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商、大指端内侧。去爪甲角如韭叶。白肉际宛宛中。肺脉所出为井。木。铜人。针一分。
心善、呕。心下满。汗出而寒。咳逆。、疟振寒。腹满。唾沫。唇干引饮。食不下。膨膨。
手挛指痛。掌热。寒栗鼓颔。喉中鸣。小儿乳蛾。唐、刺史成君绰忽颔肿大如升。喉中闭塞。水粒不下三日。甄权以三棱针刺之。微出血。立愈。泄藏热也。
按难经曰。诸井者。肌肉浅薄。不足为使也刺井者。当刺荥。甄权写井而疗喉痹。杜宝善类聚井穴。主治病证者。难经曰。井主心下满。又曰。春刺井。盖并行而不悖也。
或问素问注、铜人、明堂、千金诸书。于、穴有宜针灸。有禁针灸。刺浅刺深。艾壮多寡不。当别用一主治穴以代之。若病势重急。倘非此穴不可疗。当用此一穴。若诸书皆禁针灸。则断不可用矣。针浅深。艾多少。则以素问十二经浅深刺法为主。诸书相参互用之。不可偏废也。经曰。春夏刺浅。秋冬刺深。肥人刺深。瘦人刺浅。故在春夏与瘦人。当从浅刺。
秋冬与肥人。当从深刺。又曰。陷下则灸之。陷下不甚者。灸当从少。陷下甚者。灸当从多。又寒凉之月。火气衰。灸当从多。温暑之月。火气旺。灸当从少。又肌肉浅薄、穴。刺浅艾少。肌肉深浓、穴。刺深艾多。又春与夏不同。秋与冬不同。肥瘦有适中者。有过肥而臃肿者。有太瘦而骨立者。以意消息。不可执一论也。又大人与小儿。刺浅深。艾多少不同。
又人头面及小儿宜毫针。艾炷如小麦也。
小肠腑图大肠重二斤十二两。长二丈一尺。广四寸。径一寸。当脐右。回十六曲。盛谷一斗。水七升半。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大肠为白肠。〔俱素问〕五脏各有所。(句)腑皆相近。而心肺独去大肠、小肠远者何也。然。经言心荣肺卫。通行阳气。故居在上。大肠、小肠传阴气而下。故居在下。所以相去而远也。〔难经〕食下则肠实而胃虚。故曰实而不满。满而不实。
上手阳明大肠经手阳明大肠经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
大指之次指。谓食指也。手阳明大肠经也。凡经脉之道。阴脉行手足之里。阳脉行手足之表、三间。以出合谷两骨之间。复上入阳、两筋之中。
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循、外前廉上肩。
自阳、而上。循臂上廉之偏历、温溜、下廉、上廉、三里。入肘外廉之曲池。循、外前廉。历肘、、五里、臂、。络、会。上肩至肩、穴也。
出、骨之前廉。上出柱骨之会上。
肩端两骨间为、骨。肩胛上际会处为天柱骨。出、骨前廉。循巨骨穴。上出柱骨之会上。会于大椎。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
自大椎而下入缺盆。循足阳明经脉外。络绕肺脏。复下膈。当天枢之分。会属于大肠也其支别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缝中。
头茎为颈。耳以下曲处为颊。口前小者为齿。其支别者。自缺盆上行于颈。循天鼎、扶突。上贯于颊。入下齿缝中。
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
唇口上。鼻柱下。为人中。既入齿缝。复出夹两口吻。相交于人中之分。左脉之右。右脉之左。上挟鼻孔。循禾、、迎香而终。以交于足阳明也。
是经气血俱多。卯时气血注此。受手太阴之交。凡二十穴。左右共四十穴。手之阴阳。
其受气之道近。其气之来疾。刺深无过二分。其留无过一呼。过此者。则脱气。
商阳(一名绝阳)手大指次指内侧。去爪甲角如韭叶。手阳明大肠脉所出为井。金。铜人。灸颐颔肿。齿痛。恶寒。肩背急。相引缺盆中痛。目青盲。灸三壮。左取右。右取左。如食顷立已。
二间(一名间谷)、食指本节前内侧陷中。手阳明大肠脉所溜为荥。水。大肠实泻之。铜人。
黄。口干口、。急食不通。伤寒水结。东垣曰。气在于臂足取之。先去血脉。后深取阳明、少阴之荥俞二间、三间。
三间(一名少谷)、食指本节后内侧陷中。手阳明大肠脉所注为俞。木。铜人。针三分。
留三。气喘。目、急痛。吐舌。戾颈。喜惊。多唾。急食不通。伤寒气热。身寒结水。
合谷(一名虎口)、手大指次指岐骨间陷中。手阳明大肠脉所过为原。虚实皆拔之。铜人。针不止。热病汗不出。目视不明。生白翳。头痛。下齿龋。耳聋。喉痹。面肿。唇吻不收。喑不能言。口噤不开。偏风。风疹痂疥。偏正头痛。腰脊内引痛。小儿单乳蛾。按合谷妇人妊娠。可泻不可补。补即堕胎。详见足太阴脾经三阴交下。
阳、(一名中魁)、腕中上侧两筋间陷中。手阳明大肠脉所行为经。火。铜人。针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