外,即生聖子以繼金德。狄乃懷州一年而有娠,經十四月而生契。祚以八百吋,外之文也。雖遭旱厄,後嗣興焉。
《廣記》:蘭公,兗州人,家有百餘口,精專孝行,感動神明。一日遇月中真人下降其室,自稱孝悌明王,云:子居日中為仙王,居月中為明王,居人問為孝悌王。夫孝至於天,日月為之明,孝至於地,萬物為之生,孝‘至於民,王道為之成。且三才肇分,始於三氣。三氣者,乃玉清三天也。吾於上清托化人問,示陳孝悌之教,晉有許真人傳吾孝道之宗,得為眾仙之長。今授汝祕旨。言訖而不見,蘭公頓悟真機。道成,白日昇騰。
虞舜玉琯,漢武錦囊。
《廣記》:虞舜即位,西王母遣使授舜白玉環,又授以益地之圖,遂廣黃帝九州為十二州。王母又遣使獻舜白玉琯,吹之以和八風。
《漢武內傳》:武帝見西王母巾箱中有一卷小書,盛以紫錦囊。帝見瞻覽,母曰:此《五嶽真形圖》也。昨青城諸仙就我請求,乃三天太上所出,其文祕禁,豈汝穢質所宜佩乎。
子恭祕衛,長桑禁方。
《賢己集》:杜子恭有祕衍,嘗就人借瓜刀,其主求之,子恭曰:當即相還耳。既而刀主行至嘉興,有魚躍入船中,破魚得瓜刀。其為神效,往往如此。
《史記》:扁鵲者,渤海郡鄭人也,姓秦氏,名越人。少時為入舍長,合客長桑君過,扁鵲獨奇之,常饉遇之。長桑君亦知扁鵲非常人也,出入十餘年,乃呼扁鵲私坐,問與語曰:我有禁方,年老欲傳與公,公毋洩。扁鵲曰:敬諾。乃出懷中藥子,扁鵲曰:飲是以上池之水三十日,當知物矣。乃悉以其禁方書盡與扁鵲。忽然不見,殆非人也。扁鵲以其言飲藥三十日,視見垣一方人,以此視病,盡見五藏癥結,特以妳肌為名耳。
竇遷金液,嵩叟玉漿。
《神仙傳》:竇遷者,扶風人也。當西晉懷愍之時,王室復微,中原振擾,年將筮仕痛此亂離,遂慕羨門、松喬之跡,奇峰邃洞,靡不柄託,凝思至道,累經試難。一夕神光照室,異香滿谷,天樂漸近,侍官數百,有一真仙項佩圓明,乘車而下,二女扶斕,韋官後從。年三十餘,儿髯鶴質,自稱平都山陰長生也,愍以勤苦,授金液九丹之訣,盟傳告誓,禮畢而去。
《廣記》:嵩史,嵩山老史也,晉人。因墮嵩山洞穴中,巡穴而行,見穴中一物如青泥,史食之不饑。遂巡穴出,忽到家,問張華,曰:此乃洞府也,所食者玉漿也,子其仙乎。
惠超拔俗,元素遁跡。
《仙傳拾遺》:唐胡惠超,拔俗有道之士也,處眾人中則頭出眾人之上,雖至長者纔及其肩,時人謂之胡長仙。善能役使鬼神。
《宣室志》:昭慶民駱元素為小吏,一日遁跡而去。令怒,分捕甚急。遂匿身山中,忽遇一老翁策杖立於長松之下,召素訊之,曰:爾安得至此耶。素以實對,望翁見容。引元素入深山,僅行十餘里,見二茅齋前臨積水,珍木奇花,羅列左右,侍童二人年甚少,居于西齋,其東齋有一藥電,命元棄候火。老翁自稱東真,以藥數粒令素餌之,且曰:可以療飢矣。自是元素絕粒,僅歲餘,授以符衍及吸氣之法,盡得其妙。一日謂素曰:子可歸矣。既而送元素至縣南數十里,執手而別。元素自此以符衛聞里中,神效不可具紀。
知古金魚,安期玉烏
《高道傳》:道士劉知古字光元,睿宗召見,問道家稱旨,特加崇錫。開元中,天災流行,疾疫者十有八九。上召知古治之,乃歎曰:大德日生,至人亦病。下法鍊藥,上醫察聲,至於針艾,不其遠矣。遂以色代豚,用氣鐲癘,故能膏肓河次,勝理雪散,其精妙至如此。上寵錫皆不受。東陽華山下有古觀,因茸而居之。忽室中有光,產丹芝一莖,扣之有金玉聲。夢神人謂曰:後山壁中有金魚,跨之可以沖天,非此芝扣石不可致。遲明訪金魚,茫然不知其所。是夕,復夢曰:滴泉之下是也。既至,以芝扣如風雷之震,巨石迸裂,得金魚長三尺許,乘之飛空,雲霧旋擁而去。
《列仙傳》:安期先生者,瑯哪阜鄉人也。賣藥海邊,時人皆言千歲。秦始皇請見之與語,賜金璧數千萬。出於阜鄉亭,置去,留書以赤玉烏為報,曰:千歲求我於蓬萊山下。
壽光少容,玉真美色。
