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扬损庵蔡君志颐,莹蟾子李清庵之门人也。勘破凡尘,笃修仙道,得清庵之残膏賸馥,编次成书,题曰《中和集》,盖取师之静室名也。大德丙午秋,谒余印可,欲寿诸梓,开悟後人。余未启帙,先已知群妄扫空,一真呈露。谓如天付之而为命,人受之而为性,至于先天太极,自然金丹,光照太虚,不假修链者,漏泄无余矣。可以穷神知变而深根宁极,可以脱胎神化而复归无极也。抑以见道之有物混成,儒之中和育物,释之指心见性,此皆同工异曲,咸自太极中来。是故老圣常善救人,佛不轻於汝等,周公岂欺我哉。览是集者,切忌生疑。当涂南谷杜道坚书于钱塘玄元真馆。
阴阳无始
释曰圆觉,道曰金丹,儒曰太极,所谓无极而太极者,不可极而极之谓也。释氏云:如如不动,了了常知。《易·击》云:寂然不动,感而遂通。丹书云:身心不动以後,复有无极真机,言太极之妙本也。是知三教所尚者,静定也。周子所谓主於静者是也。盖人心静定,未感物时,湛然天理,即太极之妙也。一感於物,便有偏倚,即太极之变也。苟静定之时,谨其所存,则天理常明,虚灵不昧,动时自有主宰,一切事物之来俱可应也。静定工夫纯熟,不期然而自然至此,无极之真复矣,太极之妙应明矣,天地万物之理悉备於我矣。
四正中直
发无不中
《礼记》云: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未发,谓静定中谨其所存也故曰中。存而无体,故谓天下之大本。发而中节,谓动时谨其所发也,故曰和。发无不中,故谓天下之达道。诚能致中和於一身,则本然之体虚而灵,静而觉,动而正,故能应天下无穷之变也。老君曰: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即子思所谓致中和,天地位、万物育,同一意也。中也、和也,感通之妙用也,应变之枢机也。《周易》生育流行,一动一静之全体也。予以所居之舍,中和二字匾名,不亦宜乎哉。
身心世事,谓之四缘,一切世人皆为萦绊,惟委顺者能应之,常应常静,何缘之有。何谓委?委身寂然,委心洞然,委世混然,委事自然。何谓顺?顺天命,顺天道,顺天时,顺天理。身顺天命,故能应人;心顺天道,故能应物;世顺天时,故能应变;事顺天理,故能应机。既能委,又能顺,兼能应,则四缘脱洒。作是见者,常应常静,常清静矣。
古云:常灭动心,不灭照心。一切不动之心,皆照心也。一切不止之心,皆妄心也。照心即道心也,妄心即人心也。道心惟微,谓微妙而难见也。人心惟危,谓危殆而不安也。虽人心亦有道心,虽道心亦有人心,系乎动静之间尔。惟允执厥中者,照心常存,妄心不动,危者安平,微者昭着。到此有妄之心复矣,无妄之道成矣。《易》曰:复,其见天地之心乎。
太极图颂
中者,无极而太极也。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一阴一阳,两仪立焉。阴阳互交,而生四象。四象动而又动,曰老阳;动极而静,曰少阴;静极复动,曰少阳;静而又静,曰老阴。四象动静,而生八卦。乾一兑二,老阳动静也;离三震四,少阴动静也;艮五坎六,少阳动静也;兑七坤八,老阴动静也。阴逆阳顺,一升一降,机缄不已,而生六十四卦,万物之道至是备矣。上者,气化之始也。下者,形化之母也。知气化而不知形化,则不能极广大。知形化而不知气化,则不能尽精微。故作颂而证之。
颂二十五章
道本至虚,至虚无体。穷於无穷,始於无始。
虚极化神,神变生气。气聚有形,一分为二。
二则有感,感则有配。阴阳互交,乾坤定位。动静不已,四象相系。健顺推荡,八卦兹系。运五行而有常,定四时而成岁。
冲和化醇,资始资生。在天则斡旋万象,在地则长养群情。
形形相授,物物相孕。化化生生,奚有穷尽。
天下万物生於有,有生於无。有无错综,隐显相扶。
原其始也,一切万有,未有不本乎气。推其终也,一切万物,未有不变於形。
是知万物本一形气也,形气本一神也。神本至虚,道本至无,易在其中矣。
天位乎上,地位乎下。人物居中,自融自化,气在其中矣。
天地物之最巨,人於物之最灵,天人一也。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变在其中矣。
人之极也,中天地而立命,禀虚灵以成性。立性立命,神在其中矣。
命系乎气,性系乎神。潜神於心,聚气於身,道在其中矣。
形化则有生,有生则有死。出生入死,物之常也。
气化则无生,无生故无死。不生不死,神之常也。
形化体地,气化象天。形化有感,气化自然。
明达高士,全气全神。千和万合,自然成真。
真中之真,玄之又玄。无质生质,是谓胎仙。
欲造斯道,将奚所自。惟静惟虚,胎仙可冀。
虚则无碍,静则无欲。虚极静笃,观化知复。
动而主静,实以抱虚。二理相须,神与道俱。
道者神之主,神者气之主,气者形之主,形者生之主。
无生则形住,形住则气住,气住财神住,神住则无住,是名无住住。
金液链形,玉符保神。形神俱妙,与道合真。
命宝凝矣,性珠明矣,元神灵矣,胎仙成矣,虚无自然之道毕矣。
大哉神也,其变化之本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