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周和西北、东北各族的关系猃狁:又称鬼方,据《小盂鼎》记载,周康王二十五年,鬼方与周人曾发生过一场规模很大的战争,周人大败鬼方。穆王以后猃狁势力再度强大,成为周的严重威胁,双方曾激战于洛水北岸,《后汉书·西羌传》、《虢季子白盘》、《诗经·小雅·采薇》等都记录过周人与猃狁的战争。宣王时猃狁已逼近周的都城,宣王派尹吉甫迎战(《诗经·小雅·六月》),《兮甲盘》铭记录了这场战争。但周宣王并没有打退猃狁和其他西北游牧部落的进攻,到幽王晚期,犬戎的打击直接导致周王朝的灭亡。
肃慎:《国语·鲁语》记载武王伐纣以后,肃慎曾向周王朝贡纳楛矢、石砮等物品,《尚书序》则记录在周成王灭东夷以后,肃慎曾前来朝贺。
荆楚:昭王、宣王南征荆楚八、西周中后期社会矛盾的加剧和西周的衰亡
(一)社会危机的加剧
1周室衰微“成康之治”-西周的极盛时代自昭王、穆王开始国势由盛转衰(昭王南征荆楚与穆王西征犬戎)
2危机四伏
(1)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加剧奴隶主贵族内部劳逸不均,政治升降不定
(2)与周边各部矛盾激化
(3)人民群众的反抗斗争
(二)西周王朝的衰亡1国人暴动和共和行政原因:厉王专制经过:厉王流彘与周、召共和性质和意义
2宣王“中兴”与周的进一步衰败周宣王在位46年中,前期改革内政,整军经武,国势复兴,号称“中兴”.后期昏乱失德,民众叛离。
3西周的灭亡
(1)原因:井田制崩溃,经济基础逐步瓦解;周王朝众叛亲离,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2)经过:幽王之乱与平王东迁九、西周的经济、文化
(一)社会经济
1农业
(1)生产工具的改进:主要有耜、钱、銍、艾诸种,耜为犁的前身,钱相当于现在的铲,是挖土工具;銍与艾都是收割工具,相当于镰。
(2)生产方式的变化:实行休耕轮作制。
(3)耕作技术的提高:初步掌握了中耕除草、施肥治虫、选育良种等知识。
2手工业西周的手工业工匠在铜器铭文中称为“百工”,他们隶属于官府,由官府提供生活资料,即所谓“工商食官”.他们生产的产品不是用来交换,而是供给王室和贵族。
手工业部门以青铜铸造业为主,当时王室或大贵族都有自己的青铜冶铸作坊。周代青铜器铸造方法大抵继承了商人的技巧,不过在类别和数量上要比商代多得多。西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比商代长,如最长的毛公鼎铭将近500字。
(二)西周的文化
1宗教与哲学
(1)敬天保民的思想
(2)朴素唯物主义和辨证法思想的出现《尚书·洪范》提出了“五行”学说《周易》是一本形成于殷周之际的卜筮之书,包括《易经》和《易传》两部分。
文王演易
2科学技术天文历法有相当的发展,当时已有对恒星二十八宿的记载,周人根据这些星座来确定天体的位置和天象,如日、月食发生的位置,以及一年中的季节变化等,后来的《甘石星经》便是在此基础上发展完成的。对于行星的认识,周人已经知道有金星,还有木星,《诗经·小雅·大东》“东有启明,西有长庚”便是指金星而言。《诗经·小雅·十月之交》记录了发生在周幽王六年十月初一(公元前776年9月6日)的一次日食,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日期的日食记录。
由于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的需要,地图在西周时代已广泛应用,《周礼》中大司马的属官职方氏“掌天下之图”,司险“掌九州之图,以周知其山林川泽之阻”;大司徒的属官有遂人“以土地之图经田野”,这些专职官员各有专用的地图,说明地图的绘制已经相当发达。
西周的医学已经有了分科,分食医、疾医、疡医、兽医四类。史籍中有关于疟疾等传染病的初步记载,有关疾病预防的知识也初步形成。
3文字、诗歌与音乐
(1)文字:金文分铸铭和刻铭
(2)诗歌西周的文学主要有散文、诗歌两种形式,散文多数保存在《尚书》当中,诗歌保存在《诗经》当中,包括《周颂》31篇,《小雅》74篇,《大雅》31篇,《豳风》7篇。其中风和雅都有褒有刺,颂则只有褒扬而没有贬刺。风代表地方,反映诸侯国的政治得失;雅代表周王室,反映王朝政治的盛衰;颂是宗庙祭祀的颂歌,为向神明汇报成绩而作。西周的诗以四言有韵为主,就内容而言,《风》比较接近人民,更能反映社会生活。《雅》和《颂》则保存了很多史实。
(3)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