《神仙傳》:靈壽光年七十餘遇異人,得服食之訣,顏容更少,如二十許人。至建安元年,已二百餘歲,解化。殯之,開棺無尸,唯一履存焉。又玉真年七十九歲方知學道,得胎息之法,斷穀三十餘年,肉少而色美,行及奔馬。武帝召見,如二十許人,問其里人,皆言四百餘歲。帝奉之如神,辭歸,日行三百里。
景純無成,子年略得。
《列仙傳》:郭璞字景純。又《西山記》云:真君許遜見晉室衰亂,干戈屢起,思有以彌其未然,乃與吳君往詣王敦。時郭璞先在敦府,與之有舊,乃俱見敦。敦謂真君曰:予夢以木破天,先生其占之。先生曰:木上破天,未字也,公未可妄動乎。敦復令郭璞筮之,璞曰:無成。敦不悅,曰:子壽幾何。璞曰:公若舉事,禍將不久,若還武昌,壽不可測。敦大怒日;君壽幾何。璞曰:壽盡今日日中。敦令武士擒璞,將殺之。真君以酒杯擲起,化為白鴿,飛繞梁上。敦方舉首,已失二君所在矣。後敦竟不免。
《晉書》:王嘉字子年,不食五穀,不衣美麗,不與世人交,游隱于東陽谷。人侯之者,至心則見,或不至心則隱形不見。姚萇欲殺符堅,問嘉,嘉曰:略得之。萇怒曰:得當云得,何略之有。遂斬之。先此,釋道安謂嘉曰:世故方殷,可以行矣。嘉曰:卿其先行,吾負債未果去。俄而道安亡,至是而嘉戮死。至萇子興字子略,方殺堅,略得之謂也。嘉之死日,人有隴上見之。
范飲桂水,張賜腴膏。
《列仙傳》:范蠡字少伯,徐州人也。事周師太公,好服桂飲水,為越大夫。勾踐破吳後,乘輕舟入海,變姓名。又適齊,為鴉夷子皮。後百餘年,見於陶,居累億萬,號陶朱公。後棄之,蘭陵賣藥。後人世世見識之。《仙傳拾遺》:張雲靈修道於南嶽招仙觀,精思感通,天降真密,授其內養元和、默朝大帝之道。行之十三年,神遊大元,面朝皇極。大帝賜以瓊腴琅膏混神合景之液,受而服之,變化恍惚,神用無方。建興元年九月三日昇天。
靈簫握棗,王集得桃。
《真誥》九華真妃字靈簫,時同紫陽夫人降楊真人之室,夫人問楊曰:世上曾見此人否。楊曰:靈尊高秀,無以為喻。夫人大笑。妃握棗三枚,令人各食之。真妃曰:君師南嶽夫人,司命秉權,道高妙備,實良德之宗也。楊云:棗無核,其味有似於梨也。
《王氏神仙傳》:王柴昔為王屋令,誦《黃庭經》,每欲詮註,而未曉玄理。已誦六千餘遍,時棄官入洞,尋真訪道,誓不期返。一日深入洞中,見石床几案之上有經,旁有神人,告之曰:子其志乎,吾乃仙人王太虛也,註此經巳七百年矣,今授於子。仍將一桃與之,曰:此桃非中土所有,汝今得之,食之者白日飛昇。
妙想謁舜,良卿薦堯。
《集仙錄》:王妙想,蒼梧女道士也。辟穀服氣,想念丹府,由是感通,常有光景雲物之異,靈香郁烈天樂之音震動林壑,須突千乘萬騎垂空而下。儀衛千人,皆長丈餘,執戈戰兵仗旌幢,良久乃見鵠蓋鳳車導九龍之筆下于壇前,有一人冠劍曳履,陞殿而坐,身有五色光,韋仙擁從亦數百人。妙想即往視謁,大仙謂妙想曰:吾乃帝舜耳,昔勞厭萬國,養道此山,每欲誘教後進,使世人知無可教授者。且夫道在於內,不在於外,道在爾身,不在他人。玄經所謂修之身其德乃貞,非他所能致也。吾睹地司奏汝於此山三十餘歲,初終如一,守道不邪,汝亦至矣。於是命侍臣以《道德》二經及駐景靈丹授之而去。如是一年或三五降於黃庭觀,數年後妙想上昇。
《括異志》:陳良卿,景祐四年自永州隨鄉書赴禮部試。十月至長沙,夢一人引導入巨艦中,見一道士,自稱青精先生,與之談論,辭語高古,謂陳曰:吾已薦子於堯,為直言極練臣。陳曰:堯今何在。曰:見司南嶽。陳曰:堯之由古聖君也,安可在公侯之列。先生曰:堯,人問之帝也,乘火德而王,棄天下而神,位乎南方,子何疑焉。陳辭以名宦未立俟他日應,乃許以十年為期。既寤,甚惡之為異,夢錄以自寬。明年登甲第,調全州判官,道出嶽州南驛,偶晝寢夢。使者持檄來召,遽驚覺,喟曰:豈堯命乎。同行相勉,以夢不足信。後執書秩跡讀之,晚食具呼之,已逝矣。
何知沙麓,裴憶藍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