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二上陈情表太宗屈杀伍娘子
却说木兰一日问于铁冠曰:“弟子闻仙道长生,必如何而生可长焉?”铁冠曰:“木兰,吾谓尔人杰也,何中质之不若耶?夫天道运行,春生秋杀,夏茂冬藏。人生而壮,衰而死,何异焉?长生者不亦逆天而行,怪于人欤?所谓仙者,则天之道,体之于身,得之于心,死而不愧,奚能长生?子不见古之不死者,终归于死,今之长生者,终丧其生。斯岂仙道耶?故曰:气不可以长保,精不可以长固,神不可以长守。
所可长固、
长守、长保者,性也,天赋之命也。事天者为仙道。圣人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不亦深而远乎?”木兰又问曰:“古之修仙,必云炼丹。而丹则有玉液、金液、木液之别,其理可得闻乎?”铁冠曰:“丹者,心也。炼心即是炼丹。玉液、金液、木液,则吾不知也。至若九转七返之说,愈属虚空,不过推求卦数之理。盖七乃火之成数,九乃金之成数。取火炼金,曰转,曰返,学道者致虚极,守静笃,听其自然,岂肯劳心为是耶?”木兰唯唯而退。
又一日,铁冠谓木兰曰:“性命二字,各有天人之别。欲修天性,先化人性,欲立天命,先立人命。所谓人性者,气质之性也。气质性化,而天性可全。人命者,血气之命也。血气坚固,而天命可保。故曰四大假合。气以成形,五常不紊。理以成性,盖父母生形即兆,天性已赋,性依命立之谓也。诚则明,明则着,能变能化,命从性生之谓也。比如因天地水火气而生树,因树而生花,因花而生果,即是命中有性;因果而又生树,开花结果,是性中又有命也。”木兰曰:“性命原于天,花果原于树。性有天气性、气质之分,命有天命、血气之别,花果亦岂有二乎?”铁冠曰:“有是树有是花,非树先而花后,待时而发耳。有是花必有是果,非花先而果后,气充而成耳。万物各有一太极。若树之有心,果之有仁。知此则知命中有性也;知此则知草木春生秋杀,天命也;春华秋实,天性也。至若灌溉太过,栽培不及,当生而不生,当华而不华,犹天性为人性所戕,天命为人欲所害,归之于气数,岂不哀哉!若夫果者逢春蒙泉,核开仁出,枝叶蔓生,知此则性中有命,可不言而喻也。花果则黄白者多香,紫赤者多臭,又气质之性,使之然也。物之气质不可变,人之气质则无不可变,此人之所以灵于物也。人之终不能变者,是尚未远于物也。”
木兰曰:“草木无土不生,性命双修,大道非戊已不成。《易》曰:君子黄中通理。其说可得闻欤”?铁冠曰:“圣经第一义,便曰:在止于至善。非指心地,而言修性之初,下手切处也。知止而后能定、能静、能安、能虑、能得,是言心已明,而性已见矣。明明德于天下,必先治其国,齐其家,修其身,正其心,诚其意,致其知,此圣人尽性之事也。格物知至,意诚心正,身修家齐,国治平天下,此圣人至命之事也。圣人成已成物之功,如斯毕矣。今子言万物非土不生,大道非戊己不成,要晓得大学之道,总重在意诚二字。意者,土也,非戊己而何?《中庸》云:君子必慎其独也。慎字与诚字,虽有表里之分,至若慎独,则与意诚无异。意定则精神日强,而智慧日生;意不定则精神日竭,而智虑日衰。古人于心明性见之余,却注意于规中,温养元神,阴阳自然妙合,不假一毫人力,由意定之效验也。故上古真仙,谓意为黄婆,阴阳为男女,无神出现为产婴儿,岂有他哉!性命双修,大道止矣尽矣!”木兰曰:“弟子今受师命,如瞽目复明。但真意之妙,素所未知,祈师再委曲详言,弟子永远供奉。”铁冠曰:“尔要知真意耶?须看鸡之抱卵,猫之捕鼠,专心致志。念兹在兹。真意一现,恍惚杳冥,如云中之月,水中之鱼,乍见乍不见,必也。如慕名未会面的一个朋友,千里寻之,不得一见,恰在路上相逢,就要认亲面目,原来是这个模样。紧紧拉着,不肯放手。久之自然熟习,故曰铅汞相投,自然凝合。古人谓之玄关一窍,熟知即真,意之大定也。”铁冠乃歌曰:
心地了了,性天明明。
阴阳妙合,复命归根。
玄关意土,黄婆别名。
中央正位,自产胎婴。
铁冠歌罢,忽然香风阵阵,天花乱坠。俄两天雷大震一声,师弟二人俱向北而拜。自此,铁冠以后绝口再不谈道。
却说朱天禄偶沾寒疾,召木兰曰:“吾朱氏世代善良,崇儒重道,乐善好施。今汝又笃志修行,吾愿尔始终如一。汝弟年未及冠,汝当善教,使之有成。”更无多嘱,语毕而逝。木兰尽礼守制,衣衾棺椁尽如古式,卜葬于木兰山阴。未过一年,杨氏亦故,合葬于天禄坟右。木兰率弟金兰,居庐守墓。甫及半年,太宗并娘娘诏旨至,木兰就墓前举香跪接。
皇诏云:
朕念公主文武兼优,逸才堪羡。今年北番来朝,尚念公主之德,脸灸人口。朕思卿甚切,公主作速来京,以慰朕望。
娘娘懿旨云:
寡君思公主忠孝勇节,堪为宫中女师傅。皇上视公主如子,公主未尝视皇上如父。公主宜速补前愆,来京省过,以慰皇上及寡君之心。钦哉,毋违!
木兰读毕,顿首谢恩。连夜修起陈情表章,付天使回京。太宗见木兰未至,心中不悦。只得开表看云:
臣儿木兰,罪孽深重。不自天绝,祸延考妣。于月日变出仓猝。臣儿窃自思维,向因亲老多病,改面北征,纪年而回,意承欢于膝下,以乐父母之余年。无如父之形愈老,母之病转笃。今也罔极之悲既兴,风木之恨更切。思殉亲于九地,用情恐伤太过,聊守制以三年。读礼自愧未深,特室筑于场,尽寸心而抚幼弟。依灵致奠,忆笑语而想音容。君父之召虽殷,臣儿之情难释。俟成祥之日,诣阙谢恩。皇上宏仁若天,皇后博载若地,量情赦宥。
太宗看罢,称羡不已。
再说饮天监李淳风,夜占干象,见妖星居于紫薇垣中。次日上殿奏曰:“臣昨夜见妖星现紫薇垣中,请万岁尽除官中新进之妃。”太宗准奏,曰:“将宫中新进女子三百余人,尽行放出,只留才人武曌在内。”太宗又命李淳风当殿卜筮,太宗亲自行礼,得天泽履第三爻。其辞曰:
眇能视,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凶,武人为于大君。
李淳风奏曰:“干,君德也,兑,少女也。少女邻于君右。夫曰眇不可以共视,曰跛不可以共履,宜远而不宜近之人也。若狎而玩之,是不可履而履焉。譬如虎尾,必有咥人之凶。武人为于大君,将来弄权误国,乱唐室天下,必武氏之女也。斯人现居宫中,大约面貌柔善,令人狎亵;心必阴恶,所谓庸违象恭者也。”太宗听奏,默然回宫。次日,迁武才人出宫为尼,令他皈依佛教,参学性理,自然慈悲应物,方便处事,明善恶报应之说,俾作良善女子。不料武曌身虽为尼,却与学士张昌宗、许敬宗苟合,并未持戒茹素。
过了一年,太宗又召李淳风,问以妖星之事。淳风奏曰:“妖星虽离禁中,但其形未化。万岁宜修德以禳之,切不可乱诛好人。”张昌宗恐又累及武曌,密奏曰:“武与伍字异而音同。镇北侯伍登,手握重权,素有伍娘子之称。近闻此人以交通突厥,有谋逆之意。万岁何不杀此人以杜后祸?况且上天垂象以示万岁,宜乘其未动而先灭之,免生后祸。”太宗即下诏伍登来京,诬以谋逆之罪,斩之于市。下诏曰:“如有保留伍登者,同逆拟罪。”是日,日色惨淡,大风乱吹,大臣疾首不敢言,国人共伤之。张昌宗奏曰:“谋逆之人,妻子同诛。”太宗点首,即差卫兵往雁门关,杀其全家。是夜,太宗入宫,怏悒不乐。次日,命收伍登尸首,以礼葬之,封其墓曰:“镇北侯伍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