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救真元,十全大补汤加鹿茸。
有小儿生下颈便软者,胎气不足也,由禀父之肾元虚败,峻补先天,其几庶矣。补肾地黄丸与六君子汤间服。天柱骨例之证,虽则三条总系真阳大败之候,为小儿之恶症。宜保救真元,是其大要,外以生筋等药贴之可也。
六味地黄汤(见前哮喘方内)封囟法天南星不拘多少,以姜汁炒枯,研细末,醋调涂于绢帛上,烘热贴囟上,以合为度。
泻青丸羌活川芎栀子仁龙胆草当归防风大黄上共为细末,炼蜜为丸,青黛为衣,黄豆大,清茶化下,酌量服用。
参苏饮见前咳嗽方内参苓白术散(见前疳症方内)八味地黄汤(见前肿满方内)小柴胡汤(见前咳嗽方内)十全大补汤熟地(三钱)当归(一钱)白芍(一钱)川芎(七分)
党参(一钱)白术(一钱)茯苓(一钱)甘草(一钱)肉桂(五分)黄(一钱)补肾地黄汤熟地(二钱)山药(二钱)萸肉(一钱)鹿茸(三分)丹皮(一钱)
牛膝(一钱)茯苓(一钱)泽泻(一钱)补骨脂(一钱)五味子(一钱)上为末,蜜丸,绿豆大,每服三钱,盐汤下。
六君子汤(见前咳嗽方内)生筋散治筋软无力,天柱骨倒。
木鳖子(六个)蓖麻子(六十个,去壳净。)以药研如泥,先抱头起,以手摩其颈令热,津唾调药,涂颈项。
又方治项软。
生附子(二钱,去皮)生南星(三钱,去皮)共研末,摊贴患处。
目疾证治属性:经曰∶诸脉者,皆属于目。又曰∶东方青色入于肝,开窍于目。陈飞霞曰∶夫目虽为肝窍,而五脏俱备,神之所化。故白珠属肺,黑珠属肝,瞳仁属肾,两角属心,上下眼胞属脾。五脏五色,各有所司,心主赤,赤甚者,心实热也;赤微者,心虚热也。肝主青,青甚者,肝热也;淡青者,肝虚也。脾主黄,黄甚者,脾热也;淡黄者,脾虚也。目无睛光,及白睛多而黑睛少者,肝肾俱不足也。
目内赤色,心经积热上攻。宜泻丙火,从小便而出,导赤散加黄连防风。
目内黄者,脾热也,宜泻黄散。上下眼胞肿者,脾经风热,亦同上治。
目连眨者,肝有风也。凡病或新或久,肝风入目,上下左右因风吹,儿不能任,故连眨也,泻青丸。目直视者,肝有热也。热气入目,障其筋脉,目之两角俱紧,不能转运,故直视也,泻青丸。
小儿初生目闭,此胎热也。内服地黄汤,外用胆草煎汤洗目上,一日七次,恐延缠则损目。
小儿生下,眼泡赤烂者,由产时拭洗不净,以致秽恶浸溃两目角。故两泡赤烂,至长不瘥,真金散。
小儿久嗽,其目两眶肿黑,如物伤损,白珠红赤如血,谓之血眼。内服泻白散,外用贴法。
小儿生下数月内,夜不见物,谓之雀目,由肝虚也。六味地黄汤丸,常以猪肝煮熟压之。
小儿热病,其目羞明喜暗者,风热也。宜疏散风热,清阳散火汤。
导赤散(见前夜啼方内)《集成》泻黄散治脾经积热,白珠生黄。
藿香梗(一钱二分)黑栀仁(一钱)熟石膏(一钱)防风(一钱)炙甘草(六分)净水煎,半饥服。
泻青丸(见前颈项方内)生地黄汤治小儿胎热,初生眼闭不开用。
生地(一钱)赤芍药(一钱)川芎(五分)当归(一钱)天花粉(一钱)炙甘草(一钱)灯心(十茎)长流水煎服。
