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从作伪家所凭借的原料上检查。造伪书的人,势不能一个字一个字凭空创造,况且他既依托某人,必多采某人之说以求取信。然而割裂挦撦,很难“灭尽针线迹”,不知不觉会露出马脚来,善于辨伪的人自能看出。试举其例:
例一]《古文尚书》把荀子引《道经》的“人心之危,道心之微”,和《论语》的“允执其中”连凑起来,造成所谓“十六字心传”,但意义毫不联属。
例二]《毛诗序》抄袭《乐记》和《论语》的话,断续支离,完全不通。
六)从原书佚文佚说的反证上检查。已佚的书,后人伪造。若从别的书发现所引原书佚文,为今本所无,便知今本靠不住。试举其例:
例一]《晋书》束皙、王接、挚虞等传言《竹书纪年》,有“太甲杀伊尹、文丁杀季历”等事,当时成为学界讨论一问题,今本无之。可知今本决非汲冢之旧。
例二]司马迁从孔安国问故,《史记》释《尚书》皆用孔义。东晋晚出《古文尚书》孔传,文字和释义都不同《史记》,故知决非安国作。
例三]崔鸿《十六国春秋》,其体例略见《魏书》及《史通》。明代所出本与彼不符,便靠不住。
以上所述各种检查真伪的方法,虽未完备,重要的大率在此。举例皆随注拈起,乱杂不伦,读者谅之清儒辨伪书,多半用这些方法,严密调查,方下断语。其中武断的当然也不少他们的态度,比宋儒稳健多了,所以结果也较良好。
有一事应该特别注意。辨伪书的风气,清初很盛,清末也很盛,独乾嘉全盛时代,做这种工作的人较少。乾嘉诸老好古甚笃,不肯轻易怀疑。他们专用绵密工夫在一部书之中,不甚提起眼光超览一部书之外。他们长处在此,短处也在此。
清初最勇于疑古的人应推姚立方际恒。他着有《尚书通论》辨伪古文,有《礼经通论》辨《周礼》和《礼记》的一部分,有》辨《毛序》。其专为辨伪而作的则有:
《古今伪书考》。
这书从孔子的《易系辞传》开起刀来,把许多伪书杀得落花流水。其所列书目如下:
《易传>即《十翼》《子夏易传》《关朗周易》《麻衣正易心法》《焦氏易林》《易乾凿度》《古文尚书》《尚书汉孔氏传》《古三坟书》《诗序》《子贡诗传》《申培诗说》《周礼》《大戴记》《孝经》《忠经》《孔子家语》《小尔雅》《家礼仪节》以上经部《竹书纪年》《汲冢周书》《穆天子传》《晋乘书》《楚梼杌》《汉武故事》《飞燕外传》《西京杂记》《天禄阁外史》《元经》《十六国春秋》《隆平集》《致身录》以上史部《鬻子》《关尹子》《子华子》《亢仓子》《晏子春秋》《鬼谷子》《尹文子》《公孙龙子》《商子》《鹖冠子》《慎子》《于陵子》《孔丛子》《文中子》《六韬》《司马法》《吴子》《尉缭子》《李卫公问对》《素书》《心书》《风后握奇经》《周髀算经》《石申星经》《续葬书》《拨沙录》《黄帝素问》《神异经》《十洲记》《列仙传》《洞冥记》《灵枢经》《神农本草》《秦越人难经》《脉诀》《博物志》《杜律虞注》以上子部
以上认为全部伪作者。
《仪礼》《礼记》《三礼考注》《文子》《庄子》《列子》《管子》《贾谊新书》《伤寒论》《金匮玉函经》
以上认为真书杂以伪者。
《尔雅》《韵书》《山海经》《水经》《阴符经》《越绝书》《吴越春秋》
以上认为非伪而撰人名氏伪者。
《春秋繁露》《东坡志林》
以上认为书不伪而书名伪者。
《国语》《孙子》《刘子新论》《化书》
以上认为未能定其着书之人者。
立方这部书,体例颇凌杂重要的书和不重要的书夹在一起,篇帙亦太简单,未能尽其辞,所断亦不必尽当。但他所认为有问题的书,我们总有点不敢轻信罢了。此后专为辨证一部或几部伪书,着为专篇者,则有:
阎百诗的《古文尚书疏证》,惠定宇的《古文尚书考》。
万充宗斯大的《周官辨非》。
孙颐谷志祖的《家语疏证》。
范家相的《家语证讹》。
刘申受逢禄的《左氏春秋疏证》。
康长素先生的《新学伪经考》。
王静安国维的《今本竹书纪年疏证》。
崔觯甫适的《史记探原》。
阎惠两家书,专辨东晋《伪古文尚书》及《伪孔安国传》。后来像这类书还很多,有点近于“打死老虎”,不多举了。万书辨《周礼》非周公作,多从制度与古书不合方面立论。孙书辨《家语》为王肃所伪撰;他还有一部《孔丛子疏证》和这书是“姊妹书”,但未着成。刘书守西汉博士“左氏不传春秋”之说,谓《左传》解经部分皆刘歆伪撰。康先生书总结西汉今古文公案,对于刘歆所提倡的《周官》《左传》《毛诗》《逸礼》《古文尚书》、非东晋晚出者《尔雅》等书皆认为伪。王书专辨明人补撰之《竹书纪年》,用阎、惠、孙之法,一一指出其剽窃凑附之赃证。崔书则宗康先生说,谓《史记》有一部分为刘歆所窜乱,一一指明疑点。清儒专为辨伪而作的书,我所记忆者只此数部,余容续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