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臺新錄》:姚坦字元泰,平陽人。雅操遐標,深根內植,乃託影神鄉,遠期真隱,遂遁幽巖,日誦五千文。遇許真人授以元白回黃之道,行之,雨不沾衣,泥不污履,目有神光如電。簡王時,駕龍軒以昇天。
又,尹軌真人字公度,太原人也。絕粒行氣,專修上道,能變化無常,或為道士,或為儒生,或為童孺,或為長老,或與韋真眾仙驗龍蚓鳳,策空駕虛,雲馳電邁,出有入無,分形散影,處處遊集。云:五。今已年一千三百歲,所歷甚多,非爾曹短札所能記錄。一日忽練身入雲,騰空冉冉而去,但聞笙簫之聲,唯餘器服細素存焉。
始皇起臺,黃帝置觀。
《拾遺記》:始皇起雲明臺,窮四方之珍木,搜天下之工巧,南得煙丘碧木、酈水燃沙、貴都朱泥、雲岡素竹,束得蔥巒錦柏、煙燧龍松、寒河星拓、阮雲之梓,西得漏海浮金、狼淵羽墾、滌幛霞桑、沈塘員籌,北得冥阜乾漆、陰阪文梓、寨流黑魄、閤海香瓊,珍異是集,工人騰虛,泌木揮斤斧於空中,子時起工,午時已畢,秦人謂之子午臺。
《黃帝內傳》:王母飲帝以碧霞之漿、赤精之果,因授帝白玉像五軀,曰:此則元始天尊之真容也。又授帝二儀本形圖、還丹十九首,帝乃作禮置於高觀之上,親自供養,后妃臣妾莫得襯之。其觀上常有異色雲氣,奇香聞數百步,時人謂之道觀。道觀之號,自此始也。
黃安舌耕,和璞心籌。
《列仙傳》云:黃安自云卑猥,不獲處人問,遂執鞭誦書,劃地計之。一夕地成裂,時人謂黃安舌耕。年八十,色如童子。
《仙傳拾遺》:邢和璞隱居瀛海問,得神仙之道,使人以心,注念於物,布算而知之,無不中者。居嵩、穎問,著書三篇曰《穎陽書》,有算心旋空之訣。
廣成窈冥,盧敖汗漫。
《神仙傳》:廣成子者,古之仙人也。居崆峒之山石室之中,黃帝膝行而前,再拜請問治身之道,廣成答曰: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極,昏昏默默,無視無聽,抱神以靜,形將自正,鈴靜鈴清,無勞爾形,無搖爾精,乃可長生。
又,盧敖見一士深目而結喉,鳶肩而脩頸,豐上而殺下,擔龜殼而食蛤蟹,謂敖曰:吾與汗漫期於九垓之外,不可久留而去。
齊女玉鉤,傳生木鑽。
《女仙傳》:鈞翼夫人,齊女也,姓趙。好清靜,病外六年,右手拳,飲食少。漢武帝時望氣者云:束北有貴人氣。推而得之,召到,姿色甚偉。帝發其手,即展而得玉鈞,幸之生昭帝。武帝尋害之,殯尸不玲而香。昭帝即位,更葬之,棺空,但有絲履,故名其官日鈞翼。
《真誥》:昔有傅先生者,少好道,入焦山石室中,積七年而太極真人接之,與一木鑽,令鑽一石盤,厚五尺許,告之曰:穿此石透,當得道。其人心專,晝夜鑽之,積四十七年不替。鑽盡石穿,遂得神丹,今為西嶽真人。
淮陽一老,開皇九仙。
本傳:前漢應曜隱於淮陽山中,與四皓俱召,曜獨不至,時人詩曰:南山四皓不如淮陽一老。後漢應邵八代祖也。
《仙傳拾遺》:開皇九仙者,孔丘明、楊元忠、張法樞、吳天印、陳志空、駱法通、鄒武君、謝幽巖、周仙用、鄧希元,當漢楚交兵之際,無柄飽之所,各有修道之志,避世入山,契為兄弟,同遊五嶽。後居洪州西山,皆得仙矣。至隋開皇中,鸞鶴儀衛會於玉筍山中九仙臺上,徘徊終日,一時昇天。
喜稱文始,周號闈編。
《丹臺新錄》:尹喜初為函谷關令,見一老人乘青牛薄舉車來,喜頓首而前曰:聖欲何之。曰:吾在關束,田在關西,時來探薪J吾無道德,勞子問訊。老人再三辭,喜不得,乃曰:子既知五,吾亦知子有信道之心。遂授以《道德》。喜道成德備,號文始先生,補無上真人。
《真誥》:莊周師長桑公子,授以微言,謂之莊子也。隱於抱犢山,修煉著書,服北育火丹,白日昇天,上補太極闈編郎。
軒集授葉,馬湘摸錢。
《高道傳》:羅浮先生軒轅集居羅浮山,人傳數百歲,顏色不老,髮長至地,坐暗室則目光長數丈,探藥巖谷,長有毒龍猛獸衛護,赴民家請齋者百餘處,無不分身。宣宗召入禁中,問:長生可政乎。集曰:絕聲色,薄滋味,哀樂一政,德施無偏,自然與天地合德,日月齊明,雖堯舜禹湯自可致,況長生乎。先生能以桐竹葉按成錢。
《神仙傳》:馬湘字自然,有道衍,嘗於江南刺史馬植座上以酒盃盛土種瓜,須臾引蔓花實,食之甚美。又能褊身摸青錢投井中,呼之即出。
