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和仲日:近溪此说,可谓前无古人矣。然子贡亦有说得着处,如仲尼焉学之问是也。盖学贤是常事,学不贤,非孔子不能。舜之好问好察,殆是千载同调,非深于道者不易识也。[刘司中日:“将“字当与《孟子》”币之未将“同解,盖天奉夫子以为木铎也。若作”将无“之将,尚有毫厘之隔。
曾点二事俱不类
季武子卒时,孔子生才十七年,则曾点或未生,生亦甚少也。安得倚其门而歌乎?又可怪者,曾子芸瓜小过,而曾点暴怒如此,绝与鼓琴浴沂气象不类。岂所谓狂者之过耶。,抑纪载失实也。
三
子夏《易》说
《易》:“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摩之。”相观而善之谓摩,鸣鹤以相和成声,好爵以柑摩成德,子夏《易》说如此。今本作縻,縻,牛缠也。取系恋之义,然不如摩厉之说为长,以韵读之又叶也。
儒者说《春秋》之失
儒者之说《春秋》,其失有三:尊经之过也。信传之笃也。不以《诗》《书》视《春秋》也。其尊之过,则曰圣人之作也。其信之笃,则曰其必有所受也。无惑乎。其求之益详,而傅会之益凿也。其视之异乎。《春秋》,则曰此刑书也。无惑乎。其言之益刻而锻炼之益深也。己以为美则强求诸辞,日:此予也。此褒也。圣人之微辞也。己以为恶则强求诸辞,日:此夺也。此贬也。圣人之特笔也。或日:圣人之变也。一说弗通焉,又为一说以护之;一论少窒焉,又为一论以饰之。使圣人者若后世之法吏,深文而巧诋,蔑乎。宽厚之意,此其失非细故也。
孔子不言乐
夏、殷之礼,孔子能言之而不及乐。鲤趋过庭,讯以学礼,亦不及乐。岂以礼具而乐即存耶?夫古乐之亡久矣。,即孔子亦无得而闻也。若告颜子为邦而终之以韶舞,则于齐尝闻韶,唯颜子或足以知之耳。
三礼之乖异
七十二子之在孔门问道均矣。,夫子没而其说不同。曾子袭裘而吊,子游裼裘而吊。小敛而奠,曾子曰于西方,子游曰于东方。异父之服,子游曰为之大功,子夏曰为之齐衰。曾子、子游同师于夫子,而异说如此,况复传之群弟子之门人,则其失又远也。从而信之,则矛盾可疑;从而疑之,则其说有师承。此三礼文义不能无乖异也。迨其后也。吕不韦作《月令》,盖欲为秦典,故祭祀官名不纯于周;汉博士欲为汉制,故封爵不纯于古。后世明知二书出于秦、汉,犹且目《月令》为周礼,《王制》为商礼至于今,则以其传远而不敢辨矣。,惜哉。
鲁郊禘不出成王之赐
鲁郊禘之僭,天下后世所共议也。至以为成王之赐,则厚诬矣。《春秋》书禘于庄公,见禘之僭,始于闵公也。书四卜郊,见郊之僭,始于僖公也。由是观之,则郊禘不出成王之赐也。明矣。且史者,载事之书也。以天子礼乐赐诸侯,岂细事哉?《左氏》未尝言之,《公羊》、《谷梁》及《国语》皆未尝言之。《公羊》之言日:“卜郊非礼也。卜郊何以非礼?鲁郊非礼出。”其言即《春秋》意也。隐公尝问羽数于众仲,众仲日:“天子用八,诸侯用六,大夫用四,士用二。”公从之,于是初献六羽。若八佾之赐果出成王,则众仲胡不举以对?皋鼬之盟,苌弘欲先蔡,祝鮀述鲁、卫初封之宠命赐物。其说鲁之宠锡,大辂、大旗,夏后氏之璜,封父之繁弱,土田陪敦,祝、宗、卜、史,官司、彝器,纤悉毕举。使有天子礼乐之赐,鮀也。正宜藉口以张大于此时,而反无一言及之乎?昭公日:“吾何僭矣。哉?”子家驹曰:“设两观,乘大辂,朱干玉戚,以舞大夏,八佾以舞大武,此皆天子之礼也。”赐果出于成王,子家敢面斥昭公以僭而不讳耶?由是观之,鲁之僭非特郊禘而已,天子之礼乐,大小皆悉用之。周公阅来聘鲁,飨有昌歜形盐而辞不敢受。宁武子聘鲁,鲁飨之,赋《湛露》、《彤弓》而日:“其敢干大礼?”二子之辞,盖恶鲁之僭也。以是观之,可见鲁之僭尚未久,故上自天子之宰,下至邻国之卿,苟有识者,皆疑怪逊谢。而鲁人并无一言及成王之赐以自解,以此知其诬也。按《吕氏春秋》云:鲁惠公使宰让请郊庙之礼于王,王使史角止之。夫知之而有郊禘,是鲁自僭也。然惠公虽请之,而鲁郊犹未率为常,僖公始作颂以郊为夸焉。记礼者以为鲁礼皆成王赐之,以享周公,而疑似之说,遂至于今,不可以不解。
春秋葬不择时
《传》日:诸侯之葬五月,大夫经时,士则逾月。故先期而葬谓之不怀,后期不葬讥之殆礼。此则葬之不择年月日可考也。今检葬书,以己亥之日用葬取凶。谨按春秋之际,此日葬者凡一十余人,此则葬不择日可考也。《左传》子太叔日:“若待日中,恐久劳诸侯来会葬者。”国之大事,无过丧葬,乃不问时之早晚,唯论人事可否,此则葬不择时可考也。
庄周未能忘情
庄周妻亡,鼓盆而歌,世以为达。此殆不然。未能忘情,故歌以遣之耳;情若能忘,又何必歌
夏君宪日:妇人好干家做功名,妇人之情也。庄周一生旷达,欲效曳尾之龟,必是被妻子逼拶不过,到此方得脱然,不觉手舞足蹈。《逍遥游》之作,或者其鼓盆之后乎。
孟子非受业子思
《史记》载:孟子受业子思之门人。不察者遂以为亲受业于子思,非也。考之孔子二十生伯鱼,伯鱼先孔子五年卒,孔子之卒敬王四十一年,子思实为丧主,四方来观礼焉。子思生年虽不可知,然孔子之卒,子思则既长矣。孟子以显王二十三年至魏,赧王元年去齐,其书论仪、秦,当是五年后事,距孔子之卒百七十余年。孟子即已耆艾,何得及子思之门相为授受乎。哉?《孔丛子》称孟子师子思,论牧民之道,盖依仿之言,不足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