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赤蕙“团子大荷”
《兰蕙小史》:“短圆瓣,肩平,剪刀捧,大卷舌。清同治戊辰,出宝山团子村。”无图。
《兰蕙小史》上的“团子大荷”记载与早于《兰蕙小史》47年前的《兰言述略》(1876年)的记载基本一样;那么再早11年的《兰蕙同心录》是否也记有此种呢?看来是不可能的,《兰蕙同心录》成书于1865年,而“团子大荷”按记载选出于“同治戊辰”年即1868年。但是在翻捡《兰蕙同心录》时却发现“团荷”的记载,请看:“此花仅见花样,未知赤绿。据吴幼云太守云:是杭城三元坊粲花室主所植。余以肩落太甚,不欲归图,然思蕙花得此短阔之瓣,亦不多见,况捧舌均好,不可因一端之丑,而掩众美也。”并附白描图一帧,即许霁楼所说的“花样”。我们从“花样”来看,两侧萼并不落肩,外瓣短阔,收根放角,紧边,剪刀捧,舌瓣下宕,看不出“大”与“卷”。《兰蕙小史》对“团子大荷”花品记载简单,而《兰蕙同心录》对“团荷”的花品记载几乎没有,许霁楼没有看过实花。记载此花较为详尽的是沈渊如《兰花》一书:“团子荷瓣型:赤花类荷瓣历史:清同治戊辰年由上海宝山团子村艺兰爱好者选出。一名赤团子、团子大荷。特征:三瓣短阔、收根放角,肩平,剪刀捧,大卷舌,唇瓣苔色绒绿,缀上均匀散布而密集的殷红朱点、块,与花容秀姿相映成趣。”并附有黑白照片一帧,此照摄于“民国三十六年四月”即1947年。如果从名称上来说,“团子大荷”又称“赤团子”、“团子荷”,那么称为“团荷”,也无不可;如果从“花样”与“黑白照”进行比较的话,便很难认定,画与照是两码事的;许霁楼所说的“花样”是来源于“杭城三元坊粲花室主”,这个“粲花室主”我们在前面己交待过,是杭州的富商邵芝岩,邵芝岩的“团荷”是否流传下来,兰着上没有记载,如果流传下来,同处抗州的九峰阁极易抢得先手,或者从同城的顾睛岚、魏敦甫、钱鹤林、王鹿石、王长友、汪登科、卢长寿等手中转展所得。当时杭州的兰事是十分兴旺,据记载1901年,杭州的艺兰家曾在城隍山海会寺举办过蕙花展,吴恩元的九峰阁的兰蕙铭品己具规模,1902年九峰阁兰蕙被盗的价值可达“万两白银(万金)。吴恩元的”团子大荷“又称”赤团子“、”团子荷“很有可能来自邵芝岩传下来的”团荷“。我们且记此处。八十年代以后的兰着对这个”团子大荷“记载甚少,有的抄录先前兰着;有的干脆不记。《中国兰艺三百问》值得一提,书中将”团子大荷“记进”失传蕙花传统名品“中去了:”赤蕙团子大荷,又名赤团子。1868年出宝山团子村。叶性半垂而厚硬,叶幅断面呈V字形。苗不壮大时开花亦平常,大盆苗壮开花,外三瓣可短阔,剪刀捧,大卷舌,舌上铺满红点。名声大,然就花品而论不能与春兰荷瓣并赏。“按此说,此种己绝,但不知其所记的叶、花之品相来之何处?说到这里,”团子大荷“似乎己绝。说下去有何用?还不如象上面的”松江大荷“来个”故略“,岂不省事。别急,2003年6月出版的《兰苑》笫2辑中第35页的上部,登载了两副”赤蕙团子荷“单花照片,是由江苏王甫庆先生栽培、摄影的,并附有说明一份:”赤蕙荷花团子荷,又名赤团子、团子大荷。1868年出宝山团子村,几经沧桑今见花。敬请兰界专家、兰友、同仁评定。赤蕙团子荷于1996年初在无锡市开元寺隆贤法师处引种,引种时兰草极小,约高15cm左右,兰根发黑。经8年精心莳养,于2003年初,现小花蕾一个,4月中旬开花。“你看,这不又出来了嘛。如果按此彩照与沈渊如《兰花》中”团子大荷“黑白照对比来看,颜色是无法辨认,彩照的”团子大荷“外瓣收根不明显,舌大不卷。看起来花没有开到位,也可能是草弱的缘故,花也显得小些,没有黑白照那么精神有度。且丢开”团子大荷“而不论,此花也确实是个好花。其实搞清这个品种也不难,一是到开元寺隆贤法师处打听一下原母草的出处及花品情况;二是待王甫庆先生手中的”团子大荷“进一步复花情况。无论怎样都是一件值得欣喜的事情,终究是有了一种期望。比”今绝“这个沮丧的词令人振奋多了。”团子大荷“是”上海宝山团子村艺兰爱好者选出“,上海宝山在上海北面,靠近吴凇口,与崇明岛隔江相望。”团子村艺兰爱好者“难能查考,《兰言述略》曾记有”宝山团子村,赵申桂家“冬日将兰蕙植于室外之事,不过,”此法之险途也。“看来这地方的艺兰爱好者是大有人在。