靈輿福地,山圖洞天。
《高道傳》:王靈輿者,九江道士,居五老峰,夜有神人告曰:得道者各有其地,如植五穀於沙石之間,則不能成。既有飛仙之骨,當得福地靈墟,可以變化,非其地則魔壞其功,無由冀矣。師曰:可柄者何地。曰:朱陵之上峰,紫蓋之鄰岫,乃洞天福地也,可以沖天。師從之,遂遷居衡山。一紀功成,天監中白日上昇。
《真誥》:山圖子者,周哀王時大夫,亦仙人也。授張激子服九雲水法,而激子修此道上補九官丞。今山圖子亦在洞天中,與激子對局。
達靈復髭,張果擊齒。
《超化寺壁誌》:唐黃門內侍謁者件達靈題云:予自知命之年,從鸞輿西幸,當天寶丁亥十二月,得城丈人授真元丹訣,而意未曉。屬駐蹕行在,掌命頗煩。及肅宗至德丁酉歲,銜命裡於嵩丘,復遇丈人,始全次神水黃芽之道。洎畢,請告回覲宸康,乞骸歸田。會南曹郎張公去非、左史程公太虛皆以其故廬,共製神室,皇天春祐,丹鼎融光,服餌浹辰,肌容發爽,凌虛不懾,意愈通神。自餌靈丹起至德丁酉,迄今上乾符甲午,歷春秋一百一十有八載。更十二朝,遂得還童復髭矣。
《明皇雜錄》:張果者,明皇召見,一日嘗賜董斟飲之,果遂舉三卮,醺然有醉色,顧謂左右曰:此酒非佳味也。即偃而外,食頃方寤。忽鑒鏡視其齒,皆班然憔黑,遽取鐵如意擊其齒,盡墮。以藥傅齒,又寢。久之,再引鎰視其齒已生,堅然光瑩,愈於前也。
雞師救病,鱉靈導水。
《戎幕閑談》:唐蜀川費雞師者,目赤無黑,善知將來事,能與人禳救,其衍或疾病來告者,雞師即抱一雞而往設祭於庭,又取一石如雞卯大,令病人握之,乃歪步作氣噓叱,雞旋轉而死,石亦四破,則病者痙矣,因號雞師云。
《仙傳拾遺》:鼇靈,楚人也,死棄其戶於江中,沂流而上,至汶山下,蹶然而起,隱於蜀山中,以變化驅役鬼神之衍聞於世。時峽中山摧,堰江不流,杜宇苦之,聞鱉靈有衛,使次金堂山瞿塘峽,導水束注復舊所,人得陸處。宇遜位數百年,遊天柱山,遇天真集焉,遂昇天而去。
軒集授葉,馬湘摸錢。
《高道傳》:羅浮先生軒轅集居羅浮山,人傳數百歲,顏色不老,髮長至地,坐暗室則目光長數丈,探藥巖谷,長有毒龍猛獸衛護,赴民家請齋者百餘處,無不分身。宣宗召入禁中,問:長生可政乎。集曰:絕聲色,薄滋味,哀樂一政,德施無偏,自然與天地合德,日月齊明,雖堯舜禹湯自可致,況長生乎。先生能以桐竹葉按成錢。
《神仙傳》:馬湘字自然,有道衍,嘗於江南刺史馬植座上以酒盃盛土種瓜,須臾引蔓花實,食之甚美。又能褊身摸青錢投井中,呼之即出。
靈輿福地,山圖洞天。
《高道傳》:王靈輿者,九江道士,居五老峰,夜有神人告曰:得道者各有其地,如植五穀於沙石之間,則不能成。既有飛仙之骨,當得福地靈墟,可以變化,非其地則魔壞其功,無由冀矣。師曰:可柄者何地。曰:朱陵之上峰,紫蓋之鄰岫,乃洞天福地也,可以沖天。師從之,遂遷居衡山。一紀功成,天監中白日上昇。
《真誥》:山圖子者,周哀王時大夫,亦仙人也。授張激子服九雲水法,而激子修此道上補九官丞。今山圖子亦在洞天中,與激子對局。
達靈復髭,張果擊齒。
《超化寺壁誌》:唐黃門內侍謁者件達靈題云:予自知命之年,從鸞輿西幸,當天寶丁亥十二月,得城丈人授真元丹訣,而意未曉。屬駐蹕行在,掌命頗煩。及肅宗至德丁酉歲,銜命裡於嵩丘,復遇丈人,始全次神水黃芽之道。洎畢,請告回覲宸康,乞骸歸田。會南曹郎張公去非、左史程公太虛皆以其故廬,共製神室,皇天春祐,丹鼎融光,服餌浹辰,肌容發爽,凌虛不懾,意愈通神。自餌靈丹起至德丁酉,迄今上乾符甲午,歷春秋一百一十有八載。更十二朝,遂得還童復髭矣。
《明皇雜錄》:張果者,明皇召見,一日嘗賜董斟飲之,果遂舉三卮,醺然有醉色,顧謂左右曰:此酒非佳味也。即偃而外,食頃方寤。忽鑒鏡視其齒,皆班然憔黑,遽取鐵如意擊其齒,盡墮。以藥傅齒,又寢。久之,再引鎰視其齒已生,堅然光瑩,愈於前也。
雞師救病,鱉靈導水。
《戎幕閑談》:唐蜀川費雞師者,目赤無黑,善知將來事,能與人禳救,其衍或疾病來告者,雞師即抱一雞而往設祭於庭,又取一石如雞卯大,令病人握之,乃歪步作氣噓叱,雞旋轉而死,石亦四破,則病者痙矣,因號雞師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