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赤蕙“浙顶”
《兰蕙小史》:“光绪庚子九峰阁得于蒌件中。民国庚申开花十一萼。三瓣如‘元字’,分窠蚕蛾捧心,舌大,肩平,干粗长,色绿,开品甚佳。因踵‘关顶’、‘申顶’之名,而名之曰‘浙顶’。清种能开细长干,大如意舌梅。品尤佳。”留有黑白照一帧,上有提字为“浙顶梅赤蕙新种也。前清光绪二十七年辛丑春,富阳篓件蕙花两件于花中获此顶蕊一枚草,,两筒己蒌培植二十年,得大草七筒,起蕊一枚,开品极佳。因踵‘关顶’、‘申顶’之称而名之曰‘浙顶’舌似,民国九年三月摄影并志。”旧照不清,难能分瓣,容日后见到清淅的版本,再行更正。
“浙顶”自《兰蕙小史》以后,沈渊如、王叔平、诸友仁、冯子才等所出兰着均未提及此种;《绍兴兰文化》、《乃安居笔谈》似乎仅作了老种文字方而的简单记载;《江浙兰蕙》、《中国兰艺三百问》分别作了此种的兰品详细记载,但无彩照留存;《兰蕙小史新版》中留有彩照一副,由于本人从未见过“浙顶”,也没见过“浙顶”露世的报导,虽然《中国兰艺三百问》中说:“流传极少,今唯南通有。”有便好,可惜这么多兰着中,竞少有留下彩照来,《兰蕙宝鉴》留下“浙顶”的照片仍然是《兰蕙小史》留下的那张黑白照。所以对于《兰蕙小史新版》中留下的彩照便格外关注起来,虽说通过照片来确定品种是件把握不大的事,但终究是一个参照的依据,《兰蕙小史》上说“浙顶”“三瓣如‘元字’”,那不过是外三瓣,但中宫实难与“元字”挂勾,最明显的便是那个舌了,“元字”是标准的“执圭舌”,而这张彩照上的蕙舌很象大圆舌,捧倒不象“蚕蛾捧”,怎么象是“蚕豆捧”(豆荚捧),并且有的捧头己涨破,它确似一个老种——“关顶”。《兰蕙小史》上说“浙顶”是“踵‘关顶’、‘申顶’之名,而名之曰‘浙顶’”,没有说花品象“关顶”呀?真令人头痛。左看右看,整看了三天,越看这个“浙顶”越象“关顶”,这张照片象是在哪儿见过?《中国兰艺三百问》上的“关顶”就是这张照片,而且后来在《乃安居笔谈》中也用了这张彩照,标明的也是“关顶”。于是一块石头落了地。这块石头落了地,另外一块石头又悬了起来,说是“今唯南通有”,惜到至今不见面。江浙兰蕙展、宜兴蕙展也无此品任何消息;日本兰着与兰花网站毫无此品东渡的记载,近些年返销的蕙花中也无“浙顶”的名字。总的看来,“浙顶”的存世量实在不会太多,只要留存便好。至于“浙顶”的兰品还是以《兰蕙小史》记载为准,其它书上虽说记载“甚详”,也仅能作为参考。如下,单就《兰蕙小史》的记载,作一简单的说明。
“光绪庚子”是公元1900年;“光绪二十七年辛丑”是公元1901年,照片上明明写着的是公元1901年,而文字方面的记载却了是公元1900年呢?虽说仅是一年之差,但也该分个究竟出来,照片的记载由于年代关系,文字难能辨认清楚,眼下也仅能以书上文字为准了;“民国九年三月”是1920年阴历三月,“培植二十年,得大草七筒,起蕊一枚,”看来真是不易呀;“浙顶”的产地各兰着无载,《兰蕙小史》照片上隐隐约约是“富阳篓件”,产自富阳的可能性极大,据《兰苑记事》载:“花篓者,即贮藏兰草用的竹编篓子,略呈方形,上有圆帽形盖,因其有保温透凤又不易伤及兰草之优点,故兰贩喜用之。花蒌有湖州篓、富阳篓等等,每一竹蒌可贮蕙兰一百个左右,而春花则可至五百个之多。民国初年,艺兰人士以莳养蕙兰居多,春兰则次之,在冬季据各人喜爱独买篓件。据老一辈艺兰家谈及,每交冬季,各自设行收购兰草,按斤计值。行中由精通挑拣细花者,将收进之兰草花蕾仔细挑选,将认为有希望开细花者集中一处,以争取善价出售,余者扎成一小捆,装入竹篓,再运往各地销售。但在装篓时上面放二三块可能有望开细花之兰块,以点缀之,其余拣出之细花,待开花或看出瓣子时,再善价出售。但对珍稀品种,极难发现,仅不足万分之一,真是沙里淘金。偶然有落山花中碰到好运气的。篓中出名花,在嘉庆时,嘉兴胡少梅,于富阳篓中拣出老八种之一‘大一品';清末上海复兴船行袁忆江,在篓件中拣得绿蕙名花’申顶‘;一九0一年杭州吴淳白,于篓件中得’浙顶‘;一九一二年上海孙文元在篓件中得’文元梅‘;上海林输之于富阳篓件中得’占魁‘。”由于“篓件”在兰谱中多有出现,故摘录顾树启先生的文章,以解之疑。“浙顶”的山采人,己无处可考,但何人所带来的“篓件”?《兰蕙小史》黑白照的文字可能有载,只是文字模糊,瓣认不清,待有清楚的原着,再行更正。《中国兰花名品珍品鉴赏图典》中留下一帧“浙顶”的彩照,是南京刘小均(此字应是均字,下面加金字,打不出来)先生提供的。并且有文字说明:“叶中矮。花枝粗长,开7——9朵。萼瓣短圆,紧边,平肩。大圆舌或大如意舌。花大。清光绪年间吴恩元选出,开花似’关顶‘,故名。”“浙顶”且记于此。
38、赤蕙“虞山梅”
《兰蕙小史》:“出常熟虞山。贩客王长友携以来杭。三瓣大头细收,紧边,厚肉,分窠蚕蛾兜捧心,如意舌,色绿肩平,干细而长。九峰阁以’冠春‘易植之。”留有黑白照一帧,上有吴恩元亲笔题字说明:“赤蕙新种,大头细收,分窠蚕蛾捧心,龙吞舌,细长干,平肩,色净绿。梅门精品。初植虞山。丁巳冬,王长友携草三筒来杭,余以’冠春‘兰草易得之。淳白。”
“虞山梅”又名常熟梅,叶长30cm,宽1cm,老叶半垂,无光,叶梢尖,叶脉深,叶质厚,三瓣圆头细收根,蚕蛾捧,如意舌。二三十年代此品为难得之精品,《兰华谱》中说“本品前都只止于文献中记载品,难得一见庐山真面目。今庆得斯物,的确如文中所载者,难得。”目前“虞山梅”在国内流传较多,其中返销种占了很大一部分。关于“虞山梅”的舌,《兰蕙小史》的文字记载是“如意舌”,而在所留照片的题字是“龙吞舌”,这也导致了后来的兰着对“虞山梅”的舌形记载中产生差别。吴恩元在“虞山梅”放花摄影时,在兰照题上“龙吞舌”,但在后来的文字记载中用了“如意舌”,这也是一个认识和校正的过程。他在文字记载中用了“如意舌”应当说是完全正确的,以后所出的兰着除了沈氏《兰花》没有载于此品以外,《中国兰艺三百问》认为是“龙吞舌”,其他的兰着均认为是“如意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