我且把《兰蕙同心录》载”团荷“后诗附下:
擎雨摇风一样开,郎官握后见新栽。不知燕梦徵芳体,曾向银塘即月来。
21、绿蕙”金岙素“
《兰蕙小史》:”一名泰号。清道光时出余姚泰号酒店。色光甚好,荷形竹瓣,蚌壳捧,大卷舌。产金岙山中。“
《兰蕙小史》中对”金岙素“的记载是摘自《兰蕙同心录》的前半部分,其后半部分为:”叶直而狭,若种起发,亦能阔稍带环。或云叶大能开荷形,余未之见。“《兰言述略》中也有另些记载,很有录下必要:”金奥荷素大荷花形。蚌壳捧,俏绿瓣,重绿沙极大卷舌,细绿梗,平肩,道光时出余姚金奥山,为褚神元所得,后买于泰号酒家,又名泰素,今甚多。“”金岙素“叶姿直立,叶色翠绿,风姿俊俏,花苞水色极佳,灯心杆高扬,外瓣荷形,收根放角,肩平,蚌壳捧光洁,大卷舌绿苔闪烁,冰清玉洁,名满天下,可谓传统蕙素之魁。通常艺兰人将”金岙素“称为”泰素“,它的名称还包括”泰号“、”“金奥荷素”和“金素”,这个“泰号”是否是笔误或以“泰号酒店”前两字为命名;“金素”见于《绍兴兰文化》,日本1993年“中国春兰在日本销售价格表”中也称其为“金素”。“金岙素”选育时间是“清道光时”,即1821——1850年间,具体时间不可考。前段时间翻看日本兰花网站“东洋兰之世界”中却赫然记下:“金岙素”选育时间是1830年。这个确切的时间真不知得之那里。“褚神元所得”,褚神元是山采人?还是选育者?各兰书记载不同,据说褚神元选植五年后归于泰号酒店。此蕙出在哪里?“余姚金奥山”,这余姚的金奥山,地图上查询不着,大概在四明山一带,余姚人想必知道这个山名。“后买于泰号酒家”,这里的“买”字是笔误,应当是“卖”字,“泰号酒家”,据《兰蕙趣闻》里说在余姚县城北面,老板叫徐溪山。得时是“五筒一蕊”。不过《兰蕙趣闻》是本故事书,难能入史。说到故事,关于“金岙素”的一个“故事”还真值得一提,日本的小源荣次郎在他着的《兰华谱》里说:“金岙素本品为清道光年间为余姚金岙山所产,而于泰号酒厂所发现者。当时厂家有一可怜少女亦因此而获得‘金岙姑娘’之美名而传扬于江湖上,彼女为终身保持处女。”###第11章说是“可怜”兴许便是“可爱”的同义语,这在我们古人也是常用的;“终身保持处女”是终身未嫁的意思。这些尚可理解,但书中根本没有提到“金岙姑娘”向小源荣次郎转让“金岙素”这种说法。可国内近些年所出的兰书中有的却以“据说”将《兰华谱》的记栽绘声绘色地发挥下来:“1927年日本小源荣次郎前往拜访,昔年美丽的金岙姑娘己是白发瘦躯的老婆婆了,令小原君感慨万分。当时金岙婆婆曾出让一盆‘金岙素’给小原君以作记念。留下中日兰花交流的一段历史佳话。”这等记载,使我想起当年宁波的艺兰家杨祖辰先生,他在天津兰友的百般恳求之下,转让一盆“杨氏素荷”,后来得知这位天津兰友是替日本人买的,知道上当了,气得大病一场。我们这些老辈艺兰人,拳拳爱国之心真值得我们学习。难道金岙婆婆就不知道?!此类故事,故事而己。金岙婆婆是否真有其人,恐怕也很难说了。
“金岙素”确实是蕙素中的佳品,后世人以他花冒充也不在少数。购买时应多加注意。余姚还出了一品蕙素称“十五岙素”,《乃安居笔谭》有载:“产余姚十五岙。叶形阔而环.如‘老染字’,色俏绿,净素,但瓣尖舌长。”《佚名兰谱》所记相同。其花品难敌“金岙素”。
将《兰蕙同心录》中“金岙素”附诗录下:
仙家瑶草悟前身,洗却铅华证夙因。
岂是玉京降芳躅,偏从金岙出风尘。
莲塘梦醒波中月,蕊管诗留画里春。
淡泊明心见真守,浓妆羞愧点朱唇。
22、绿蕙“王明阳素”
《兰蕙小史》:“小荷花式,白瓣,白卷舌,细干,平肩。清道光时出苏州王明阳家。”无图。
