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步,制定危机管理计划。
企业应根据可能发生的不同类型的危机制定一整套危机管理计划,明确怎样防止危机爆发,一旦危机爆发应如何立即做出针对性反应等。事先拟定的危机管理计划应包括:
任命危机控制和检查专案小组;确定可能受到影响的公众以及与自己有关联的企业;为最大限度减少危机对企业声誉的破坏,建立有效的传播渠道;在制定危机应急计划时,可倾听外部专家的意见;把有关计划落实成文字,形成规章制度;对有关计划进行不断演习;为确保有一群专业人员处理危机,平时应对人员进行特殊训练等。
第三步,做好危机传播方案。
公关专家帕金森认为,危机中传播失误所造成的真空,会很快被颠倒黑白、胡说八道的流言所占据,"无可奉告"的答复尤其会产生此类问题。过时的消息会引起人们猜疑,并导致不正确的报道,使公众怀疑企业对某些信息采取了掩盖手段。因此,有效的传播管理是有效危机管理的基础。危机传播方案包括:
时刻准备在危机发生时,将公众利益置于首位;掌握对外报道的主动权,以组织单位为第一消息发布源;确定信息传播所需要的媒介;除媒介外,确定信息传播所需针对的其他重要的外部公众;准备好组织的背景材料,并不断根据最新情况予以充实;建立新闻办公室,作为新闻发布会和媒介索取最新材料的场所;在危机期间为新闻记者准备好通讯所需设备;确保危机期间组织的电话总机人员能知道谁可能会打来电话,应接通至何部门;确保组织有足够的训练有素的人员来应付媒介及其他外部公众打来的电话;准备一份应急新闻稿,留出空白,以便危机发生时可直接充实并发出等。
第四步,建立处理危机的联络网。
在这一步里,企业根据自身可能发生的危机,与处理危机的有关单位建立良好的联系,形成一种能够相互及时联系的网络,以便危机出现后能及时有效地沟通和合作。这些单位可能包括:新闻媒介、医院、消防、公安部门、邻近驻军、相关科研机构、保险公司、兄弟单位等。事先让他们了解可能出现的危机以及可能寻求的帮助,在危机发生时就可以快速获得支援。
计划赶得上变化如果愿意的话,大家可以去验证这样一件事:在一次飓风中所用的避免灾难的方法,与在一次暴风雨或是其他任何事件中所采用的方法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也就是说,危机事件是千差万别的,但可以用一套危机管理程序和必要的措施加以应对。
危机管理的计划主要涉及的方面有:危机管理的组织架构、人员构成、工作地点、处理危机的工作程序、信息发布授权、通信联络保障、与相关方面的协调措施等等。具体说来可以按照以下几个步骤进行计划的建立:
步骤一:成立危机沟通小组应该选派高层管理者组成危机沟通小组。最理想的组合是,由公司的首席执行官领队,并由公关经理和法律顾问作为助手。如果公司内部的公关经理不具备足够的危机沟通方面的专业知识,公司可以找一个代理者或者独立的顾问。小组其他成员应该是公司主要部门的负责人,涵盖财务、人力资源和运营部门,这样可保持行动的整体性和一致性。
步骤二:选定发言人形象沟通常常和事实沟通一样强有力。因此,是否具有沟通技巧和把握大局的能力是选择发言人的首要标准之一。在危机沟通小组里,应该有专门在危机时期代表公司发言的人。首席执行官可以是发言人之一,但不一定是最主要的,因为,一些首席执行官是很出色的管理者,但并不健谈。
步骤三:大力培训发言人为了避免公众对企业发布的信息产生误会或者曲解,传达信息第一要务就是尽可能地避免误解的发生,这就需要企业的发言人有较高的素质和沉稳从容的办事风格。对发言人的培训,就是能让发言人学会如何妥善应对媒体,最大可能地使公众的说法或分析家的评论与公司的预期方向一致。
步骤四:建立信息沟通规则公司任何职员都可能是最先获取危机相关信息的人,最先发现问题的也许是看门人、销售人员,也可能是出差在外的经理人,并不是每一个人都知道发现问题后该通知谁。所以,公司应该提前告诉公司所有的人,发现问题后应该通知谁?如何找到他们?
公司需要事先建立突发事件通信"树状结构图",并分发给每一个职员,该图可以准确说明面对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危机,每个人的具体职责是什么,危机一旦发生首先应该与谁联络。除了有合适的主管人员之外,危机沟通小组中至少要有一名成员和一名候补成员,在突发事件联络表中应该留下他们的办公室及家庭电话、手机号码等快速联系方式。第39节:建立危机计划的重要性步骤五:确认和了解公司的听众事先明确哪些听众与你的公司相关也非常重要。对大多数公司来说,主要是媒体、顾客和潜在消费者,个人投资者也可能包括在内。作为上市公司,还必须遵守股票交易信息规则,并要接受地方或国家法制机构的质询。这就要求企业要掌握他们完整的联系方式,如邮寄地址、传真和电话号码簿,以便在危机发生时期与之迅速地联络。此外,企业还要评估每个人希望寻求什么样的信息,怎样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消息传递给他们。
步骤六:预先演练如果企业想抢先行动、未雨绸缪,那么就要把危机沟通小组集中起来,预先讨论如何应对所有潜在的危机。这种做法有两个直接的好处。首先,企业可能会意识到,完全可以通过对现有运营方式加以改动,来避免一些危机的发生。第二,企业能够思考应对措施,做好最好和最坏的打算等等。总之,有备而战总比被动应付要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