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视鸡冠色。凶看瘀血凝。
五脏生成篇云。赤如鸡冠者生。赤如血者死。言察病患之色赤如鸡冠。谓赤而明润。故曰生。察病患之色赤如血。谓赤而惨暗。故曰死。
诊时须审委。细察在叮咛。
凡医者。必须望闻问切。上文既已察其色。闻其声。切其脉。至此复须审委细察以问之。庶可万全。叔和之所以叮咛戒告者。欲以儆后人也。下四藏仿此。
实梦忧惊怪。虚翻烟火明。
灵枢云。心气盛则梦善笑恐畏。厥气客于心。则梦见丘山烟火。所谓心气盛者。实之谓也。所谓厥气客者。虚之谓也。张世贤曰。心脏有余。则梦或忧或惊。或怪异之事。心脏不足。则梦烟火光明。化竭而见本矣。
秤之十二两。大小与常平。
四十二难曰。心重十二两。中有七孔三毛盛精汁三合。主藏神。
心脉见于三部歌
三部俱数心家热。舌上生疮唇破裂。狂言满目见鬼神。饮水百杯终不歇。
数则为热。三部俱数。则心火炽盛。而成燎原之势矣。舌者心之外应。唇者脾之外应。火炎则土燥。故舌上生疮。而唇为之破裂矣。心藏神。心热盛则神昏。而满目见鬼神也。火盛则水衰。乃欲饮水以自救。故饮百杯而终不歇也。
心脉歌
心脉芤阳气作声。或时血痢吐交横。
芤为阳火。火之发也有声。芤主失血。心脉见芤。则火逼血而错经妄行。
故吐血之时。哮哮有声也。或传于府。而作血痢之证。
溢关骨痛心烦躁。更兼头面赤。
溢上出鱼际也。关下入关中也。烦出于肺。躁出于肾。诊得左寸上出于鱼。而下入于关。则为心火炽盛。而成燎原之势。上出于鱼。则炎上而灼肺。下入于关。则风火交加。炎上灼肺。故面赤而烦。风火交加。则水涸而躁矣。
按医说云。王叔和脉诀论曰。溢关骨痛心烦躁。通真子解云。心脉盛而溢。关则筋紧而骨束。是以骨痛。师曰。筋紧有筋挛之疾。岂得骨痛。所以心脉盛而骨痛者。心属火。骨属肾水。心脉溢关。则水不胜火。煎熬得骨痛。非筋紧也。
大实由来面赤风。燥痛面色与心同。
心属火。在色为赤。心脉而见实。则为心经实火。心之华在面。肺合皮毛。
火盛则伤金。故皮肤燥痛而面色赤也。
微寒虚惕心寒热。
心不足则人惊惕。心脉见微。则为心火不足。然少阴为标寒本热。故虚惕而有寒热交作之证矣。
急则肠中痛不通。
心脉急为心邪干于小肠也。急为风热传于小肠。故不通而作痛矣。经云。心脉急。名曰心疝。少腹当有形。又举痛论云。热气留于小肠肠中痛。
瘅热焦渴。则坚干不得出。故痛而闭不通矣。
按大奇篇云。心脉搏滑急为心疝。帝曰。诊得心脉而急。此为何病。病形何如。岐伯曰。病名心疝。少腹当有形也。帝曰。何以言之。岐伯曰。心为牝藏。小肠为之使。故曰少腹当有形也。
实大相坚并有滑。舌强心惊语话难。
大。心脉也。滑。相火脉也。君火以宁。则相火以位。今心脉实大而滑。则君相二火交煽于上舌乃心之苗。故舌强心惊。而语言謇涩矣。
单滑心热别无病。
滑为水中之火。相火脉也。今见于心部。别无兼见之证。则为君臣道合。
不过为之心热而已。
涩无心力不多言。
心主血脉又主言语。上文云。心脉平则声言爽气清矣。涩为血少。心部而见涩脉。则为心血不足。而懒于言语。
沉紧心中逆冷痛。
沉紧为太阳寒水。心部面见沉紧。则为寒水之气。厥逆于上而心中冷痛矣。所谓心中者。胃之上也。
弦时心急又心悬。
心主血脉。弦为寒。为收引。心脉弦。则经脉收引而急矣。经云。心脉弦。心下有水气。故曰又心悬。
肝脏歌
肝脏应春阳。连枝胆共房。色青形象木。位列在东方。
四十一难曰。独肝有两叶。以何应也。然肝者。东方木也。木者春也。万物之始生。其尚幼小。意无所亲。去太阴尚近。离太阳不远。犹有两心。故今有两叶。亦应木叶也。四十二难曰。胆在肝之短叶间。重三两三铢。盛精汁三合。故曰连枝胆共房也。又金匮真言曰。东方色青。入通于肝。
按阴阳应象大论云。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心。肝主目。
在天为元。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元生神。神在天为风。
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脏为肝。在色为苍。在音为角。在声为呼。在变动为握。在窍为目。在味为酸。在志为怒。怒伤肝。悲胜怒。风伤筋。燥胜风。酸伤筋。辛胜酸。
按金匮真言论云。帝曰。五脏应四时。各有收受乎。岐伯曰。东方色青。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其病发惊骇。其味酸。其类草木。其畜鸡。其谷麦。其应四时。上为岁星。是以春气在头也。其音角。其数八。是以知病之在筋也。其臭臊。
含血荣于目。牵筋爪运将。
肝藏血。开窍于目。目得血而能视。故曰含血荣于目。五脏生成篇云。肝之合筋也。其荣爪也。故曰牵筋爪运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