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向背
向背,左右之势也。向内者向也。向外者背也。一内一外者,助也。不内不外者,并也。如(好)字为向,(北)字为背,(腿)字助右,(剔)字助左,(贻)、(棘)之字并立。
(6)偏侧
一字之形,大都斜正反侧,交错而成,然皆有一笔主其势者。陈绎曾所谓以一为主,而七面之势倾向之也。下笔之始,必先审势。势归横直者正。势归斜侧戈勾者偏。
(7)挑
连者挑,曲者。挑者取其强劲,者意在虚和。如,曲直本是一定,无可变易也。又如(献励)之撇,婉转以附左,(省炙)之撇,曲折以承上,此又随字变化,难以枚举也。
(8)相让
字之左右,或多或少,须彼此相让,方为尽善。如(马旁糸旁鸟旁)诸字,须左边平直,然后右边可作字,否则妨碍不便。如
(峦)字以中央言字上画短,让两糸出,如(辧)字以中央力字近下,让两辛字出。又如(鸣呼)字,口在左者,宜近上,(和)、(扣)字,口在右者,宜近下。使不妨碍然后为佳。
(9)补空
补空,补其空处,使与完处相同,而得四满方正也。又疏势不补,惟密势补之。疏势不补者。谓其势本疏而不整。如字之空右。(戈)字之空左。岂可以点撇补方。密势补之者,如智永千字文书聇字,以左画补右。欧因之以书圣字。法帖中此类甚多,所以完其神理,而调匀其八边也。
又如(年)字谓之空一,谓二画之下,须空出一画地位,而后置第三画也。
(垩)字谓之豁二,谓一画之下,须空出两画地位,而后置二画也。”(烹)字谓之隔三,谓了字中勾,须空三画地位,而后置下四点也。右军云“实处就法,虚处藏神”,故又不得以匀排为补空。
按:此段说出虚实相生的妙理,补空要注意“虚处藏神”。补空不是取消虚处,而正是留出空处,而又在空处轻轻着笔,反而显示出虚处,因而气韵流动,空中传神,这是中国艺术创造里一条重要的原理。贯通在许多其它艺术里面。
(10)复盖
复盖者,如宫室之复于上也。宫室取其高大。故下面笔画不宜相着,左右笔势意在能容,而复之尽也。
如(寳容)之类,点须正,画须圆明,不宜相着与上长下短也。
薛绍彭曰:篆多垂势而下含,隶多仰势而上逞。
(11)贴零
如(令今冬寒)之类是也。贴零者因其下点零碎,易于失势,故拈贴之也。疏则字体宽懈,蹙则不分位置。
(12)粘合
字之本相离开者,即欲粘合,使相着顾揖乃佳。如诸偏旁字(卧鋻非门)之类是也。
索靖曰:譬夫和风吹林,偃草扇树,枝条顺气,转相比附。赵孟頫曰毋似束薪,勿为冻蝇。徐渭曰字有惧其疏散而一味扭结,不免束薪冻蝇之似。
(13)捷速
李斯曰用笔之法,先急回,后疾下,如鹰望鹏逝,信之自然,不复重改,王羲之曰一字之中须有缓急,如乌字下,首一点,点须急,横直即须迟,欲乌之急脚,斯乃取形势也。(风鳯)等字亦取腕势,故不欲迟也。《书法三》曰(风)字两边皆圆,名金剪刀。
(14)满不要虚
如(园图国回包南隔目四勾)之类是也。莫云卿曰为外称内,为内称外,(国图)等字,内称外也。(齿豳)等,外称内也。
(15)意连
字有形断而意连者如(之以心必小川州水求)之类是也。
字有形体不交者,非左右映带,岂能连络,或有点画散布,笔意相反者,尤须起伏照应,空处连络,使形势不相隔绝,则虽疏而不离也。(戈)
(16)复冒
复冒者,注下之势也,务在停匀,不可偏侧欹斜。凡字之上大者,必复冒其下,如(雨)字头、(穴)字头之类是也。
(17)垂曳
垂者垂左,曳者曳右也。皆展一笔以疏宕之。使不拘挛,凡字左缩者右垂,右缩者左曳,字势所当然也。垂如(卿乡都夘夅)之类。曳如(水支欠皮更之走民也)之类是也(曳,徐也,引也,牵也)。
