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元帝后宫美女不少,但是有资格在史书上留下名字的却并不多。不算王昭君的话,只有四个。
  其中有两个我们已经提到过:即早死的司马良娣和刘骜的娘王政君。还有两个分别是傅昭仪和冯昭仪。
  还好不是很多,否则估计元帝是摆不平的。
  冯昭仪和傅昭仪也分别给元帝生了儿子。傅昭仪的儿子是定陶共王刘康。
  加上王政君生的太子刘骜,元帝的三个儿子就齐了。
  下面仔细说道说道元帝这三个老婆和三个儿子。
  王政君被立为皇后之后。典型的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看看鸡犬们是如何升天的。
  王政君他爹王禁被封昌平侯,王禁的弟弟王弘最后也官至长乐宫卫尉。
  永光二年嗣侯,以外戚身份入宫任侍中。
  不过如前所述,王政君和元帝这一辈子感情最好的时候,恐怕就是一——-夜——-情——-那一晚上。因为自从那天之后,元帝基本上就没有怎么搭理过王政君。
  即便王政君为元帝生了他的第一个儿子,王政君在元帝心目中还是没有什么地位。王政君得以立为皇后,完全是由于刘骜。
  而刘骜会被立为太子,则完全是由于宣帝的喜爱。毕竟,在以孝治天下的汉朝,元帝不能不考虑不遵守他爹遗愿的后果。
  虽然宣帝并没有明确地要求元帝立刘骜为太子,但是宣帝对孙子刘骜的喜爱是人尽皆知。而那个皇太孙的叫法更是让宣帝的心思如同司马昭之心。
  元帝继位以后,王政君得以在初元元年被立为皇后,实际上要感谢她的儿子刘骜。
  可是,被立为皇后并没有改变王政君不被待见的命运,史书说王政君自从生了刘骜之后“稀复进见”。事实上,这种状况持续了很久。很久的意思就是从——一——-夜——-情之后直到元帝去世。
  虽然王政君没地位,但是刘骜还是挺受元帝喜爱的——至少在刘骜还没有迷恋上酒色之前是这样的。
  刘骜少壮的时候很喜欢儒家经典,性情宽厚为人谨慎。有一件事情颇能说明刘骜当初没有堕落时的风格以及元帝对他的器重。
  话说那会刘骜刚成年,按照规矩不能再在宫中居住。因此元帝就让刘骜去桂宫居住,要说这个桂宫,那离皇帝居住的未央宫可是有点距离。
  一次,元帝急召太子进见。刘骜却折腾了大半天才急匆匆跑来觐见。元帝于是有点不爽:“太子为什么来得这么迟呢?有什么缘故吗?”
  刘骜一通解释,元帝听来龙颜大悦,对刘骜迟到的不满早丢到爪洼国去了。末了还下了一道命令:以后太子可以横穿驰道。
  原来啊,刘骜驰到是因为他不敢横穿一条叫做驰道的道路。桂宫和未央宫虽然距离不是很近,但是快马一鞭应该还是可以及时来见他的皇帝老爸。
  但是由于刘骜不敢横穿驰道入城,所以就只好先顺着驰道跑到头,然后原路返回。因此才会迟到。
  有看官要问了,这驰道是个什么东东?没有诏令,堂堂太子刘骜都不敢横穿呢?那会也没有红绿灯,更没有交警和摄像头,横穿了也没有人知道。
  您还别说,这个驰道还真是大有来头。
  最早修建驰道的是千古一帝秦始皇。秦始皇在他统一全国后的第二年,就下令修筑以咸阳为中心通往全国各地的驰道。
  这个驰道,简单了说就是皇帝的专用车道,别人是不准走地。
  走驰道自然是不敢,而刘骜连横越也不横越,自然是因为谨慎和表示对他爹的尊敬。太子能够如此行事,元帝自然很高兴。
