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誥》:周暢好行倏德,功不在覺。時歲大旱,客死者數萬,而暢收骸骨萬餘,具立義塚,時或祭祀之,應時大雨。今在洞中為明晨侍郎。
自然雷嗚,法樂霞擁。
《雲茨七籤》:馬湘字自然,狀若風狂,能治病。有告之者,湘無藥,但以竹杖打病處,或以竹杖指之。吹杖頭如雷嗎便愈。或遊官觀巖洞,多留詩句,其登抗州秦望山詩曰:太一初分何處尋,空留歷數變人心。九天日月移朝夕,萬里山川換古今。風動水光舍遠嬌,雨添嵐氣沒高林。秦皇設作騷山計,江海茫茫轉更深。
《高道傳》:道士張法樂居耿谷之西,抱元守一,凡三十餘年。雲生梁棟,霞擁窗扉,自號為雲居觀。久而道成,猛虎馴伏侍側。後屍解蟬蛻焉。
李預餐玉,王捷燒金。
《感應錄》:後魏李預得古人養玉法,乃探訪藍田,躬往攻掘,得若環璧雜器形者大小百餘枚,預乃椎七十枚為屑食之。及疾萬,謂妻曰:吾死,體叉當有異,勿速殯,令後人知養服之妙。時七月中旬,長安毒熱,預停之四宿未殮,而體色不變。其妻常氏以玉珠二枚含之,口閉,妻謂曰:君自云養玉有神驗,何不受珠。言訖,啟齒納珠。因噓其。都無穢氣。舉殮,屍不傾委。
《澠水燕談》:江州王捷少商江、淮問,咸平中通一人於南康逆旅,衣道士服,儀狀甚偉,授捷黃金衍,仍付以神劍,且戒之曰:非遇人君,不可妄泄。後佯狂叫呼上饒市中,配流嶺南,逃歸京師,撾登聞鼓自陳,宋真宗皇帝召與語,悅之,更名中正。寓居中官劉承珪家,數聞中正與人語,聲如童子,云:我司命君也,嘗以藥金銀默上以助國,世謂之燒金王先生。
賀場女筮,秋夫鬼針。
《南史》:賀場字伯祖,道養工卜筮經,遇工歌女子病死,為筮之,曰:此非死也,天帝召之歌耳。乃土塊加心上,俄頃而蘇。
《感應錄》:宋徐文伯,東海人,濮陽太守熙曾孫也。好黃老,陰居秦望山,遇道士過求飲,留一瓠瓢與之曰:君子孫宜以道衛救世,當得二千石。熙開之,乃扁鵲《鑑經》一卷,因精學之,遂名震海內。其後秋夫彌攻其衛,仕至社陽令。嘗夜有鬼呻吟聲恤悽,秋夫問何人,頃答曰:某東陽人,息腰痛死,為鬼猶難忍,請療之。秋夫曰:云何措法。曰:請為芻人按穴針之。秋夫如言,乃為灸針,設祭埋之。明日見一人來謝,忽然不見,當世伏其通靈。
慮度應鹿,龜年辨禽。
《賢己集》,盧度有道衍,少時阻淮水,不得渡過,心誓曰:若得免死,從今不復殺生。須突見兩循流來接之,得渡。後隱居盧陵西昌三顧山,鳥獸隨之,夜有鹿觸其壁,度曰:汝壤我壁。鹿應聲去。屋前有池養魚,皆名呼之,次第來飲食而去。
《翰府名談》:白龜年乃白居易之孫,於嵩山遇李太白,招之與語曰:吾自水解之後,放遁山水問,因思故鄉,西歸嵩峰。中帝飛章上奏,見辟掌棧奏,於此今已百年矣。近過潼關,有詞曰:曾宴桃源深洞,一曲歌鸞舞鳳,常記欲別時,明月落,花煙重,如夢如夢,和淚出門相送。乃出書一巷遺之曰:讀此可辨九天大地禽獸語言,汝更修陰德,可作地仙也。
上鼇延頸,老夫正心。
《括異志》:郭上電天禧中嘗傭於東京州橋,滌器于茶肆,有青巾布袍者,神彩凜然,疑其呂公也,即走拜于前曰:際遇先生,願為僕廝。先生曰:若真欲事我,可受吾一劍。郭唯唯延頸以俟,引劍將擊,郭大呼,已失公矣。郭後尸解,視其棺,敗絮而已。
《廣記》:唐末有一老人攜壺賣藥於益州,得錢則散與貧者,常謂人曰:夫欲人之無病,叉先正其心,心無亂求,無狂思,無嗜欲,無迷惑,則心無病而內之六腑,雖有病,不難治也。老夫賣藥,嘗以此告人矣。一日詣錦江沐浴,探囊取丹吞之,遂化白鶴飛去。
金闕帝君,玉仙聖母。
《三洞珠囊》云:金闕帝君上相青童乘碧霞九雲流景雲輿飛青羽蓋,上詣太上靈都官,朝三天靈錄之文也。