《集成》真金散治小儿眼泡赤烂用。
川雅连(一钱)黄柏(一钱)当归(一钱)赤芍药(一钱)杏仁(一钱去皮尖)上锉碎,以乳汁浸一宿,饭上蒸过,取浓汁点眼内。
泻白散治小儿久嗽,两眶黑肿,白珠如血用。
炙甘草(一钱)桔梗(一钱)陈皮(一钱)桑白皮(一钱)地骨皮(一钱)又贴药用。
生地(一两)黑豆(一两)上二味用水同浸一宿,取起捣为膏,贴眼皮上,其血自散,血泪既出,肿黑自消。
六味地黄丸(见前喘哮方内)清阳散火汤治小儿风热眼疾,羞明喜暗用。
荆芥穗(一钱)条芩(一钱)川芎(五分)防风(一钱)连翘(一钱)黑栀仁(一钱)当归(一钱)熟石膏(一钱)羌活(五分)炙甘草(一钱)
灯心(十茎)水煎食后服。
涂蔚生曰∶眼科另是一种专门学问,自有方书可查。小儿除风火食热等症外,内外障疾颇少,故本书不多赘及。但其所谓之两眼角属心,当有心肾之分,未可混合。大眼角之红筋属心,红而胀大者,心实热也。小眼角则属于肾,红甚固属火甚,淡红则属相火虚也。粟黍之辨,似过于迂。诚恐差以毫厘,谬以千里耳。
耳病证治属性:经曰∶北方生寒,在脏为肾,在窍为耳。又曰∶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陈飞霞曰∶故耳本属肾,耳珠前属少阳胆经,小儿有因肾经气实,其热上冲于耳,遂使津液壅而为脓,或为清汁。亦有因沐浴水中灌为聋者。内服蔓荆子散,外用龙骨散搽之。耳珠前后生疮,浸淫不愈者,名曰蚀疮。俗谓以手指月,则令耳之前后生疮,皆用外治之法,黄柏散搽之效。
若耳中忽作大痛,如有虫在内奔走,或出血水,干痛不可忍者,用蛇蜕散。有忽然气塞耳聋,此由风入于脑,停滞于手太阳经,宜疏风清火,用导赤散加防风,或通窍丸。
耳傍赤肿者,热毒也。若不急治,必成大痈。外用敷毒散,内服清毒饮。
蔓荆子散治小儿肾气上冲,灌为聋耳。
蔓荆子(一钱)粉干葛(一钱)赤芍药(一钱)信前胡(一钱)桑白皮(一钱)木通(一钱)生地(一钱)白芍(一钱)赤茯苓(一钱)绿升麻(五钱)
甘草(一钱)灯心(十茎)水煎服。
龙骨散治小儿耳流脓出汁,以此吹之。
正龙骨()白矾()铅丹(炒,以上各二钱)胭脂胚(二钱)当门子(五厘)共为末。以绵展干耳内脓,内用小竹筒吹药入耳。
黄柏散治小儿耳珠前后生疮,浸淫不愈。
川黄柏白枯矾海螺蛸白滑石石龙骨上五味皆等分,共为末。疮湿用干搽,疮干用猪油调搽。
蛇蜕散治耳中痛不可忍,或血水或干痛用。
蛇蜕烧灰存性,为细末,鹅毛管吹入耳内,取蜕之善脱,以解散郁火也。
导赤散见前夜哭方内通窍丸治小儿忽暴聋。
雄磁石(,一钱)真麝香(五钱)共为细末,以枣研烂,和为一丸,如枣核大,绵裹塞耳中。又以生铁一小块,热酒泡过,含口内,须臾气即通矣。
敷毒散治小儿耳傍赤肿热毒也,恐防作痈用之。
绿豆粉(不拘多少)以老醋调成膏,敷肿处,干易之。
消毒散治小儿耳傍赤肿,内服之药。
羌活(一钱)防风(一钱)黄芩(一钱)连翘(一钱)桔梗(一钱)党参(一钱)川芎(七分)当归(一钱)柴胡(一钱)
甘草(一钱)生姜一片,灯心十茎、水煎服。
