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王尊让人在金堤上搭了个窝棚,直接在河堤上住了下来。
  百姓和官吏见状目瞪口呆,多次叩请王尊离开,都被王尊言辞拒绝。后来洪水进一步上涨,部分堤坝被毁,水都漫到了王尊的临时窝棚里。
  大部分追随王尊救灾的百姓和官吏见状四散而逃,只有一个主簿流着类站在王尊身边没动。
  估计是当时该主簿死活劝不动王尊,心说,得,我陪您一块成仁得了。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王尊的诚意感动了上天,洪水没有再进一步,反而渐渐退去。于是百姓和官吏无不钦佩王尊的节操。
  朝廷闻听此事后,查明属实,对王尊做了如前所述的赏赐。后王尊病死在东郡太守任上,堪称地方官楷模的他颇受官吏与百姓怀念。
  在王尊被免官后不久,西南的夜郎王兴、钩町王禹、漏卧侯俞更几个部落自己掐了起来。柯太守请求朝廷发兵讨伐兴等,
  结果朝议后,大部分认为西南边陲,路途遥远就派了遣太中大夫蜀郡张匡持节和解。
  结果这几位酋长并不从命,反倒命人用木头克制汉官的形象,立在路边当靶子练射箭。
  消息传导京城,杜钦为王凤分析利害:蛮夷王轻视汉使,如果朝议的结果仍然是要和解,那么问题就麻烦了。因为地处西南绝远之地,所以蛮夷王一旦有什么异动,从柯太守之情到报到朝廷做出反应,恐怕要三个月左右。到时候这帮蛮夷心知自己有罪,往那深山老林里面一钻。即便我大汉有吴起这样的名将,面对如此局势恐怕也得焦头烂额。
  所以,上上之计是命各临近太守抓紧时间厉兵秣马,大司农提前调动好粮草,待秋凉时节诛杀生事的蛮夷王。
  当然,如果认为西南为不毛之地,干脆就撤销郡县,将汉民撤出,从此不与蛮夷往来。
  如果念此为先帝累世功业,就应该按照先前所述,防患于未然,以免一方百姓受战乱之苦。
  王凤于是采纳杜钦的意见,并按照杜钦的推荐,派金城司马陈立为柯太守,去摆平这档子事情。
  陈立到达牂柯郡后,立刻命惹事的夜郎王兴停止和其他部族间的征伐。可惜这位夜郎王并没有把这位新任太守放在眼里。
  陈立见状立刻向朝廷上书请求诛杀夜郎王兴,不知道是由于通讯问题还是别的原因,未得到回复。
  陈立眼看朝廷的批示迟迟不到,决定不再等下去,于是带了随从官吏总共几十号人就开到了夜郎王兴的地盘,召见夜郎王兴。
  夜郎王兴心说这是我的地盘,你能把我怎样?于是带着十来个部落首领和好几千号人去见陈立。
  陈立并未被其声势所震,见面后严厉斥责夜郎王兴不遵守大汉号令,接着直接把夜郎王兴给做了。
  擒贼先擒王,说得就是这种情况。
  其他同来的十几个部落首领见状,纷纷表态:“将军诛杀此人,是为民除害,我等愿持兴的人头向部众展示!!”