《玉仙傳》:聖母生於炎帝之代,推其鄉里,即武陽郡人也,有絕世之容,其親所配瑯琊家,將以適矣,聞鄰人曰:瑯琊好惑之士也。聖母聞之,遂泣而辭親,登一小舟,恣泛於大淇,任風所送。至仙都山,在高麗國中也,其山上有峰日玉仙峰,中有洞日玉仙洞,下有溪曰玉仙漢,聖母泊於此山,守志固節,後半年,遇女華聖母口傳飛神入鼎之道、中源主神之法、丹火養神之衍,得之而成道。玉仙號者,蓋因山洞而賜名。玉仙祠前有方池,嘗取玉仙漢水貯之,後人投紙以占災福。
張忠安車,董京環堵。
《晉逸史》:道士張忠永嘉之初隱于泰山,服氣食芝,穴地窟為室,弟子亦穴居,其教以形不以言。朝廷累召,所賜不受,上曰:欲屈先生仕尚父可乎。忠曰:昔避地與烏獸為倡,年衰志謝,不堪展效,乞還故山。從之。以安車送還,謐安道先生。
又,董京時至洛陽,披髮而行,逍遙吟詠。嘗宿於社中,乞索於市,結網自覆。'或有所與,金帛不肯受。時太守就社與語曰:方今堯舜之時,胡為懷道迷邦耶。答曰;萬物皆賤,惟人為貴,動以九州為狹,靜以環堵為大。遂遁去,不知所在。
沖素精素,道全勤苦。
《真境錄》:精思院蓋沖素先生鄭元章所居,先生常齋居危坐,纖介不入,南華所謂用志不分乃凝於神者。其所以感動天上仙人時降芝·耕,屬雲霽月白之夕,惟弟子閣闈得聽其論,則世莫得聞也。精思院在杭州洞霄官。
《神仙傳》:尹道全真人隱於衡嶽,感上真降謂之曰:白日昇騰者,當有其材而復成其道,汝受其一事而有沖舉之望,斯乃動苦所得,爾宿分所值矣。遂授以《五嶽真形圖》。取其山之向背,泉液之所出,金寶之所藏,通而為之圖,告曰:汝能自修奉而獲感應,乃知文始之裔、太和之族,世有神仙矣,言訖而去。道全於晉永嘉中上昇。
貧士抱龍,稚川除虎。
《野人閑話》:灌。白沙有秦山府君廟,每至春三月,蜀人耕集。忽一人鶉衣百結,顏貌憔悴,亦往廢所,眾人輕之。行次江際,乃坐於石上,遠巡謂人曰:此水中有睡龍。眾不之應。遂解衣入水,抱一龍出,腥穢頗甚,深閉兩目,而爪牙鱗角悉備。雲霧旋合,風起水涌,眾皆驚走,貧士亦瞥然不見。
《神仙傳》:葛洪字稚川。洪嘗養牛,數為虎所慕,乃書符劾之。見一人自稱高山君,白洪曰:虎狼為害,當已除之矣。
處回旌節,元卿琅圩。
《野人閑話》:王處回侍中延接布素之士,一日有道士於竹葉上大書道士朱桃枝奉謁,公出見,從容致酒,談論登登,雍容可觀。處回曰:久存志於道,常欲於青城山致一道院以遂閑適。道士曰:未也。即於囊中取花子二粒種之,以盆覆於上,遠巡去盆,花已生矣,頃刻長四五尺,層層生花。道士曰:此仙家旌節花。後公果建節兩鎮。
《廣記》:謝元卿過神仙,見丹柯碧葉,微風時扣五音相節,云此琅吁木也。
炭婦許遜,木仙魯般。
《西山記》:許真君遜門下學者數百人,一日欲以事試之,因化炭為婦人,散詣諸弟子,其不為所染纔十人耳,即他日上昇諸真君是也。今有炭婦市、炭婦坊,在建昌縣界。
《酉陽雜俎》:魯般,燉煌人,莫詳年代,功伴造化,於凍州造浮圖,作木鳶,每擊楔三下,乘之以歸。無何,其妻有妊,父母詁之,妻具說其故。其父後因得鳶,擊楔十餘下,乘之遂至吳會。吳人以為妖,遂殺之。般又為木鳶乘之,遂獲父屍。怨吳人殺其父,於肅州城南作一木仙人,舉手指東南,吳地大旱三年。後知般所作也,齋物具牛謝之,般為斷其兩手,其月吳中大雨。國初,昊人尚析禱其木仙。
法善寶函,王喬玉棺。
《集異記》:葉法善字道元,嘗於洪州西山養神修道,一日括蒼三神人降傳太上之命:汝當輔我睿宗及開元聖帝,未可隱跡山巖以曠委任。言訖而去。時二帝未立,而廟號、年號皆已先知,其後果有命詔入京。後乃平韋后,立相王睿宗,明皇承祚繼統,師於上京左右聖主,几吉凶動靜鈴預奏聞。會土蕃遣使進寶,函封曰:請陛下自開,無令他人知機密。朝廷默然,唯法善曰:此是凶函,令蕃使自開。上從之。及令蕃使自開,及函中弩發中蕃使死,果如法善言。
《王氏神仙傳》:王喬,後漢顯宗時為葉縣令。一日天降玉棺,喬曰:天帝召我耶。乃沐浴入棺,遂葬於城束,土自成墳。其夕縣中牛馬皆流汗喘乏,人莫知之。後人為立廟,號葉君祠。
王母靈鳳,文妻彩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