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运恶寒。食则反吐。谷不得前。(一云谷不消化)庞氏云。先服大橘皮汤。得吐止。服小建中汤。朱氏同。常氏云。可柴胡桂枝汤、茯苓汤、小半夏汤……大橘皮汤、茯苓汤、小半夏汤。皆可用以止吐。吐止而心中烦。骨节疼。恶寒证不去者。服柴胡桂枝汤。后服小建中汤。
咽中闭塞。不可发汗。发汗则吐血。气欲绝。手足厥冷。欲得蜷卧。不能自温。庞氏云。甘草干姜汤主之。常氏曰。咽中闭塞。可小柴胡汤。设经发汗吐血者。柏叶艾叶汤。(金匮方)气微厥逆蜷卧者。可当归四逆汤。
诸脉得数动微弱者。不可发汗。发汗则大便难。腹中干。
(一云大便难胞中干)胃燥而烦。其形相象。根本异源……宜小建中汤。
脉濡而弱。弱反在关。濡反在巅。弦反在上。微反在下。弦为阳运。微为阴寒。上实下虚。意欲得温。微弦为虚。不可发汗。发汗则寒不能自还。常氏云。可当归四逆汤。
咳者则剧。数吐涎沫。咽中必干。小便不利。心中饥烦。
时而发。其形似疟。有寒无热。虚而寒。咳而发汗。蜷而苦满。腹中复坚。(一作蜷而心痛)常氏云。可柴胡干姜桂枝汤、小青龙汤、理中丸……脉经以上二证合而为一。雍谓自咳者之下。为咳者剧证。咳者之上。为不咳未剧之证。二证之脉。皆濡而弱也。咳证里寒多。宜小建中汤、理中丸、附子汤微温之。
厥脉紧。不可发汗。发汗则声乱咽嘶。舌萎。声不得前……厥阴经紧。则引舌与卵。故舌卷而囊缩。若缓。则舌萎声不得前。
故厥脉紧者。不可发汗。恐其脉缓也。厥脉紧者。宜四逆汤。缓者。宜小建中汤。或言宜白虎、小柴胡。皆不可用。
诸逆发汗。病微者难瘥。剧者言乱。目眩者死。(一云谵语目眩精乱者死)命将难全。
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也。常氏云。可小柴胡汤……亦宜先服小建中汤。
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千金翼云寒多热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常氏云。可小柴胡汤……亦宜甘草干姜汤。
咽喉干燥者。不可发汗。常氏云。可小柴胡汤。
亡血家。不可发汗。发汗则寒而振。常氏云。可小柴胡加芍药地黄汤。
衄家不可发汗。汗出必额上陷。脉紧急。目直视。不能。
不得眠。常氏云。可犀角地黄汤。
汗家重发汗。必恍惚心乱。小便已。阴疼。宜禹余粮丸。
(本阙方)常氏云。只取一味禹余粮石。火末服之亦可……禹余粮不用石壳。此火末服则是壳也。
淋家不可发汗。发汗必便血。常氏云。可猪苓汤、芍药地黄汤。
疮家虽身疼痛。不可发汗。汗出则。常氏云。可小柴胡汤。者。葛根桂枝汤……更详治门中。
下利清谷。不可发汗。汗出必胀满……宜温其里。后随证治之。
咳而小便利。若失小便者。不可发汗。汗出则四肢厥而逆……设误发汗。宜甘草干姜汤、当归四逆汤。
伤寒一二日至四五日厥者。必发热。前厥者后必热。厥深者热亦深。厥微者热亦微。厥应下之。而反发汗。必口伤烂赤……
已见厥阴卷中厥论并问。
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少阳不可发汗。常氏云。可小柴胡汤。
伤寒头痛。翕翕发热。形象中风。常微汗出。自呕者。下之益烦。心中懊如饥。发汗则致。身强难以屈伸。熏之则发黄。不得小便。灸则发咳唾。常氏云。可小柴胡汤、桂枝加葛根汤、茵陈蒿汤、小青龙汤……各随证用之。头痛发热汗出。即小柴胡汤。心烦喜呕。亦柴胡。
而身强。用桂枝加葛根汤。不得小便而咳唾。则小青龙汤。熏之发黄。则茵陈蒿汤也。
太阳与少阳并病。头项强痛。或眩冒。时如结胸。心下痞硬者。不可发汗。当刺大椎第一间肺俞肝俞。发汗则谵语脉弦。五六日语不止。当刺期门。
太阳发汗。因致……前本病云。太阳病发汗太多。因致……咳而下利。谵语者。此被火气劫故也。小便必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