  陈立照准。于是这些部落头领们拿着夜郎王兴的人头在各部族面前展示了一番,那几千号人一见领头的被诛杀,纷纷弃械投降。
  消息传来,闹得比较欢实的另外两位钩町王禹、漏卧侯俞十分震惊,赶忙带着好吃好喝的来慰劳陈立一行,表示臣服。
  不过事情还没完,听说夜郎王兴被诛杀,其岳父翁指小舅子邪务收集残兵,胁迫周围的二十二个当地村落谋反。
  陈立奏报朝廷后,并没有等朝廷派正规汉军来解决问题。他直接在本地招兵,由他与都尉、长史分别率领,进攻翁指等人。
  翁指等人仗着当地险要的地形,修筑堡垒,据以顽抗。
  要说杜钦推荐的人,那也不是盖的。
  陈立用奇兵切断了对方粮道,又利用个部落之间的矛盾不断离间翁指的军队,然后伺机进攻敌人。随后,逢天大旱,陈立又派兵攻占水源,断敌水道。
  这下翁指部众军心大乱,一同斩杀翁指投降。
  就这样,陈立把一场叛乱平息在萌芽状态。或者应该说,是杜钦把这一场叛乱平息于无形更恰当一些。
  王凤眼看外乱被摆平了,接下来就该要解决内部问题了。这个内部问题,就是丞相王商。
  踩王商这件事情,发生在西南叛乱之后的第二年,也就是成帝河平四年。
  顺便交待一句,河平三年的时候,黄河又决口了一次,不过损失较之于建始年间那次要小的多,王延世再次出马,摆平了河堤。
  补充点关于丞相王商的个人信息。
  王商字,子威,为人比较质朴有威严,个子比较高也比较魁梧——“长八尺有余,身体鸿大”,而且长相比较有特点——“容貌甚过绝人。”
  本来不知道这句话到底要怎么表达,不过一件小事让区区在下明白这个甚过绝人是什么意思。
  话说河平四年,时任匈奴单于复株累若鞮单于前来朝见成帝。插一句复株累若鞮单于是呼韩邪单于的弟弟。呼韩邪单于成帝建始二年死去后,昭君遵循匈奴制度,嫁给了继位的复株累若鞮单于。
  据说朝见时的情形是这样的:相关人员正带领单于往白虎殿觐见成帝时,恰好看见丞相王商在未央宫内办理公务。单于听说是百官之首的丞相,就停下脚步上前谒见王商。
  王商于是赶紧从座位上起来,接待复株累若鞮单于,并准备与其亲切交谈。由于王商同志个子比较高,复株累若鞮单于不由得抬头仰视大汉丞相,这一看不要紧,可把单于给吓坏了。
  《汉书》记载“大畏之,迁延却退。”就是说,单于看着害怕,也没有聊几句就哆哆嗦嗦地向退走了。
  成帝听说这件事情后,大发感慨:“此真汉相也!”
  由此推断,王商同志的长相应该是比较特别的,而且应该是比较丑的那种,合在一起就是说——丑得很特别,能吓唬人那种。
  虽说王商和王凤一直不太对付,但是真正接下梁子,还是因为一个人。
  这个人叫杨肜,是琅琊太守,要说这个哥哥也挺背,他当琅琊当太守期间,各种自然灾害总共发生了十四起。不过杨肜还算负责,对于各种灾情都如实上报朝廷。
  三来而去,丞相府的人就打算要追究杨肜的责任。其实要说来杨肜也挺无辜的,自然灾害也不是他整出来的,老天要降灾他也没有办法。
  可是那会人们相信天人合一,为什么别的地方都好好的,偏偏你琅琊郡就出事,肯定是你不地道。
  杨肜当然也不会坐以待毙,就动用他的关系,向王凤求救。
  王凤于是对王商好言相劝:天灾非人力可为,再说杨肜这个人为官一向名声还不错,丞相你看追究的事情是不是可以暂时压一压,以观后效。
  要说王凤已经够给面子,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杨肜也没有什么实质性的错误,结果王商的执拗劲上来了,就是不同意。
  而且回头就向成帝上奏要求免去杨肜琅琊太守的职位。
  当然,领尚书事的大将军王凤要摆平这个奏折不是什么难事,所以王商的奏章地上去后是不会有什么下文的。
  王凤却因为这件事情对王商大为不满,决心给王商点颜色看看。
  也许您要问了,这个杨肜怎么有这么大的能耐,能让王凤如此重视。
  理由很简单:王凤和杨肜是儿女亲家。
  接下来的事情就顺理成章了。
  王凤本就有扳倒王商的意愿,现在有了导火索,更重要的是王凤有扳倒王商的能力。
  按照班固先生的看法是:王凤以不太光彩的方法去捉王商的短处,然后扳倒了王商。
  事情是酱紫的。
  杨肜事件后,王凤派人暗地里关心上了王商的家事,得到了以下信息:
  王商曾和他父亲的奴婢通奸;王商的妹妹淫乱,后奸夫被奴仆打死,很有可能是王商指使的。
  这两件事情,怎么看来都是八卦娱乐周刊和街边小报的水平,但是大将军王凤就这样把这些事情递到了成帝面前。
  就连成帝也觉得这些事情太过捕风捉影,无法查证,以此事来对堂堂丞相立案,未免太过儿戏。
  可惜,这时候能做主的人已经不是皇帝,而是大将军。
  “凤固争,下其事司隶。”
  这就是结果,因为一些捕风捉影的家丑,堂堂大汉丞相被司隶校尉立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