瘭疽乃心火热毒见于五心作痛者。其状如泡疹而血赤。外形虽小而内毒热甚。在心间最难治之。如在四肢手足心者可治之。虽可治。其治必早。若迟则毒在心。令腐肉。虽神仙莫救也。如在手心用洪宝丹外截其潮血。内以冲和膏留头收功。如在足心外洪宝丹敷胫踝骨四围一二寸阔。内以冲和膏收功。
回阳玉龙膏加减法治诸阴发背。流注。鼓椎风。久损痛。冷痹。风湿。诸香港脚冷肿。无红赤色。痛不可忍者。及足顽麻。妇人冷血风等症。盖此药性温热。故治诸阴。第一妙方也。
草乌(三两炒)南星(一两炒)军姜(二两煨)香白芷赤芍(一两炒)肉桂(五钱)上为细末。止用热酒调敷。用法于后。
夫人之血气周流一身。周而复始。无有间断。苟有一脏或一腑亏虚。感外邪风寒暑湿袭入经络凝泣血脉有之。内七情交感。痰涎壅滞。令人寒热。久而血脉不通。隧道阻塞。而有之。凡手足经络有虚有实。有寒有热。热则易治。寒则难痊。故庸俗不知虚实。
不辨寒热。如盲人骑瞎马。夜行深渊。岂有不危哉。凡学医之士。看此书。识其经络部位。辨其寒热虚实。察其表里相应。则万不失一。况此方内有军姜肉桂足以御寒。能生血热血。草乌南星能破恶除坚。祛风化毒。活死肌。除骨痛。消结块。赤芍白芷能散滞血。止痛生肌。加酒行药性。虽有十分冷症。未有不愈。正如发寒灰之。枯木之春。大抵冷症则肌肉阴烂。不知痛痒。有知痛者多附于骨。
痛久则侵入骨髓。非寻常药能及矣。惟有此方祛阴毒。回阳气。住骨中痛如神。凡用当减当加。活法于下。
治阴发背满疮面黑烂。四围好肉上用洪宝丹把住中间。以此膏敷之。一夜阳气自回。黑处皆红。
当察其红活以透即止。此药却以冲和膏收功。如欲作脓。又以南星草乌末加于冲和膏内用之。如阳已回。黑以红。惟中间一点黑而不能红者。盖血已死也。可用朴硝明矾末。又方白丁香
砂乳香末唾调匀。点于黑红交处一圈上。以冲和膏盖之。次早去药。黑死肉如割去。甘草水洗净方可上生肌合口药收功。如黑肉未净。须去净为妙。
冷流注多附骨硬不消。骨寒而痛。筋缩不能伸屈。庸俗误用刀针。又无脓血。止有屋漏清汁。
或有瘀黑血。宜此方敷之。如稍缓再加军姜白芷肉桂草乌等分。热酒调敷。则骨寒除而痛自止。气温和而筋自伸。肉亦软而肿即消。亦不可无木腊。以其性能破坚肿最妙。亦不可多多亦解别药性故也。
一治鹤膝风痛。日夜难禁。皆起于风寒湿虚是也。内经云。风寒湿气合而为痹。痹者痛也。此症有三。一是两膝相。行步振掉。膝胫骨而微肿。二是膝胫骨交接处。大如鼓椎。腿股内消。皮缩裹骨。
三是上腿肿大。下胫冷消。盖足膝属肝。肝虚而受邪。凝泣血脉。有去无返。故上腿肿而愈大愈热。
下胫冷而愈瘦。筋愈缩。如此久而肉亦烂。骨亦腐。又云。腐骨一出。神仙无术。如未破。肌肉未死。
宜以此药酒调敷膝骨上腿肿处。以住骨痛。使阳气自回。又冲和膏涂于下胫冷处。引其血气流通。
能贯经络。再以玉龙膏敷冷热交接处。引其无蓄积之阴。内再服追风丸。倍加乳香。以伸缩短之筋。
当在此方如法治之。无不愈者。如人欲出。方可用五积散加姜桂当归川乌牛膝槟榔木瓜为丸为散。茶酒任意服之。应验如神。
凡男妇久患冷痹血风。手足顽麻。不能举动。用绢绵袋盛此药长缚缠痛处。初如虫蚁行。是其功也。如痹甚再加丁皮吴茱萸没药大川乌等分于内。缠之外。服追风丸。表里交攻。去病如神。
风香港脚痛不可忍。服追风丸。外以此方加面用姜汁调匀热敷效。如立止痛。加乳香没药末于内。酒调敷最妙。
治久损骨筋疼痛。或坠压跌仆伤折。不曾出血。久凝于内。如鸡肺。附于肋间。轻如苔藓之晕。
少壮时血气冲和。不能为害。至年老力衰遇之。风寒湿气。其痛即发。宜此药热酒敷。内服搜损寻痛丸。表里治之为妙。血气虚弱。病在胸肋腰背。谓之脱垢。不除之久变为血结劳病。岂论老少。重则一身尽痛。轻则一拳半肘。急治之。此根蒂之病。劳未成易治。已成则难治。非此一剂而能除哉。
