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争篇
李筌曰:争者,趋利也。虚实定,乃可与人争利。孙子曰:
凡用兵之法:将受命於君,李筌曰:受君命也。遵庙胜之算,恭行天罚。合军聚众,交和而舍,李筌曰:交间和杂也。合军之後,疆弱勇怯,长短向背,间杂而仵之,力相兼,後合诸营垒与敌争之。莫难於军争。
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
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後人发,先人至者:知迂直之计者也。
李筌曰:故迂其途,示不速进,後人发,先人至也。军兵若此,以患为利者。军争为利,军争为危。
李筌曰:夫军者,将善则利,不善则危。举军而争利,则不及;李筌曰:辎重行迟。委军而争利,则辎重捐。
李筌曰:委弃辎重,则军资阙也。是故,絭甲而趋利,则日夜不处,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则擒上将;劲者先,疲者後,则十一以至。
李筌曰:一日行一百二十里,则为倍道兼行;行若如此,则劲健者先到,疲者後至。军健者少,疲者多,且十人可一人先到,余悉在後,以此遇敌,何三将军不擒哉?魏武逐刘备,一日一夜行三百里,诸葛亮以强弩之末不能穿鲁缟,言无力也。是以有赤壁之败。庞涓追孙膑,死於马陵,亦其义也。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法以半至。
李筌曰:百里则十人一人至,五十里十人五人至,挫军之威,不至擒也。言道近不至疲。三十里而争利,则三分之二至。
李筌曰:近不疲也,故无死亡。是故,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李筌曰:无辎重者,阙所供也。袁绍有十万之众,魏武用荀攸计,焚烧绍辎重,而败绍於官渡。无粮食者,虽有金城,不重於食也。夫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故汉赤眉百万众无食,而君臣面缚宜阳。是以善用兵者,先耕而後战。无委积者,财乏阙也。汉高祖无关中,光武无河内,魏武无兖州,军北身遁,岂能复振也?是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预交;李筌曰:豫,备也。知敌之情,必备其交矣。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
李筌曰:入敌境,恐山川隘狭,地土泥泞,井泉不利,使人导之以得地利。《易》曰:
即鹿无虞。则其义也。故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合变者也。
李筌曰:以诡诈乘其利动;或合或分,以为变化之形。故其疾如风,李筌曰:进退也。其来无迹,其退至疾也。其徐如林;李筌曰:整陈而行。侵掠如火,李筌曰:如火燎原无遗草。不动如山;李筌曰:驻军(车)也。难知如阴,李筌曰:其势不测如阴,不能睹万象。动如雷霆;李筌曰:盛怒也。指向分众,李筌曰:抄掠必分兵为数道,惧不虞也。廓地分利;李筌曰:得敌地必分守利害。悬权而动,李筌曰:权,量秤也。敌轻重与吾有铢镒之别,则动。夫先动为客,後动为主,客难而主易。太一遁甲定计之算,明动易也。先知迂直之道者胜:此军争之法也。
李筌曰:迂直道路。劳佚馁寒,生於道路。是故,《军政》曰:「言不相闻,故为鼓金;视不相见,故为旌旗。」是故,昼战多旌旗,夜战多鼓金。
李筌曰:火鼓,夜之所视听;旌旗,昼之所指挥。鼓金旌旗者,所以一民之耳目也。
李筌曰:鼓进铎退,旌尝而旗罚;耳听金鼓,目视旗旗,故不乱也。勇怯不能进退者,由旗鼓正也。民既已专,则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此用众之法也。
三军可夺气,李筌曰:夺气,夺其锐勇。齐伐鲁,战於长勺。齐人一鼓,公将战。曹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刿曰:可矣。乃战,齐师败续。公问其故。刿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夺三军之气也。将军可夺心。
李筌曰:怒之令愤,挠之令乱,间之令疏,卑之令骄,则彼之心可夺也。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溃。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溃,此治气者也。
李筌曰:气者,军之气勇。以治待乱,以静待譁,此治心者也。
李筌曰:伺敌之变,因而乘之。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
李筌曰:客主之势。无邀镇镇之旗,无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
故用兵:高陵勿向,饵兵勿食,李筌曰:秦人毒泾上流。穷寇勿迫,锐卒勿攻;李筌曰:避强气也。背丘勿迎,李筌曰:地势也。佯北勿从,李筌杜牧曰:恐有伏兵也。围师遗阙,归师勿遏,李筌曰:士卒思归,志不可遏也。此用众之法也。
九变篇
孙子曰:
凡用兵之法:绝地无留,李筌曰:地无泉井畜牧采(来)樵之处为绝地,不可留也。衢地合交,李筌曰:四通曰衢,结诸侯之交地也。覆地无舍,李筌曰:地下曰圮,行必水淹也。围地则谋,李筌曰:因地能通。死地则战。
李筌曰:置兵於必死之地,人自为私斗,韩信破赵,此是也。途有所不由,李筌曰:道有险狭,惧其邀伏,不可由也。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令有所不行。
李筌曰:苟便於事,不拘君命。穰苴斩庄贾,魏绦戮杨干是也。故将通於九变之利,知用兵矣。
李筌曰:谓上之九事也。将不通於九变之利,虽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矣。治兵不知九变之术,虽知五利,不能得人之用矣。
是故,智者之虑,必杂於利害。
李筌曰:害彼利此之虑。杂於利,故务可伸;杂於害,故患可解也。
李筌曰:智者为利害之事,必合於道,不至於极。是故,屈诸侯以害,李筌曰:害其政也。役诸侯以业,李筌曰:烦其农也。趋诸侯以利。
李筌曰:诱之以利。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之;无恃其不攻,恃吾不可攻也。
李筌曰:预备不可阙也。故将有五危:
李筌张预曰:下五事也。必死可杀,李筌曰:勇而无谋也。必生可虏,李筌曰:疑怯可虏也。忿速可侮,李筌曰:急疾之人,性刚而可侮致也。太宗教宋老生而平霍邑。洁廉可辱,爱民可烦。
李筌曰:攻其所爱,必卷甲而救;爱其人,乃可以计疲。凡此五者,将之过也,用兵之灾也。覆军杀将,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
行军篇
孙子曰:
凡处军相敌:绝山依谷,李筌曰:军,我,敌,彼也。相其依止,则胜败之数,彼我之势可知也。绝山,守险也;谷近水草。夫列营垒,必先分卒守隘,纵畜牧,收樵采而後宁。视生处高,李筌曰:向阳曰生,在山曰高。生高之地可居也。战降无登:
李筌曰:敌自高而下,我无登而取之。此处山之军也。敌若绝水,必远水;李筌曰:引敌使渡。客绝水而来,勿迎之於水汭,令半渡而击之,利。
李筌曰:韩信杀龙且於潍水,夫概败楚子於清发是也。欲战,无附水而迎客;李筌曰:附水迎客,敌必不得渡而与我战。视生处高,无迎水流:
李筌曰:恐溉我也。智白灌赵襄子,光武溃王寻,迎水处高乃败之。此处水上之军也。绝斥泽,唯亟去无留;交军斥泽之中,依水草而背众树:
李筌曰:急过不得,战必依水背树。夫有水树,其地无陷溺也。此处斥泽之军也。平陆处易,而右背高,前死後生:
李筌曰:夫人利用,皆便於右,是以背之。前死,致敌之地;後生,我自处。此处陆上之军也。凡四军之利,李筌曰:四者,山、水、斥泽、平陆也。黄帝之所以胜四帝也。
李筌曰:黄帝始受兵法於风后,而灭四方,故日胜四帝也。凡军好高而恶下,贵阳而贱阴。养生处实,是谓必胜,军无百疾。
李筌曰:夫人处卑下必疠疾,惟高阳之地可居也。陵丘堤防,处其阳,而右背之:此兵之利,地之助也。上雨水,水流至;止涉,待其定也。
李筌曰:恐水暴涨。绝涧遇:天井、天牢、天罗、天陷、天隙,必亟去之,勿近也。
吾远之,敌近之;吾迎之,敌背之。
李筌曰:善用兵者,致敌之受害之地也。军旁有险阻、草莽、葭苇、小林、翳浍,可伏匿者,谨复索之,奸之所处也。
李筌曰:以下恐效之可奇伏诱诈也。敌近而静者,恃其险也;敌远而挑战,欲人之进者,其所居者易、利也。
李筌曰:居易(勿)之地,致人之利。众树动者,来也;众草多障者,疑也。
鸟起者,伏也;李筌曰:藏兵曰伏。兽骇者,覆也。
李筌曰:不意而至曰覆。尘高而锐者,车来也;卑而广者,徒来也;散而条达者,采樵者也;李筌曰:烟尘之候,晋师伐齐,曳柴从之。齐人登山,望而畏其众,乃夜遁。薪来即其义也。此筌以樵采二字为薪来字。少而往来者,营军者也。辞卑而备益者,进也;辞强而进驱者,退也。
轻车先出居侧者,阵也;无约而请和者,谋也。
李筌曰:无质盟之约请和者,必有谋於人。田单诈骑劫,纪信诳项羽,即其义也。奔走阵兵者,期也;李筌曰:战有期及将用,是以奔走之。半进者,诱也。
李筌曰:散於前不一,欲以诱我。杖而立者,饥也;李筌曰:困不能齐。汲役先饮者,渴也;李筌曰:汲未至先饮者,士卒之渴。见利而不进者,劳也;李筌曰:士卒难用也。鸟集者,虚也。
李筌曰:城上有乌,师其遁也。夜呼者,恐也;李筌曰:士卒怯而将懦,故惊恐相呼。军扰者,将不重也;李筌曰:将无威重则军扰。旗动者,乱也;吏怒者,倦也。杀马肉食者,军无粮也;军无悬甀者、不返其舍者,穷寇也。
李筌曰:杀其马而食肉,故曰军无粮也。不返舍者,穷迫不及灶也。谆谆翕翕,徐言人者,失其众者也;数赏者,窘也;李筌曰:窘则数赏以劝进。数罚者,困也。
李筌曰:困则数罚以励士。先暴而後畏其众者,不精之至也。
李筌曰:先轻後畏,是勇而无刚者,不精之甚也。来委谢者,欲休息也。
李筌曰:徐前而疾後曰委谢。兵怒而相近,久而不合,又不相去,必谨察之。
李筌曰:是军必有奇伏,须谨察之。兵非多益,无武进,足以并力、料敌、取人而已。
李筌曰:兵众武,用力均,惟得人者胜也。夫唯无虑而易敌者,必擒於人。
卒未专亲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也;卒已专亲而罚不行,则不可用也。
故合之以文,齐之以武,李筌曰:文,仁恩;武,威则。是谓必取。令素行以教其民,则民服;素不行以教其民,则民不服。令素行者,与众相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