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氏子悬方:人参(一钱)白术当归(各二钱)黄芩川芎(各八分)紫苏陈皮砂仁甘草(各四分)如有气加木香(三分)姜水煎。
子悬症。虽以紫苏饮主之。若饮食不甘。兼以四君子。若内热晡热。兼以逍遥散。若胃火所致。则用四君子汤。加黄芩。枳壳。柴胡。栀子。若脾郁所致。则用归脾汤。加柴胡。枳壳。
子烦:心中烦懑不宁者是也。责之心虚有火。简易方以竹叶汤主之。若左手寸脉微弱。则服柏子养心丸。或调补心丹。临卧服。
竹叶汤:白茯苓(二钱)防风(八分)麦冬黄芩(各一钱)竹叶(九片)心惊胆怯。烦闷不安。
人参枣仁(各一钱)白术当归(各二钱)黄芩
远志(各八分)川芎(七分)怀生地一钱五分)竹叶(十片)陈皮(三分)麦冬(一钱)甘草(四分)姜枣引。如烦渴加竹茹一丸。有痰加竹沥。姜汁。虚多用人参。脾常泻。减去生地。麦冬。枣仁。
夫人肺脏寒而热乘于心。则令心烦。停痰积饮。在心胸之间。或冲于心。亦令心烦。若热而烦者。但热而已。若有痰饮而烦者。呕吐涎沫。恶闻食气。烦躁不安也。治内热用竹叶汤。痰滞用二陈汤。加白术。黄芩。枳壳。气滞用紫苏饮。气郁用分气饮。
加。通于舌。若孕妇脏腑气虚。荣卫不理。阴阳隔绝。热乘于心脾。津液枯少。故心烦而口干也。若系胃经实火。竹叶石膏汤。系胃经虚火。人参黄
散。系胃经虚。补中益气汤。系脾气郁结。加味归脾汤。系肺经虚热。紫苏饮。系肝经火动。加味逍遥散。系肾经火动。加味地黄丸。
〔吴按〕烦轻躁重。躁为阴虚。阳无所附。虚阳外越。孤阴失守。久则暴脱。经云阴虚无骤补法。计在潜阳。此至精微之旨也。
:孕妇痰涎壅盛阻塞。或时发搐。不省人事。名曰子痫。治宜清气化痰为主。盖此症因于气者多。治法与痫症同。惟剂稍小耳。若恶心甚者。煎二陈汤探吐。吐定则理气化痰。兼用黄芩。白术。保胎。古方羚羊角散。葛根汤。药味偏于辛散。治者当因时制宜可也。
〔吴按〕痫者。俗名羊颠疯。皆痰火凝聚心胞男女皆有。最难除根。孕妇子痫。又当别论。
羚羊角散:羚羊角(一钱)当归(二钱)独活五加皮茯神(各八分)枣仁米仁(各一钱)防风五分)川芎
杏仁(各七分)木香(二分)甘草(四分)如虚加人参。若痰气盛缓。而人参姜引。如痰多。加竹沥。姜汁。脾胃弱。加白术(二钱五分)研末服。
治临月因发风疹。闷愤不识人。吐逆眩倒。
〔吴按〕疹必兼咳。以咳止为毒尽。总当辛凉托散。使其外达。而免内陷。不可轻忽。
葛根汤:葛根贝母丹皮(各一钱)木防己(六分)防风(八分)当归川芎茯苓(各二钱)桂枝(五分)泽泻甘草独活
石膏(各四分)人参(八分)水煎服。忌海藻。粉菜。酢物孕妇无故忽然僵扑。左脉微数。而右脉滑大者。是血虚。阴火炎上。鼓动其痰。四物汤养血。加芩连降火。兼用二陈汤化痰下气。或加竹沥姜汁。
子淋:此症以茯苓、灯心、条芩为主。若痰闭上焦。寸关必滑。宜探吐以提之。然必胸膈迷闷乃可〔吴按〕不可过于通利。亦不宜急用升提。只用萆厘清饮最妥。
日久倦怠。右脉微弱。属气虚。用人参。黄。白术。麦冬。茯苓。加栀子。知母。条芩等。清火药。
左脉细数形羸。每便则痛。属血虚。用四物汤。加黄柏。知母。条芩。济生方中。治子淋症。用安荣散。煎麦冬汤下。但滑石、细辛二味稍峻。人之虚实。气血各有不同。达士变而通之可也。(安荣散方具秘要中。
单氏子淋方:人参茯苓通草(各一钱)白术当归
麦冬(各二钱)甘草(四分)灯心(五分)如有痰。宜清肺金。加黄芩(七分目录>卷三篇名>淋闭:脐腹作胀。小便淋闭。盖孕妇胎系于肾之间。虚热而成斯疾。若项强筋挛。语涩痰盛。用羚羊角。小便淋痛涩少。用安荣散。肝经风热。用加味逍遥散。腿足转筋。而小便不利。急服八味丸。迟则不救。服燥药而小便频数。或不利。用生地。茯苓。牛膝。黄柏。知母。川芎。当归。甘草。煎汤。频数而黄。用四物汤。加黄柏。知母。五味。麦冬。元参。肺气虚而短少。用补中益气汤。加山药。麦冬。阴挺痿痹而频数。用地黄丸。热结膀胱而不利。用五苓散。脾肺燥不能小便。用生黄芩。清肺热。膀胱阳虚。阴无所化。用肾气丸。膀胱阴虚。
阳无所生。用滋肾丸。
滋肾丸:肉桂(一两五钱)黄柏(三两)知母(二两)共研末为丸。
溺血:形体劳苦。或过食炒炙等物。小便中带血。宜清膀胱。
〔吴按〕小水带血。频数而痛。为血淋。小水清长。带血不痛。为虚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