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国自桓公当政以后,国势日强。时常因为开疆辟土,穷
兵黩武,杀人盈野,人民苦不堪言。
有一天墨子跑去见齐大王,有意以言辞打动他。墨子说:
“现在有一把刀,用来砍人头颅,喀嚓一声,干净俐落,身首
异处;这把刀锋,算不算很利?”
大王说:“很利!..
墨子叉问:“连砍很多人头,同样的干净俐落,算不算很
利?”
大王说:“更利!”
墨子再问:“刀很利了,谁将受其不祥?”
太王说:“当然是被砍的人了。”
墨于说:“向外侵略,并国覆军,而使披坚执锐之士于他
乡暴露白骨;为了侵略的需要,在国内横征暴敛,搜括民财,
使百姓父老穷困,惶惶不可终日,谁将受其不祥?”
大王低头想了半天,细声说:“我将受其不祥。”
老子反对动辄诉诸武力,认为“兵者不祥之器”,所必有
道之士不使用它,即便不得已而使用,也要以恬淡为上。如同
前面的故事所示,要是国君穷兵黩武,除了老百姓受苦之外,
国君也不会有好下场。
在现代社会中也是如此,滥施争斗、巧夺豪取的人必然
会自食恶果,以“恬淡”的态度与对手公平竞争,纵然胜利了
也不要太得意,这才是正确的处世态度。
西方哲学小语
格兰特:我永远不主张战争,除非作为和平的手段。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
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
之,必固与之。]
(三十六章)
将要收敛它,必须先扩张它;将要削弱它,必须先增强
它;将要废弃它,必须先兴起它;将要夺取它,必须先给予它。
清康熙帝玄烨是世界历史上着名的伟大君主之一,他八
岁继承帝位,因年幼便由鳌拜等四大臣辅政。鳌拜欺
康熙皇帝年幼,乃广植党羽,把揽朝政,肆无忌惮地贪污受
贿,扩张势力。
康熙六年,十四岁的玄烨开始亲政。同时,鳌拜的专权作
恶,达到令人无法容忍的地步。鳌拜的存在,已然成为皇帝的
严重威胁,但鳌拜羽翼已丰,大权在握,措置不当,很可能激
成巨变。少年皇帝在与祖母密商后,发挥自己的聪明智慧,不
露痕迹地为铲除鳌拜集团进行准备。
他先给鳌拜加封“一等公”、“太师”的封号,使他位极
人臣。康熙七年,有大臣引用宋儒程顾“天下治乱系宰相”一
语,直接点名鳌拜。玄烨认为时机尚不成熟,便假意处分上奏
的大臣,借以麻痹鳌拜。在此同时,玄烨秘密组织起一支善于
扑击的少年卫队,又于行动前,有意将鳌拜的党羽遣往外地,
以分散其力量。康熙八年某日,鳌拜进宫观看少年健儿扑击
演习,玄烨不露声色,旋即命卫队擒拿螯拜,在未动一刀一枪
的情况下,除掉了权奸,震动了朝野。
年轻的康熙帝正是运用了“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
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夺取之,必固与
之。”这种“欲夺取先给予”的深沉智谋。
不放诱饵,就钓小了大鱼;想要有所得,必先付出。这种
“欲取先与”的观念,正是老子表达出的处世智慧。
“取与之道”是历史悠久的权变术。为获得他人的支持,
就得让别人也分享利益,从平时就多方付出,到了必要的时
刻才会有所回报。这个道理告诉我们,并非取和拿才是最好
的情形。要知道“取”、“与”之间千变万化,奥妙无穷,精通
取与,便能必最少的投人,获取最大的利益。我们可以认真研
究,将之运用于经营事业上,乃至于做人处世之上,必能获益
良多。
西方哲学小语
克雷洛夫:贪心的人想把什么都弄到手,结果什么都失
掉了。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
一(五十七章)
用正道治理国家,用奇术带兵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