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膏(一斤)、知母(六两)、甘草(二两)、粳米(六合)先煮石膏数十沸,再投药米,米熟汤成,温服。
竹叶石膏汤(仲景)、治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亦治伤暑发渴脉虚。
竹叶(二把)、石膏(一斤)、人参(三两)、甘草(二两,炙)、半夏(半升)、麦冬(一升)粳米(半升)加姜煎。
滋肾丸(东垣又名通关丸)、治下焦邪热,口不渴而小便秘,及肾虚蒸热,脚膝无力,阴痿阴汗,冲脉上冲而喘。
黄柏(二两,酒炒)、知母(一两,酒炒)、桂(一钱)蜜丸。
抽薪饮(景岳)、治诸凡火盛而不宜补者。
黄芩、石斛、木通、栀子(炒)、黄柏(各五钱)、枳壳(钱半)、甘草(三分)煎成,食远温服。如热在经络肌肤者,加连翘花粉以解之。热在阳明头面,或躁烦便热者,加生石膏以降之。热在下焦,小水痛涩者,加草龙胆车前以利之。热在阴分,津液不至者,加麦冬生地白芍之类以滋之。热在肠胃实结者,加大黄芒硝以通之。
徙薪饮(景岳)、治三焦气火,一切内热,渐觉而未甚者,先宜清以此剂。其甚者,宜抽薪饮。
黄芩(二钱)、麦冬、白芍、黄柏、茯苓、丹皮(各钱半)、陈皮(八分)如多郁气逆伤肝,胁肋疼痛,或致动血者,加青皮栀子。
龙胆泻肝汤(《局方》)、治肝胆经实火湿热,胁痛耳聋,胆溢口苦,筋痿阴汗,阴肿阴痛,白浊溲血。
龙胆草(酒炒)、黄芩(炒)、栀子(酒炒)、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酒洗)、生地(酒炒)、柴胡、生甘草泻青丸(钱乙)、治肝火郁热,不能安卧,多惊多怒,筋痿不起,目赤肿痛。
当归、川芎、羌活、防风、大黄、龙胆草、栀子等分蜜丸,弹子大,每服一丸,竹叶汤化下。
泻白散(钱乙)、治肺火皮肤蒸热,洒淅寒热,日晡尤甚,喘嗽气急。
桑白皮、地骨皮(各一钱)、甘草(五分)、粳米(百粒)泻黄散(钱乙)、治脾胃伏火,口燥唇干,口疮口臭,烦渴易饥,热在肌肉。
升麻、白芷、防风、枳壳、黄芩(各钱半)、石斛(钱二分)、半夏(一钱)、甘草(七分)导赤散(钱乙)、治小肠有火,便赤淋痛,面赤狂躁,口糜舌疮,切牙口渴。
生地、木通、甘草梢、淡竹叶玉女煎(景岳)、治水亏火胜,六脉浮洪滑大,少阴不足,阳明有余,烦热干渴,头痛牙疼失血等症,其效如神。若大便溏泄者,大非所宜。
生石膏(三五钱)、熟地(三五钱或一两)、麦冬(二钱)、知母(二钱)、牛膝(钱半)如火之极盛者,再加栀子地骨皮之属亦可。如多汗多渴者,加五味子十四粒。如小水不利,或火不能降者,加泽泻钱半,或茯苓亦可。如金水俱亏,因精损气者,加人参二三钱尤妙。
左金丸、治肝胆郁火,左胁作痛,或胸胁痛不可忍,吞酸吐酸,筋疝痞结,酒湿发黄。亦治噤口痢,汤药入口即吐。
黄连(六两,姜汁炒)、吴茱萸(一两,盐水泡)水丸。
三黄丸(又名三补丸)、治三焦有火,嗌燥喉干,二便闭结,及湿痰夜热。
黄连、黄芩、黄柏粥丸。
亦有去黄柏用大黄者。