一法只用南星草乌少加肉桂。能去黑烂溃脓谓之小玉龙。此法大效。
一治石痈用小玉龙热酒敷。外用洪宝箍住四围。待成脓后破之。
一治吹乳乳痈等。初发切不可用凉药。恐水住其血。不能化乳。宜此方中加南星姜汁酒匀调热敷即消。欲急消加草乌末能破恶除寒。如已成痈。则从冲和膏治之。或加草乌南星二味为妙。如破后当观其源。若原于冷。用冲和收功。原于热。用洪宝膏退热生肌。须加乳香没药止痛。再服神效栝蒌散治之效。
一宿痰失道。痈肿无脓者。用此药点头病必旁出再作为佳。不然则元阳耗为败症。如遇败症。当用玉龙膏敷之。拔毒成脓。内服通顺散加桔梗半夏当归肉桂等药。如病红活热骤。则用冲和膏为佳。
切不可用凉药。此药能拔毒成脓。有脓即止。亦不可过。若能用陷脉神剂尤妙。出在外科精要。
一治吐痈一症。十有九死。盖人之脾胃属坤土为阴。凡气血潮聚。趋热避寒。故多为内痈。不能外现。间有微影欲出。或又被冷药所触。及服凉药。虽有神仙。莫能施治。可不慎乎。凡有此症。初觉腰痛。且于按之痛苦。走闪移动。则为气块。若推根不动。外面微有红肿。则为内痈。急以此方拔出毒气。作成外痈。则用冲和膏收功。内服通顺散加忍冬藤。治法如前。若痈自能外现。不可用此方。只用冲和膏为妙。当顶用玉龙贴之。有头自现自破。
若流脓不快。根据法用洪宝丹三分。姜汁七分茶调敷之。脓出皆尽。内服十宣平补生肌。外则冲和收功。
此症阴多阳少。最损人。如将安之际。大服补气血药则易愈。若孕妇患此症。异乎平人。宜紫苏饮安胎。勿轻用峻利。如临产则儿与脓俱下。若尚远则脓自大便下。若初萌则可消之宜早矣。
洪宝膏(性凉)治诸热痈疽等毒。十分势热。宜用此药相兼用之。盖此性凉能化血。又能破肿止痛。若遇阴症阴疮。能助痛。能凝血死肌烂肉。治金疮止血。乃第一药也。余外可为前二膏之佐辅尔。冲和性温。玉龙性热。此洪宝性寒。此三药当参详。临症施治。在于活法加减也。如将之用兵。正兵奇兵伏兵之意。
立功取胜。非神圣工巧通变之士。岂能用之哉。
天花粉(三两)姜黄(一两)白芷(一两)赤芍药(二两)共为细末。茶酒蜜汤乘热涂之。
海上仙方治内痈有脓及败血腥腐臭秽殊甚。遂至脐腹痛。
乃败浊脓血所致。用此推之甚验。
白芷(一两)白芍药(半两)白矾(枯半两)单叶赤葵根(二两)上为末。用黄蜡白矾溶为丸桐子大。空心食前米饮送下三十丸。待脓出尽。宜十宣散补之效。
内痈奇方大鲫鱼(一斤一个去肠鳞净少以枯矾入腹填腹一时辰洗去矾)用猪油煎熟食之令净。治肠痈痢疾甚效。
追风丸治男妇血风冷痹。手足麻及流注鼓椎风。
牛膝(三两酒浸炒)当归(酒浸焙三两)薏苡仁白芷川芎(各二两)羌活防风(炒)川乌(一个炮)赤芍(炒)天麻(炒)草乌(炒)肉桂干姜(炒各一两)
丁香乳香没药木香沉香(焙各五钱)木瓜(炒二两)上末蜜丸。每服三十丸酒下。香港脚用酒糊丸酒下。或用末酒调下。忌热酒茶半日。
搜风寻痛丸治遍身痛久损骨痛。能接骨及金刀伤。
乳香没药茴香(各三钱炒)当归(一两)军姜(五钱炒)肉桂(三钱)川芎(一两)丁皮(五钱)薏苡仁(一两如筋绝麻绝加之二两)独活(五钱炒)
草乌(五钱炒黄)骨碎补(二两炒)赤芍(五钱炒)白芷(五钱炒)
石粘藤(□□□)上末蜜丸弹子大。用生姜嚼温酒吞下。或姜酒调末服亦可。如折伤先服此。一服觉遍身麻。次可用药接骨。接骨方内再加草乌一钱半。亦酒调服量人老幼虚实加减用之。如服此药。其人麻不解。可用大乌豆煎脓汁服之即解。如无以淡豆豉煎脓汁亦妙。如吐加姜汁。
神效复元通气散治一切恶疮初觉时。连进三服如失。
当归(三两)甘草(一两)熟地黄(各一两五分)黄(一两)白芍(一两)天花粉(一两)金银花
生地黄(五钱)上咀每服五钱。水酒各一钟煎八分温服。分上下食前后用之。之十二以后各分门类。定立奇验神方。之十二
