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与科举的关系:a,科举考试的严格要求,激发了在校学生的学习热情,推动了学校的读书风气的发展。B,学校教育内容完全受科举限制,培养的学生缺乏创造性,不能全面发展。
2唐代科举考试的种类与考试科目的内容常举与制举:常举又称贡举,是由唐中央礼部所主持且每年定期举行的考试。制举是由皇帝亲自主持,不定期举行考试的特科。
进士科与明经科的考试内容差别:
“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唐摭言》卷1)释褐试介绍:身、言、书、判。
孟郊《登科后》:“昔日龌龊不可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朝看尽长安花。”
无名氏“落榜”诗句:“对酒当歌泪满襟,一年春至一伤心。年年下第东归去,羞见长安旧主人。”
唐人对科举的评说:“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唐摭言》卷1)小结:科举制度在唐代的发展,扩大了封建官吏的选拔范围,缓和了魏晋南北朝以来统治集团内部士族地主和庶族地主之间的矛盾冲突,巩固发展了唐代中央集权统治。
第一讲五代十国(907-960)教学方法:本章主要采用教师主讲与学生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地图教学重点:后周的改革措施及其对统一的作用教学难点:幽云十六州问题的来历及其影响;五代十国的经济、文化特点。
参考书目:
(一)史料1宋薛居正《旧五代史》,150卷,开宝七年(974)成书,主要依据五代各朝实录和范质《五代通录》修撰,史料价值较高。
2欧阳修《新五代史》,74卷,皇佑五年(1053)成书,对十国的记载较略。
3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266至294是五代十国编年史,共29卷。
(二)现代人着作1陶炳懋:《五代史略》,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2郑学檬:《五代十国史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3杜文玉:《五代十国制度研究》,人民出版社于2006年1月版唐王朝于907年灭亡之后,中国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所谓五代指唐亡之后在中原地区相继出现的五个朝代,即梁、唐、晋、汉、周。因为以前的历史上曾出现过这些国名,所以一般在五代国名之前冠以“后”字,以区别于以前各朝。五代的统治区域主要在淮河以北黄河流域一带。所谓十国,是指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存在的吴、吴越、南唐、楚、闽、南汉、前蜀、后蜀、南平和北方的北汉十个国家。
一、五代十国的政治
(一)五代的更替
1后梁(907-923)17年建国者朱全忠,也叫朱温,本是唐末农民起义军将领,投降唐朝,任宣武军节度使,驻守汴州(古称大梁),受封梁王,成为关东地区最大军阀。唐昭宗末年,他打败凤翔节度使李茂贞,于904年扶持唐昭宗迁都洛阳,不久杀昭宗,立昭宗之子年仅13岁的李柷为帝,即哀帝。907年废哀帝,朱全忠称帝,改名朱晃,以梁为国号,史称后梁,都开封,改元开平。一些军阀如晋王李克用、岐王李茂贞、吴王杨渥、蜀王王建等不承认后梁王朝,仍用唐代年号;同年(907)九月,王建称帝,建立前蜀政权,五代的历史从此开始。
后梁直接统治区是五个中原王朝中最小的一个,辖地只有今河南、山东两省,以及陕西、湖北大部,河北、宁夏、山西、江苏、安徽等省的一部分。但它却是五代中历时最长的政权,前后共17年。不过在立国前,曾与割据山西的原唐朝河东节度使李克用、李存勖父子长期夹河而战,建国后争战也从未停止过,绵延达30余年。朱温的主要精力集中在对李克用的政治、军事斗争上,当然在内政上也进行了一些整顿和改革,如吏制、法制等。立国五年后,朱温被自己的第三子朱友珪杀死,次年朱友珪又被自己的弟弟朱瑱杀死,朱瑱即为末帝。末帝在位时,外戚干政,政治腐败,政局江河日下。在这种情况下,面对强敌的进攻无力抵抗,923年,后梁被后唐军队攻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