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则
形意拳之道,练之有无数之曲折层次,亦有无数之魔力混乱,一有不察,拳中无数之弊病出焉。故练者,先以心中虚空为体,以神气相交为用,以腰为主宰,以丹田为根,以三体式为基础,以九要之规模为练拳之具,以五行十二形为拳中之物,故将所发出散乱之气,顺中用逆缩回,归于丹田,用呼吸锻炼,不用口鼻呼吸,要用真息积于丹田。口中之呼吸,舌顶上腭,口似张非张,似吻非吻,还照常呼吸,不可有一毫之勉强,要纯任自然耳。所以要除三害(挺胸、提腹、努气,是练形意拳之大弊病也)。或有练的规矩不合,自己不知,身形亦觉和顺,心中亦觉自如,然而练至数年功夫,拳术之内外不觉有进步,以通者观之,是入于俗派自然之魔力也。或有练者,手足动作亦整齐,内外之气亦合的住,以旁人观之,周身之力量,看着亦极大无穷,自觉亦复如是,惟是与人相较,放在人家之身上,不觉有力,知者云:是被拘魔所捆也。因两肩根、两胯里根不舒展,不知内开外合之故也,如此虽练一生,身体不能如羽毛之轻灵也。又有时常每日练习身形亦和顺,心中亦舒畅,忽然一朝,身形练着亦不顺,腹中觉着亦不合,所练的姿势起落进退亦觉不对,而心中时觉郁闷,知者云是到疑团之地也。其实拳术确有进步,此时不可停工,千万不可被疑魔所阻,即速求师说明道理而练去,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则众物之表里精粗之无不到,而吾拳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至此,诸魔尽去,道理不能有所阻也。邱祖云:“经一番魔乱,长一层福力也”。
第十二节耿诚信论形意拳
幼年练习拳术之时,肝火太盛,血气甚旺,往往与人无故不相和,视同道如仇敌,自己常常自烦自恼,此身为拙劲所拘,不知自己有多大力量。有友人介绍深州刘奇兰先生,拜伊为门下,先生云:此形意拳,是变化气质之道,复还于初,非是求后天血气之力也。自练初步明劲之功夫,四五年之时,自觉周身之气质,腹内之性情,与前大不相同,回思昔年所作之事,对于人所发之性情言语,时时心中甚觉愧悔。自此而后,习练暗劲,又五六年,身中内外之景况,与练明劲之时,又不同矣。
每见同道之人,无不相合。遇有技术在我以上者,亦无不称扬之,此时自己心中之技术,还有一点吝啬之心,不肯轻示于人。嗣又迁于化劲,习之又至五六年功夫,由身体内外刚柔相合之劲而渐化至于无此,至此方觉腹内空空洞洞、浑浑沦沦,无形无象,无我无他之境矣。自此方无有彼此之分,门户之见,遇有同道者,无所不爱。或有练习未及于道者,无不怜悯而欲教之。偶遇同道之人相比较者,并无先存一个打人之心在内,所用所发皆是道理,亦无入而不自得矣。此时,方知形意拳是个中和之道理,所以能变化人之气质,而入于道也。第十三节
周明泰论形意拳
形意拳之道,练体之时,周身要活动,不可拘束,拳经云十六处练法之中,虽有四就之说(就者,束身也),束身非拘也,是将身缩住,内开外合,虽往回缩,外形之式要舒展,顺中有逆,逆中有顺,是故形意拳之道,内中之神气要中正相交,外形之姿势,要和顺不悖,所以练体之时,周身内外不要拘束也。练体之时,不可拘束,然而所用之时,外形亦不可有散乱之式,内中不可有骄惧之心,就是遇武术至浅之人,或遇不识武术之人,内中不可有骄傲之心存,亦不可以一手法必胜他人。
务要先将自己之两手,或虚或实,要灵活不可拘力,两足之进退要便利不可停滞。或一二手,或三五手不拘,将伊之虚实真情引出,再因时而进之,可以能胜他人也。倘若遇武术高超之人,知其功夫极深,亦见其身体动作神形相合,己心中亦赞美伊之功夫,亦不可生恐惧之心,务要将神气贯注,两目视定伊之两眼之顺逆,再视伊之两手两足,或虚实、或进退。相交之时,彼进我退,彼退我进,彼刚我柔,彼短我长,彼长我短,亦得量彼之真假灵实而应之,不可拘定一成法而必胜于人也。
如此用法,虽然不能胜于彼亦不能一交手,即败于彼也。故练拳术之道,不可自负其能,无敌于天下也。亦不可有恐惧心,不敢与人相较也。所以务要知己知彼。知己不知彼不能胜人,知彼而不知己亦不能胜人,故能知己知彼,可以能胜人,而亦能成为大英雄之名也。第十四节
许占鳌论形意拳一则
练形意拳之道,万不可有轻忽易视之心。五行十二形,以为七日学一形,或十日学一形,大约少者半年,可以学完,多者一年之功夫足以学完全矣。如此练形意拳,至于终身不能有所得也。所会者,不过拳之形式与皮毛耳。或者又知此拳之道理精微,不易得之于身,而有畏难之心,总疑一形两形,大约三年五年,亦不能得其精微,若于全形之道理,大约终身亦得不完全矣。二者有一,虽然习练,始终不能有成也。二者若是全无,再虚心求老师传授。第一三害之病不可有,第二九要之规矩要真切,第三三体式要多站。九要要整齐,身子外形要中正,心中要虚空,神气呼吸要自然,形式要和顺。不如此,不能开手开步练习也。若是诚意练习,总要勿求速效。一日不和顺,明日再站;一月不和顺,下月再站。因三体式是变化人之气质之始,并非要求血气之力,是去自己之病耳(拙气拙力之病)。