  但是关于元帝和太子之间的和谐关系,也只能找到这么一条记录。刘骜居住在桂宫后,由于没有人能管束,久而久之开始迷恋酒色,沉醉于声色犬马。元帝也开始渐渐地疏远刘骜。
  老娘不受宠,自己又不讨老子喜欢。刘骜面临的形势跟他爹当年做太子的时候很像——怎么看怎么玄乎。
  不过也是该着王政君家走运,刘骜虽然人不怎么地,却有个贵人一直在帮助和扶持他。
  这么说吧,没有这个人,刘骜恐怕被废了七八十次都不止。
  这个人叫史丹,是前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的儿子。史丹和元帝的关系那可是不一般,元帝当太子的时候,史丹就做太子的中庶子前后十余年。
  绝对的嫡系。
  元帝即位以后,史丹任驸马都尉侍中。元帝出行的时候,经常是他给驾车,相当受宠信。元帝立了太子以后,考虑当初史丹服侍自己就很不错。又是旧臣加外戚,信得过,所以就令诏丹看护太子家。
  这可是个前途无量的差事。
  史丹也确实很恪尽职守,对于太子处处呵护——虽然太子当时已经显现出酒色之君的苗头。
  到了建昭年间之后,元帝身体月来越差,基本上就什么事情也不管了,专职研究他的业务爱好,而且绝对达到了专业水平。
  元帝好什么呢?音乐。
  元帝虽然治国不怎么样,但是客观地说,他是个多才多艺而且很有艺术细胞的人,除了喜欢儒家经典之外,还精通历史。
  但是他最强的业务还是音乐。
  这位皇帝哥哥不但自己会多种乐器。
  元帝对音乐的把握到什么程度呢?他经常让手下的人把军中用的鼙鼓摆在宫殿前的台阶下,自己站在走廊上的的栏杆旁,然后他扔出小铜丸去击打这些鼙鼓,能准确地打出相应的节奏。
  这一点,就连后宫里面的乐工都办不到,元帝于是很得意。
  而且元帝的音乐天赋也遗传给了他的一个儿子,就是傅昭仪生的定陶共王刘康。元帝这个飞丸击鼓的绝活,刘康也能办到。
  元帝因此经常在别人面前夸奖刘康有才干。三来而去,史丹觉得这个东西味道不对,就进言元地说:“才干应该是指是敏而好学,温故知新,也就是像太子这样的人。怎么能用演奏乐器的能力来衡量一个人的才干呢?要是这么说的话,陈惠、李微的才干岂不是要比丞相匡衡高多了?干脆用他们俩代替匡衡辅政好了!”
  史丹的话是比较有道理的,但是这个语气还是够直接地。
  也就是元帝这种好脾气的皇帝能忍了。元帝听完史丹的话,作沉默不语思考状,过了一会一笑而过。
  这件事情算是揭过,之后元帝也确实比较少提刘康演奏乐器的才干的,但是元帝对刘康的偏爱却已经是人尽皆知了。
  傅昭仪早年也是个苦命的孩子。
  她祖籍为河南温县,幼年丧父。她跟随改嫁的母亲流落入京城,后来得以入宫在上官太后宫里做宫女。
  由于她比较乖巧,很讨上官太后的喜爱,所以得以进位才人。后来上官太后将她赐给元帝,傅昭仪凭借着自己天生丽质和乖巧,很快就受到元帝的宠爱。
  元帝继位后,将她封为婕妤。傅婕妤对待下人也很好,所以宫中从上到下对她都是一片赞扬之声。如此一来,元帝对她更加宠信,没多久就给元帝生下了一女一子。女儿是平都公主,儿子就是刘康。
  前面讲王政君的时候提到过,王政君入宫的时候级别是家人子,妃嫔中的最低级别,离当时妃嫔中的最高级别婕妤有十四级之差——最高级别母仪天下的皇后未计算在内。因为别的级别没有人数限制,皇后只有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