《兰蕙小史》对“王明阳素”的记载是取之《兰言述略》,不过《兰言述略》后来还有一句:“同治庚午无。”“清道光时”是1821——1850年,“同治庚午”是1870年。“王明阳素”是否己绝,我们先看看后世兰人的记载吧。《兰蕙小史新版》中说:“目前国内己失传,日本还保留此种。”《中国兰艺三百问》:“据日本兰花铭鉴报出有此品种,查询得知日本也仅有一家有此种。”平成四年(1992年)全日本东洋兰连合会的《中国春兰铭鉴》中,“王明阳素”确实是榜上有名,这里面没有兰品记载;日本兰界记载此品的当属《兰华谱》:“王明阳素本品为清道光年间为苏州王明阳氏家所发现的名品。叶姿细叶形的垂叶性,风姿清雅。大株丛生反见着花率差之倾向。花容三瓣属荷花竹瓣式。绿花近白的平肩开。长大花形中具白苔而卷舌。细干之上着开一茎五、六花者为通常。花色,叶姿俱为表露素心清雅典范的名种。”附有两张黑白照,一张是全株照;另一张为局部照。按照《兰华谱》的记载,尚有两点可疑之处,其一,《兰言述略》、《兰蕙小史》中记载此种是“白瓣,白卷舌,”显然该品是白花全素;《兰华谱》记载“绿花近白”,是浅绿色的素心品。其二,《兰言述略》、《兰蕙小史》中记载此品是“小荷花式”;《兰华谱》虽却说是“荷花竹瓣式”。“小荷花式”与“荷花竹瓣式”差别很大;而且从《兰华谱》所附两张黑白照来看,真象是那种细长竹瓣的寒兰,可惜图片不清,难以确定。但是如果说《兰华谱》中所记“王明阳素”,便是《兰言述略》、《兰蕙小史》中记载的“王明阳素”,恐怕难能成立,除非袁世俊和吴恩元的记载有误。我个人认为原种己绝,现在的“王明阳素”极有可能是后人假名的品种而己,现在此类事常有发生,过去也有,《兰言述略》
在叙述“萧山梅素”中说:此种“庚申浙江遭兵灾后种类断绝,迩时贩佣将咸丰时宁波所出亦是绿梅素者代之,__”。丁永康先生在《中国兰艺三百问》中说,他曾在14年前从绍兴引过此种,栽培8年开花为普通花,希望能“设法将此品种(从日本)引归”。难道真从日本引
归便不会令人失望吗?我看未必。返销的“王明阳素”两年前己经进入我们国内,现在市场流通苗价也不过是200元多一点,不超过300元。按照现在蕙花老种的价格,铭中之铭、珍中之珍的“小荷花式白瓣白舌素”的“王明阳素”,那价位岜有不上天之理?!己经
持有的兰友,自有公论。
23、绿蕙“仙绿”
《兰蕙小史》:“亦名宜兴梅,亦名后上海。三瓣长脚圆头,分窠,羊角兜捧心,舌长不卷。贩佣以之冲前上海梅。”
沈渊如《兰花》:“仙绿瓣型绿壳梅瓣,别名宜兴梅,因花形酷似老上海梅,故亦称后上海梅。历史民国初年由宜兴艺兰者选出。特征三瓣头圆、狭长,分窠,羊角兜捧心,舌长不卷。在旧社会,兰贩常以此种混充老上海梅出售。苞叶绿色。常有梅形水仙瓣开出。”
关于“仙绿”叶姿,我摘其《兰华谱》中的概述:“叶姿为中细、厚叶、圆垂式。小株未发育成熟时呈半垂形。与上海梅仿佛若是之良姿美态。”“仙绿,亦名宜兴梅,亦名后上海梅。”这在此品记载最早并且具有权威的兰谱中己经被确认了,除了它与老上海梅有相似之处外,它的亦名“宜兴梅”与亦名“后上海梅”也分别与其他品种产生瓜葛。
其一,《兰言述略》中有“后上海梅”的记载:“后上海梅,三瓣长尖,平边半硬捧大铺舌,细干,一字肩,道光时出上海,早无。”文中己明确了此种己无。但是,是否存在“说是无,其实有”,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仙绿”呢?答案是否定的,“仙绿”的“三瓣长脚圆头”;《兰言述略》中“后上海梅”“三瓣长尖”。“仙绿”的捧是“羊角兜捧”;《兰言述略》中“后上海梅”的捧是“半硬捧”。“仙绿”的舌是“舌长不卷”(其实开足后舌尖是后卷的);《兰言述略》中“后上海梅”的舌是“大铺舌”。“仙绿”的选育时间是“民国初年”;《兰言述略》中“后上海梅”的选育时间是“道光时”。因此可以说,后人选育出“仙绿”来,抵顶了已经失传的《兰言述略》中所说的“后上海梅”。
其二,“仙绿,亦名后上海梅”与“老上海梅”之间的区别,在前面介绍的“前上海梅”中曾说,此两品“从花上看,捧与舌的差异是极大的,非常明显。即使是不黯此道的人,一眼也能分辩出来。”那么为什么《兰蕙小史》在介绍“仙绿”中说“贩佣以之冲前上海梅。”这一方面在于草形有相似之处;另一方面“仙绿”在初开时捧与舌确实象“老上海梅”,但花品开足后,差异便明显起来,“老上海梅”是主瓣呈平盖状,“半合捧,穿腮如意舌”;“仙绿”是主瓣直立,“羊角兜捧心,”长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