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小语
亚里士多德:完全按照成文法律统治的政体不会是最优
良的政体。
[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
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
无欲,而民自朴。”]
——(五十七章)
所以有智慧的人说:“我无为而治,民心自然归化;我安
静沉着,民心自然匡正;我昂干扰民事,民众自然富足;我不
贪得无厌,人民自然淳厚朴实。”
能让人民“自化”、“自正”、“自富”、“白朴”的治国方
法到底是什么?
曹参是汉代开国的大功臣之一。曹参原是一名武将,毕
生驰骋沙场,作战经验丰富,对政治却一窍不通。他不知如何
治国,于是便广招博学通达之士,询问他们的意见。这时,齐
国有位学识渊博的盖公,据说精研“黄老治术”,曹参便立刻
向他请益治国之道;盖公说:“治道贵乎清静,而民自定。”然
后又详细说明了“黄老治术”的根本主张。他所说的“清
静”,可解释成“无为”。居上位者不要每事均下达命令或指
示,政治的走向完全交给民间的话力来引导。
曹参听了之后,即刻付诸实行,齐国之政局也因此稳定
下来。此后,曹参无为而治的政绩更明显地表现出来,因他治
理齐国的成就,使他被拔擢为中央的丞相。临行之前,他对接
任的齐相说:“狱(诉讼)、市(市场),要特别慎重的适应,不可
以过于严厉的态度来处理事情。”又说:“狱和市正是善恶之
源,如果严格取缔,未予人后退之路,坏人在无地容身之时,
必然会自暴自弃,甚至造反,所以这两方面是执政者最应该
注意的地方。”
曹参主张政策应由大处着手,对于微不足道处不多加干
涉,给人民较余裕的活动空间和意志,否则过于紧绷的压制,
必然有断裂的时候。这即是本着黄老治术的根本,以清静为
治世的宗旨。
而曹参任中央宰相后,仍保持一贯的黄老治术作风,保
留前丞相萧何所立下的规矩,不多做改变,与民休息,四海升
平,是人人称颂的名相。
西方哲学小语
华纳:国有良公民,则其国兴盛。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
缺缺。]
---(五十八幸)
治国的人为政宽厚,似乎不太精明,但人民因为安定自
由,民风反而日趋淳朴;治国的人为政精明严苛,似乎无所不
察,但人民因不堪束缚,民风反而日渐浇薄狡诈。
老子主张治人要宽厚,他反对刑政,反对用刑罚处理人、
用制度压制人,认为治人不一定非严不可、非政不可,
强化自身修养,以自身的清与静、公与廉,更能泊好人、治好
事。
然而,这种治天下不用法的论点,在现实生活中确实不
易实现。因为,治国也好,治企业也罢,管理总是透过一定的
规章、制度、纪律、赏罚去行事。所以必要的“政”、必要的
“法”都是需要的。因此,我们在体悟老子这句理想政策的同
时,不要忘了“道法自然”,即属规律性的事。“政”不能过分
“察察”,“法令”不能过分“滋张”,也就是要“刚柔并济”、
“宽猛得中”。
不过,话再说回来,美国学者米勒曾说过,公司的成功
“取决于人的创造力,经理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创造一个良好
的环境,使每一个人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聪明才智。”“创造
力往往是一些才智相当的人进行自由自在、毫无顾虑的思想
交流时产生的。”米勒在这里提出的“良好环境”、“自由自
在、毫无顾忌”的思想交流氛围,就是老子所说的其政不察
察、法令不滋张的环境与氛围,端看领导者如何吸取老子的
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