鼻病证治属性:经曰∶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开窍于鼻。又曰∶五气入鼻,藏于心肺,有病而鼻为不利也。陈飞霞曰∶盖鼻为肺之窍。鼻塞者,肺气不通于窍。然肺主皮毛,风寒外感,则肺气壅用而鼻塞,川芎膏。鼻涕者,肺为寒风所袭,而津液不收,则为鼻涕,细辛散疏之。
鼻者,肺受风寒,久而不散,脓涕结聚不开,使不闻香臭,则矣,万金膏。
以上三证、皆宜疏利,俱用通气散。鼻干者,心脾有热,上蒸于肺,故津液枯竭而干,当清热生津,导赤散加麦冬。如病已极,鼻干而黑,窍张帝出冷气者,肺绝也,不治之证。
鼻渊者,流涕腥臭。此胆移热于脑,又名脑崩,宜用辛夷散。
凡小儿初生三朝一七,忽然鼻塞,不能吮乳,不得呼吸者,因乳母夜卧之时,不知回避,鼻中出气,吹儿囟门,或因洗水未避风寒,所以致儿鼻塞。通关散和葱膏摊帛贴囟门愈。鼻衄者,五脏积热所致。盖血随气行,得热而妄动,溢出于鼻。宜凉血降火,加减地黄汤,外用吹鼻散。
《集成》川芎膏治小儿外感风寒,肺气壅闭而鼻塞。
川芎(一钱)细辛(一钱)本(一钱)白芷(一钱)炙甘草(一钱)梅花片(七分)杏仁(一钱,去皮头)
当门子(三厘)共研细末,炼蜜为丸,龙眼核大,每服一丸,灯心汤化下。
《集成》细辛散治小儿风寒所袭,鼻流清涕用。
党参(一钱)前胡(一钱)细辛(四分)防风(一钱)川芎(五分)炙甘草(一钱)共为末,每服一钱,姜葱汤调下。
《集成》万金膏治小儿风热侵肺,鼻不闻香臭。
羌活(一钱)川芎(一钱)细辛(六分)木通(一钱)麻黄(一钱)菖蒲(一钱)共为细末,每服一钱,以蜜和匀,姜汤化服。
导赤散(见前夜啼方内)《集成》丽泽通气散治小儿鼻涕鼻用。
羌活(六分)独活(六分)苍术(一钱)防风(一钱)升麻(五分)荆芥穗(一钱)粉干葛(一钱)白芒(一钱)川芎(五分)木通(一钱)麻黄(一钱)
细辛(五分)炙草(一钱)生姜三片。大枣三枚,水煎食后服。
《集成》辛夷散治小儿鼻流浊涕而腥臭用。
辛夷仁(一钱)苍耳子(一钱)白芷(一钱)薄荷叶(一钱)黄连(一钱)共晒干为末,每服一钱,葱汤调下。
《集成》通关散治乳子鼻塞不能吮乳。
香附子(一钱)川芎(一钱)荆芥穗(一钱)直僵蚕(一钱)细辛(七分)
猪牙皂(一钱)共为细末,以葱捣成膏,每用末药五钱。与葱膏和匀,摊软帛上,临卧烘热,贴儿囟门上,早晨取去。
《集成》加减地黄汤治小儿鼻中出血用。
生地(二钱)黄芩(一钱)黑栀仁(一钱)赤芍(一钱)茅根(一钱)水煎温服。
《集成》吹鼻散治小儿鼻出血用。
黑栀仁(炒)乱油发(烧存性,俱等分)共为细末,微吹鼻中。
口疮证治属性:经曰∶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开窍于口。又曰∶脾气通于口,脾和,口能知五味矣。
陈飞霞曰∶口者,脾之外候。鹅口者,口内白腻满舌,如鹅之口,此肺热而心脾为甚,故发于口也。内服沆瀣丹,外以保命散吹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