肺痈主方神效桔梗汤加减法治咳而胸膈隐痛。两肿满。咽干口燥。烦闷多渴。时出浊唾腥臭。
桔梗(新白的炒一钱)贝母(去心)知母(炒)浓桑白皮(炒)栝蒌仁(去油)当归(酒浸)百合(蒸各八分)杏仁(去皮尖五分)地骨皮薏苡仁(微炒)
枳壳(麸炒)玄参青黛紫菀麦门冬(去心各七分)甘草(三分)上咀作一剂水二钟。姜皮五分。不拘时食后服。如一喘加苏子莱服子。一肺虚咳加人参阿胶。
一热燥加黄芩栀子。一有脓血加合欢皮茅根。一便秘加酒煮大黄。一心烦咳痛加朱砂红枣。
一咳引咽嗌桔梗玄明粉。
以上药品俱近时所用。加减取效甚捷。殊不知古方用五味粟壳葶苈冬花乌梅等收涩之剂。近时不同古法。学人究心详之。
肺痿主方千金煮肺汤治肺痿咳吐脓血。或自汗呕吐消渴。大小便不利等症。
猪肺(一具不用吹的洗净血臊入药扎定)青黛(福建靛花末二钱)川蜜(三钱)
红枣(九枚)共入肺内扎定下锅煮熟。患者自己食之。二三次。以尽为度。至重不过一二具肺自安。
肠痈主方犀角大黄汤治肠痈腹濡内隐隐痛。大小便秘涩。
犀角(真的镑末一钱煎好后入)大黄(酒炒一钱二分)牡丹皮梅仁(去皮尖)冬瓜仁(二钱)薏苡仁芒硝(七分)金银花(三钱)上咀一剂水二钟空心服。
一又次服太乙膏或蜡矾丸及失笑散大效。
乳痈主方神效栝蒌散治乳痈乳疽已成者化脓为水。未成者即消。如瘰更效。
栝蒌仁(大的二个同捣如泥)甘草当归(各五钱)没药乳香(各一钱另研)
大力子(酥炙末□分)上作二剂用酒煎至二碗。分三次服之。一切痈疽发背皆治并效。如数剂未消尽。加人参黄川芎当归白术等补药即消。如神。
瘰部论夫瘰者。内经云。九漏是也。古方书所载名状不一。难以详述。其生也。此疮多生于项腋之间。
或牵蔓于胸胁。其形如梅李之状。其因皆是蓄怒而成。项胁是肝经所络之处。肝胆是将军之官。直而不屈。少有不遂。故肝经蓄怒。肝主筋。肝病则筋缩。筋缩多结于项腋。肿核连牵。故名瘰。延结日久。亦化脓水溃烂。其疮最难得愈。胆经多气少血。肝经多血少气。世人不知其根由于脏腑虚实。
之所因。根之所得。治之所宜。辨之吉凶。察之生死。得其法。取效立验。不得其法。妄言擅医。
专以蚀药点之。或以针刀割之。亦如割韭相同。但取其标而未治其本。殊不知症实在根本也。若不治其本。终不能济事。反以为害。余之素治专治其根。取效异验。不敢自秘。
世人共之。是其心也。
九名所属野狼其根在于肝。因不遂。蓄怒而得之。
鼠其根在胃。因食鼠餐之物。胃受毒而播于肝。
脓其根在胆。因不遂志得之。
蝼蛄其根在大肠。因食蝼蛄及蝎虎所伤之物而误食之所生。
蜂其在脾。因食蜜物及蜂毒之物得之。
蜈蚣其根在肺。因食蜈蚣所游毒物得之。
蛴螬其根在心。因喜之太过得之。
瘰其根在肾。因食物肾及血发得之。
转脉其根在小肠。因惊恐失枕得之。
辨瘰生死法如患人二日内有赤脉上下贯至瞳人。见一脉主一岁死。一脉半主一岁半死。二脉二岁死。三脉三岁死。无赤脉者可治。或一目有。一目无。半吉凶亦可治。如不早治。亦恐一目赤脉而至二目有之。不可不察也。
灸瘰法凡灸瘰用独蒜切片。如二铜钱浓于疮上。以蕲艾壮灸之九壮。或如年壮。初发即愈。如有五七个者先以孙灸之。次灸子。次至每。再次至祖。已溃未溃。俱可以灸之。
瘰取穴灸法将患人两手仰置肩上。微举后跟内踝骨尖上灸之七壮。两边有。则二穴灸之。如一边有以左灸右。右灸左。又肩二穴。在肩骨尖上灸之。亦同前。
治法立效散初一发时宜服此药。一名六一散。一名天水散。一名益原散。能抑火解毒。去赤脉。消暑祛瘰之毒。
桂府滑石(六两水飞)甘草(一两二钱炙)上末每服一二钱。用米汤调送下。一日三服。夜再一服。五七日后次服。
立应散治瘰必用神方。
花斑蝥(二十八个同糯米炒黄去米及头足)姜蚕(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