(18)借换
如醴泉铭(秘)字,就示字右点作必字左点,此借换也。又如(鹅)字写作(鵞)之类,为其字难结体,故互换如此,亦借换也。作字必从正体,借换之法,不得已而用之。
(19)增减
字之有难结体者或因笔画少而增添,或因笔画多而减省。(按:六朝人书此类甚多)
(20)应副
字之点画稀少者,欲其彼此相映带,故必得应副相称而后可。又如(龙诗讐转)之类,必一画对一画,相应亦相副也。
更有左右不均者各自调匀,(琼晓注轴)一促一疏。相让之中,笔意亦自相应副也。
(21)撑拄
字之独立者必得撑拄,然后劲健可观,如(丁亭手亨寜于矛予可司弓永下卉草巾千)之类是也。
凡作竖,直势易,曲势难,如(千永下草)之字挺拔而笔力易劲,(亨矛寜弓)之字和婉而笔势难存,故必举一字之结束而注意为之,宁迟毋速,宁重毋佻,所谓如古木之据崖,则善矣。
按:舞蹈也是“和婉而形势难存”的,可在这里领悟劲健之理:“宁重毋佻”。
(22)朝揖
朝揖者,偏旁凑合之字也。一字之美,偏旁凑成,分拆看时,各自成美。故朝有朝之美,揖有揖之美。正如百物之状,活动圆备,各各自足,众美具也。王世贞曰凡数字合为一字者,必须相顾揖而后联络也。(按:令人联想双人舞)
(23)救应
凡作一字,意中先已构一完成字样,跃跃在纸矣。及下笔时仍复一笔顾一笔,失势者救之,优势者应之,自一笔至十笔廿笔,笔笔回顾,无一懈笔也。
解缙曰上字之与下字,左行之与右行,横斜疏密,各有攸当,上下连延,左右顾瞩,八面四方,有如布阵,纷纷纭纭,斗乱而不乱,浑浑沌沌,形圆而不可破。
(24)附丽
字之形体有宜相附近者,不可相离,如(影形飞起超飮勉),凡有(文旁欠旁)者之类。以小附大,以少附多。
附者立一以为正,而以其一为附也。凡附丽者,正势既欲其端凝,而旁附欲其有态,或婉转而流动,或拖沓而偃蹇,或作势而趋先,或迟疑而托后,要相体以立势,并因地以制宜,不可拘也。如(庙飞涧胤嫄慝导影形猷)之类是也。(按:此段可参考建筑中装饰部分)
(25)回抱
回抱向左者如(曷丐易匊)之类,向右者如(艮鬼包旭它)之类是也。回抱者,回锋向内转笔勾抱也。太宽则散漫而无归,太紧,则逼窄而不可以容物,使其宛转勾环,如抱冲和之气,则笔势浑脱而力归手腕,书之神品也。
(26)包裹
谓如(园圃)之类,四围包裹也。(尚向)上包下,(幽凶)下包上。(匮匡)左包右,(甸匈)右包左之类是也。包裹之势要以端方而得流利为贵。非端方之难,端方而得流利之为难。
(27)小成大
字之大体犹屋之有墙壁也。墙壁既毁,安问纱窗绣户,此以大成小之势不可不知。然亦有极小之处而全体结束在此者。设或一点失所,则若美人之病一目。一画失势,则如壮士之折一股。此以小成大之势,更不可不知。
字以大成小者,如之类。明人项穆曰:“初学之士先立大体,横直安置,对待布白,务求匀齐方正,此以大成小也。”以小成大,则字之成形极其小。如(孤)字只在末后一捺,(寜)字只在末后一亅,(欠)字只在末后一点之类是也。《书诀》云;“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通篇之主。”
(28)小大成形
谓小字大字各有形势也。东坡曰:“大字难于密结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而有余。”若能大字密结,小字宽绰,则尽善尽美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