普济消毒饮(东垣)、治大头天行,初觉憎寒体重,次传头面肿盛,口不能开,上喘,咽喉不利,口渴舌燥。
黄芩(酒炒)、黄连(酒炒,各五钱)、陈皮(去白)、甘草、元参、柴胡、桔梗(各二钱)连翘、板蓝根、马勃、鼠粘子、薄荷(各一钱)、僵蚕、升麻(各七分)为末汤调,时时服之。或蜜拌为丸噙化。一方无薄荷有人参三钱,亦有加大黄治便秘者,或酒浸或煨用。
香连丸(《直指》)、治脾胃两经中湿火传变,大肠下痢赤白,脓血相杂,里急后重。
黄连(二十两,吴茱萸十两同炒,去茱萸用)、木香(四两八钱,不见火)醋和丸,米饮下。一方等分蜜丸。一方加甘草八两,黄连用蜜水拌,蒸晒九次,入木香为丸。
大补元煎(景岳)、治男妇气血大亏,精神失守,急剧等症。此回天赞化、救本培元第一要方。
人参(一二钱)、熟地(三四钱或三两)、山药(炒)、杜仲(各二钱)、当归(二三钱)、萸肉(一钱)、枸杞(二三钱)、甘草(一二钱,炙)如元阳不足多寒者,加附子肉桂炮姜之属,随宜用之。如气分偏虚者,加黄、白术。胸口多滞者,不必用。如血涩者,加川芎,去萸肉。如滑泄者,去当归,加五味故纸。
五福饮(景岳)、凡五脏气血亏损者,此能兼治之。足称王道之最。
人参、熟地(随宜)、当归(二三钱)、白术(炒,钱半)、甘草(炙,一钱)加姜枣。凡气血俱虚等症,以此为主。或宜温者,加姜附。宜散者,加柴麻升葛,左右逢源,无不可也。宜凉者,亦当随宜加之。
五君子煎(景岳)、治脾胃虚寒,呕吐泄泻而兼湿者。
人参(二三钱)、白术、茯苓(各二钱)、炙草(一钱)、干姜(炒黄,一二钱)水一盅半煎服。
六味异功煎(景岳)、治症同前而兼微滞者。
即前方加陈皮一钱。此即五味异功散加干姜也。
五物煎(景岳)、治妇人血虚凝滞,蓄积不行,小腹痛急,产难经滞,及痘疮血虚寒滞等症,神效。
当归(三五七钱)、熟地(三四钱)、白芍(二钱,酒炒)、川芎(一钱)、肉桂(一二三钱)兼胃寒及呕恶者,加干姜炮用。水道不利,加泽泻或猪苓。气滞者,加香附,或丁香木香砂仁乌药。阴虚疝痛者,加小茴香。血滞不行,脐下若覆杯渐成积块者,加桃仁红花。
六物煎(景岳)、治气血俱虚等症。
熟地(或用生地)、当归、川芎(三四分,不宜多)、白芍(俱随宜加减)、人参、炙草加减一阴煎(景岳)、治水亏火胜之甚者。
生地(二钱)、熟地(三五钱)、白芍(二钱)、甘草(五七分,炙)、麦冬(二钱)、知母、地骨皮(各一钱)如躁烦热甚便结者,加石膏二三钱。如小水热涩者,加栀子一二钱。如火浮于上者,加泽泻一二钱,或黄芩一钱,如血燥血少者,加当归一二钱。
二陈汤(《局方》)、治一切痰饮为病,咳嗽胀满,呕吐恶心,头眩心悸。
半夏(姜制,二钱)、陈皮(去白)、茯苓(各一钱)、甘草(五分)加生姜煎。风痰,加南星白附皂角竹沥。寒痰,加姜汁。火痰,加石膏青黛。湿痰,加二术。燥痰,加蒌杏。食痰,加楂麦神曲。老痰,加枳实海石芒硝。气痰,加香附枳壳。胁痰及在皮里膜外,加白芥子。四肢痰,加竹沥。
六安煎(景岳)、治风寒咳嗽,痰滞气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